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祝传说”有同性恋倾向吗?

(2009-06-03 08:10:39)
标签:

梁祝传说

杂谈

分类: 文艺作品赞赏

    “梁祝传说”有同性恋倾向吗?                          文 / 王之洲

 在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无论是白蛇传、孟美女,还是牛郎织女,都远不如名闻遐迩的“梁祝传说”具有最凄婉动人的艺术魅力和最鲜明浓烈的反封建色彩。那首同名小提琴协奏曲更是取其精华,以如歌似诉、深入人心的优美旋律响誉世界,成为高雅音乐会中常常演奏的中国当代音乐作品的经典曲目。

 今天,本博文不去详述“梁祝传说”在民间文学和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影响和成就,只想从现代婚恋情感的独特视角对其作点儿个性化全新解读;以期多层次、多角度扩展对这一民间传说的理解。

 “梁祝传说”尽管版本众多,但一致公认的核心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部分:即“同窗共读”、“长亭惜别”及“楼台相会”和“抗婚化蝶”。

 在“梁祝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彼此的爱慕依恋和生死相依是其中最具感染力的美学因素。按照一般的理解,两人的爱恋之情显然是在“同窗共读”过程中发芽滋长的。然而据此理解,便可能出现这样一个会令今人产生疑虑的问题----如果说梁祝间真正意义上的爱恋之情确实始于这一阶段的话,那么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爱情就显得不太一般了。因为处于“同窗共读”阶段的祝英台在梁山伯眼里,其实不过是个和自己一样勤奋读书且相交甚厚的男同学罢了。此时的梁山伯自始至终都没通过第二性征的蛛丝马迹发现或者意识到祝英台是个“女扮男装”之人。就此联想推论,倘若一个男同学对身边另一男同学产生了类似恋爱的依恋之情,在今人看来这明显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同性恋”倾向。既使后来到了十八相送的“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梁祝”之间仍然是以“兄弟”相称的。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实际还是停留在同窗好友的情谊上。而祝英台这方面,由于是“女扮男装”,对同窗三载的梁兄暗恋不舍的她,沿途也只能借景抒情、借物寓情地点拨梁兄。她内心的爱恋之情根本不可能明确表达出来并得到梁兄的热烈响应。所以说,既使到了两人就要分手的关键时刻,这两位古代“非常男女”其实还不能真切体验男女之爱的甜蜜与幸福。由此也可见,在传说中这两个阶段,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比较深厚的同学之情罢了。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暗自爱恋在今人看来,其最合理、最确切的解释应当是女扮男装下那种难以启齿明说的“单相思”。

 经过这样一解读,我便以为:欣赏“梁祝传说”时,若是非要把两人此一段同窗情谊般的感情直接往“爱情”方面联系,难免不让人产生类似现代“同性恋”的联想。而依我个人的理解----传说中“同窗共读”和“长亭惜别”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意在集中表现梁祝间美好的同窗情谊。而这两个情节在封建社会背景下经过渐趋饱满的层层渲染,既为两人感情最终升华为生死相依的爱情绝唱作了富于艺术感染力的美好铺垫;又为这一凄美传说增添了几分浓烈感人的传奇色彩。

 随着传说情节发展到“楼台相会”阶段,在梁山伯明确知道自己同学祝英台原来是女儿身之后,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感情内核才切实发生了具有爱情意义的根本性“质变”。我想可以这样说:之前以“同窗情谊”为美好表象的梁祝之情,至此终于从那种“欲语还羞”般的单恋状态走到了双双身心相许相恋的“真情大白”。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千古绝唱的“梁祝之恋”才真正得以确立。

 然而,当梁山伯终于意识到祝英台对他的同窗之情竟然还包含男女之爱后,却已经无法去享有这种真情大白的爱情甜蜜和婚姻幸福了。可以想象,与祝英台再次相会的梁山伯,此时的内心感情经受着怎样的大起大落和大喜大悲呀!

 “梁祝传说”的故事情节发展到这一步,便开始具有了对比强烈的悲剧性冲突和更为深刻的心理刻画。真情大白的爱情主题自此也开始集中蕴涵并集中体现着更加复杂深刻的情感矛盾和社会矛盾。现在看来,无论是从“欲语还羞”到“真情大白”的艺术铺垫;还是祝英台随后做出的“投坟殉情”的惊人壮举;以及“梁祝”两人因此而双双“化蝶”永不分离的理想寄托;都让这一民间传说所具有的传奇梦幻般的艺术魅力远远超越了其他民间传说,成为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爱情绝唱。

 

 

附:婚恋探索小说《心网难织》的链接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75103.html

 

 

                                                                      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