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德新《伊斯兰逻辑学》
阮斌
这本逻辑学丛书,是中国伊斯兰教先哲马复初(1794——1874)用阿拉伯语编篡的。马复初名德新,复初是他的字,由于云南广大的穆斯林长期尊称他为“复初巴巴”。所以他的字胜过了他的名。据记截他是明代被中国穆斯林尊崇为胡大师巴巴——胡登洲(1522-1597)的再传弟子。而山东的常志美与云南的马复初都是从属于这位陕西的经堂大师的传达室授体系,几百年来他们在中国伊斯兰教内所开创和所推行的经堂教育体制是卓有成效的,是具有一定业积的。马复初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广而精的伊斯兰教学者,他是一位多产著作家,1836年他奔赴我国西北地区求学,曾经出国朝觐两次,随之游历了伊斯兰世界各国,探求伊斯兰教的各种学科,相传他在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时期,曾经有一位麦加的贤者谆谆告诫他说:“你的殉道只是在中国的云南”,于是他回国以后,主张创办经堂院校,在云南立志讲学弟子众多,在伊斯兰教各中学科中造旨较深的除马联元、马安礼、马安义、马安康一家父子外,还有马开科、田家培、王家朋等都是属于他的直接传授或再传弟子的系统。云南的阿訇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陕西闪半边,黑云南遮满天”,意思是说中国伊斯兰教创办的这种经常教育,在西北的陕西地区学生的学年到了应授高等教育的时候,乃是分成系科的,并且由具有专长者专责授受,其特点是专而精的教学方法,而山东学派的教育特点是博而熟,在云南三迤(滇南、滇西、滇东北)的经堂教育中,则又是采取每一个经堂院校从阿拉伯语的发音到高等学科的逻辑学、修词学、法律学和它的庞大注疏、教义学、伦理、文史哲、古兰经注的各大学派的注疏都是由一个人一竿插到底,它的教育特色则是博而专,而才华横溢,善于著述的马复初先生慧是这样一个对伊斯兰各种学科一手全览的人物,他是名符其实的伊斯兰教的学者,他精通何拉伯语和波斯语两门语言,因此,在马复初和马联元两人的很多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热爱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著其它语言的著作,或直接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直接著书立说,如马联元译著的那本《天方性理本经》和《性理本经注释》,其原文就是我国伊斯兰教的南京籍学者刘智先生用典雅的汉语著述的,经过马联元译著后并取名为《性理本经五章》的一种阿拉伯语译著本。而马复初为了使伊斯兰的经堂教育制度更加体系化,于是他着手编写了一套伊斯兰文化教材丛书,这一套从书是由讲述阿拉伯语的词法、语法、逻辑、修辞、直到讲述法律学的各种缩写和教义学的简篇体裁本为止。可惜从词法到修词的这一套丛书,他只写到我所译的这本形式逻辑学,从而回头到编写丛书这四即修辞学丛书时,他突然以殉道者的品格与世长辞了,在他逝世以后,马联元先师,按照他的尊师马复初先生生前的宿愿和按他编排的体裁,从而编写了一本修辞学丛书,并把此书隶属于他生前编排的教材丛书之四,即《伯雅尼•曼特西格》。
马复初先生的著作有三十种之多,其中有用汉语著的,如五卷《宝命真经直解》和《四典要会》(1858的成书)及其这本书的续编《大化总归》等,马复初先生在1867年间还史无前例地翻译了甫西尼(1212——1296)的颂先知穆罕默德的长诗他以《诗经》的形式译制为初稿,所以取名为《天方诗经》,二十三年以后,他的门弟子马安礼仍以《诗经》的体裁编辑问世。解放后曾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
马复初先生还到新加坡去观察太空天体运转规律,借以研究历法问题,从而用阿拉伯语写成一本有关历法方面的作品,这部作品取名为《太埃西勒》意即“太空媒介”即《寰宇要述》,大概他是为了观察地球运转的回归年因陀螺体运行而产生“运动”从而引起的岁差问题而来到新加坡的,因为这里地处赤道线上,住在这里可以在一年之内直观到太阳两次(春分点与秋分点)直射赤道的历程与地球运转的景观。从而可以观察到地球与太阳黄赤交角及其地球体的某一点的切线平面与阳光射线的直角反映区域,换句话说就是太阳射线在地球上的南北回归线,这样进一步可以证实历法节令的规律及其节奏变化情况。
