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精彩亲子信息
作为大班适龄幼儿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孩子进入小学后能不能尽快适新环境、有些家长还对孩子上学前该不该先上学前班存在着一些疑虑。孩子能否愉快地进入小学,顺利地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这是我们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共同值得探讨的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决不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习惯的养成,需要做到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才 能使孩子们在接受统一规划教育的同时,最终实现平稳的过渡。我认为,幼儿园大班完全可以让孩子做好各种准备,为他们打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孩子入学后,在 老师的耐心引导下,一般经过一、两个月就能适应学校环境了。
怎样才能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实施:
一、防止幼小衔接片面性,培养幼儿对学习感兴趣和学习习惯。
“多教孩子一些拼音、汉字、算术,多让孩子做一些这类的练习,这样进了小学,学习就会轻松些”,这是在大班下学期的家长会上多数家长的建议。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让孩子进行适当学习、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过分强调学习也可能起到不好的作用。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诸多教育内容是依照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来进行。入小学后,
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们每天要做作业,而且还要考试。而生活上则有了明确的要求,做事按时对孩子而言有了明确的界定,于是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学前教育
应该是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进行学前准备。比如,我们大班把教育教学课程时间增加到40分钟,要求孩子回答问题要举手,老师和其他同学说话要认真倾听等。应着
重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学会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是幼小衔接的基础。
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在幼儿园时期,因年龄的缘故,老师和家长都对孩子呵护有加,其实孩子并没有真正离开家长和老
师的悉心照料,因此孩子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然而进入小学后学校的教育模式与幼儿园相比,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来完成,于是造成了孩子和家长诸多的
不适应。因此提前做好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及早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即将成为一个小学生了,生活、 学习不能完全依*父母和教师,要慢慢地学会生存、生活、学习和劳动,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养成遇难事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
习惯,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小学生在
学校主要的时间是上课,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为了使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从几分钟到
十几分钟慢慢增加定时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加强孩子的这种意识,让他们自己整
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具、衣服的折放、玩具的收拾。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一个孩子能否学习的好,关键在于他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
能。而学习潜能的培养就可以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
三、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熟悉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与小
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平时不妨对孩子多说:“瞧,这些小学的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除
了在心理上的准备,在物质方面的过渡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学习用具,过于花哨的文具也会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要选择适合的文具用品,
同时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小学也要做好幼儿进入小学的衔接。小学的低幼年级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
育方法、形式上要逐步*拢。我认为不光师生之间要多沟通交流,而且小学和幼儿园之间的师师沟通、生生交流都是很重要的,这样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
能越来越少。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拢。如果小学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形
成幼小衔接工作的弊端。失去了幼小衔接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积极的配合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
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
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
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
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
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
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二、幼小衔接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自从欧文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福禄倍儿创立第一所幼儿园,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与传统性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速度。因此,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高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
2、增强文明礼貌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3、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4、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如: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
的环境。
5、带领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熟悉小学和激发幼儿入学的愿望,还可以小学生交朋友,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
6、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
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幼儿学会自理、自立,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
照顾。如: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督促孩子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
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我衷心祝福您的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做一个为人真诚,活泼自信,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小学生。
相关精彩信息:
致幼儿园老师的介绍信(一位细心的妈妈写给幼儿园老师的女儿介绍信)
无法释然的保姆问题
幼儿园为何要建设网站
你们提供免费的建站服务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