这本逻辑学乃是马复初先生导源于中亚伊斯兰教哲学大师《教义学大纲》的诠释者赛尔顿•丁(1312——1389)的《论理学补正》的,此书在1869年于印度出版,那时曾有论理学家沙姆斯用波斯语注释并将它取名为《论理学详解》伊斯兰教的逻辑学,早在伍麦叶王朝与阿巴斯王朝时代的大翻译世纪里就有所发展了,因此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乃是对亚里斯多德的哲学与逻辑学的直接垂青,实际上伊斯兰哲学和逻辑学是古希腊的哲学与逻辑学以新的形式而重现的内容。早期古希腊的一切学科,凭借伊斯兰教的文化艺术向西方的传播,从而引起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多少伊斯兰哲学家,逻辑学家成了有名的古希腊学科的注释家,这从法拉比到伊本•鲁世德都如此。在伊斯兰教早期就有法拉比对希腊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刻研究,法拉比是中亚土耳其斯坦的河外地人,在伊斯兰教的早期他首先提出对逻辑学的一些看法,认逻辑学为两份:一种属于观念的东西,阿拉伯语叫“太素悟尔”,或者是名,因此他把界说或定义纳入这一范畴,实际上这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而他把后部份叫作判断、推理、论证,阿拉伯语叫“太斯低格”,这实际上是概念、判断、推理、论证、逻辑程序,法拉比主张的观念不过客观逻辑的反映,换句话说是必然性,实在性和可能性的一种现实性,法拉比还提有名的全称与特称的学说,他认为作为实在的全称能否作为宾词他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正确的,不过当全称作为主词的宾词时,全称已消失在特称中,从而特称与单称的不断剖折与推论进入统一中时,事物终究成为全称的普遍性了,实际上事物的必然性及它的或然性不过是通过主词与谓词的逻辑体系表述出来而已。伊斯兰逻辑到了伊本、西那时代没胸少进展,伊本、西那(980——1037)生于中亚布哈拉,死于古代的哈马丹城,他是以医学著名于世的,其它提出单一天体演化流行的学说,至于逻辑学则是完全步着法拉比的后尘,没有什么新颖的提法,到了伊本•鲁世德时代,伊斯兰逻辑可说是具有较深刻的辩证思维了,伊本•鲁世德是杰出的,生活在西方的西玉牙的阿拉伯哲学家思想宽有,是一位集伊斯兰逻辑的大成者集经院哲学之大成的阿奎那•多玛是师承他的学说的,他提出逻辑的宗旨是认识全称,而全称作一种普遍性存在于一切个体中,这就是全称作为一种本性而存在着,换句话说,全称作为一种潜能性乃贯存于所有万物中,从而全称作为一种世界的现实性,它是存在于思维中。伊本•鲁世德还提出物质理性和人类理性的说法,并主张物质的理性是永恒的实体,而人类的理性则是被动的、消失的,这里就是说物质的理性就是物理性,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客观逻辑,就是说“:概念是物质自身的概念是客观存在本质的、现旬的,至于人类的理性则是一种主观逻辑,乃是一种要符合客观逻辑的物理性的,这就叫认识,这种认识的完全统一就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就是“全称”。这位伊斯兰思想家还提出人类社会的“悲剧”为歌颂,而视“喜剧”为讽刺。这里是具有比较远见的美学感的,他视悲剧为喜剧是伊斯兰教的理性美的,喜剧意识,而悲剧是理性艺术美的顶峰。
伊斯兰逻辑学实际上是导源于闪族的叙利亚人波非利(232——303)的《导论》此书成书258年,波非利所继承和发展下来的形式逻辑完全可以在伊斯兰逻辑中洞察到,如他承认了的十大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活动、遭受、时间、空间、姿态、状况,他还提出“五旌”种、差、属、固有属性及偶性,上述这些内容,在马复初先生这本逻辑丛书都完全可以看到,在这本逻辑教材里也可窥见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和四格式。在伊斯兰逻辑还导出六十六个推论。在这里为了交流伊斯兰文化,于是我把它译出来供大家参考,翻译时我在每一章节之间写上一点“译者附言”,提出一些初浅的认识,本书仍然是属于形式逻辑范畴的,偶尔提出一些具有辩证逻辑的东西因此在“译者附言”中我也冒昧地加以说明,在书前我又简短地写了这个序言,挂一漏万,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由于我的译文可能不太准确从而会引起误解因此在这里我恳切地希望广大读者和广大的穆斯林们给予多指正以便函将来加以修正从而使这个译本逐渐地完善起来。
本书的原本共分为三章,而在每一章中,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其节数。第一章至第三章共有二十八节,但是没有写出每节的小标题。在翻译过程中,我仍然按照原本的节数概括地按照每一节的内在含义标出小标题,第一章共有十一节,第二章也是十一节,第三章共有六节,这样安排是为了在译本上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读起来方便一些。
1979年斋月写于云南东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