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之以情,晓之以趣—荷兰中国娃学中文

(2013-06-03 17:53:13)
标签:

荷兰

中文

教育

育儿

早教

分类: 静.教

http://www.danhua.nl/wp-content/uploads/2012/04/%E6%9E%97%E9%9D%99%E5%8D%95%E4%BA%BA%E7%85%A7-604x453.jpg

 

 

 

     在多年的海外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深深思考:到底该如何提高海外中国娃学中文的兴趣,让枯燥的识汉字课堂变得“有情、有得、有趣、有瘾”呢?

              倘若将成功教学的教学反馈信息概括起来,不外乎有情、 有得、 有趣、 有“瘾” ,可见,要想成功地教孩子离不开“情”与“趣”,也就是离不开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的重要前提便是兴趣。兴趣又有理趣与情趣之分,对于海外低年级学生,一般指的是情趣,它来自形象、图画、语言,通过形象思维而产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所“得”,并且会上“瘾”。

 

 

 

 

一、动之以情,启发感知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艺术的魅力。优美的语言赋予课堂以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想课堂教学的灵魂应是——教学语言,故它能“动之以情”,提高学生兴趣。针对低幼孩子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三大特征:创造直观形象,唤起儿童感知;富于儿童情味,引起儿童兴趣;倾注深厚感情,感染儿童心灵。不管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如能掌握这三大特征,在教学语言上做到浅近、活泼、有妙趣、有情趣,便能提高孩子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http://s9/bmiddle/5df10e0dgde3d560ba508&690



              在对海外孩子的中文教学中,我通常设计许多教学与游戏的趣味“引导语”、“过渡语”来启发学生形象的感知、让他们快乐自然地步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如《果木》一课,当我向孩子们展示32个生字时,首先利用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富有童趣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入境:“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提上篮子去美丽的果园玩一玩。果园里啊,长满了可口的果子。我要请大家一起摘,比赛谁摘得最多、最快,摘果子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子就乐了,劲头十足,仿佛真的上了果园,争先恐后地要来认字、摘果子。什么菠萝柑橘、椰柚橙桔的,对他们来说,不再是枯燥的汉字,而是可口的水果了。形象的语言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抓住了学生的心。有时,我会利用与教材配套的电脑光盘,光盘一转动,有着可亲形象与婉转语调的小蜜蜂老师步入课堂,许多孩子立即对蜜蜂老师产生喜爱之情。每当蜜蜂老师用兴奋之情表扬他们“太棒了!”时,孩子们的脸上顿时笑魇如花,孩子们非常爱听蜜蜂老师的话,爱和蜜蜂老师一起游戏、学习。

 

http://s9/bmiddle/5df10e0dgddc6376ed648&690

 

 

 

 

               在孩子们的观察和想象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个苹果,在他们看来,都成为有情感、有智慧、能说会道的精灵,而教师则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生动、趣味化。如在玩电脑游戏《老鹰与毛毛虫》时,我会为游戏画面添加一段引导语创设情境:“毛毛虫肚子饿,它要找食物,可是可恶的老鹰总跟着他,你们要帮它找对食物(字卡),可千万别粗心大意,让可怜的毛毛虫被小鸟抓去下汤了。”在形象语言的启示和多媒体创设的趣味情境下,学生既是看画人又是画中人:眼见毛毛虫就要被吃掉,但还没找到正确字卡,让他们感受到找食物的急迫、被老鹰追逐的慌乱,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样洋溢着生机的画面下,枯燥的汉字一下子成了小朋友们急切认读的对象。让学生们自主自由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http://s14/bmiddle/5df10e0dgde3d5432470d&690

 

二、善于观察,随机应变

          提高兴趣有时只是一时之功,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怎样才能保持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上“瘾”。

          个人认为,善于观察、随机应变是一个教师与家长必备的素质。课堂上,孩子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而老师的重要任务便是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每当他们显得疲惫或不耐烦时,我会马上检查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尝试将主体地位交给孩子,让他们自主教学,启发他们选择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当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时,学习热情便会再次触发。每当学生提不起劲大声朗读时,我便尝试改变方式来减少朗读的枯燥,如换齐读为轮读,让一生与大家接龙读或“开火车”个别接龙读,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冥想读等等。我发现,被点到的学生会提起精神认真读,而其余孩子则因得到适当休息,也会更认真地从听中学习。在多种尝试和适度调节下,孩子们的各种感官轮流得到新颖刺激,读累了听,听累了看,看够了想,想够了玩,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也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果。

             此外,我们应该尽量不连续重复教学环节或游戏。当一个环节或游戏结束,而效果尚不理想时,我们往往会想再试试,但事实上,重复练习除增其乏味、失去新鲜感和吸引力外,达不到什么效果。为了让教的人保持教学法宝的 “魔力”,间隔性、穿插性的短时间训练往往比长时间重复同样的训练有效得多。

有人说,若要不断地给孩子水,我们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在教学设计上,我坚持“兴趣先导”,不断创新,灵活穿插多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如表演、唱歌、游戏、多媒体游戏、互动等,来保持孩子们对中文学习的“瘾”,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说、认、演、猜、唱、评等各种方式来轻松、快乐地学习、识汉字,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http://s4/bmiddle/5df10e0dgddc637e38ed3&690

 

三、展示成果,得之以乐

 

           其次,在对海外孩子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我们字经课堂的多媒体认字检测和认字比赛活动是我班孩子们钟爱的一项活动。每当小蜜蜂老师带着夸张的声音出现在五颜六色的画面上,“识字小测试”、“电脑屋”等一个个展示平台相继跳跃而出时,便赋予了每个生字以鲜活的生命,而学生们的好胜、自信、主动性全被激发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认字,尽情展示学习所得,并在愉悦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我一般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回答不同程度的问题,也用当小老师的游戏巧妙的兼顾不同程度的孩子。每当我说一句“ 谁来当当小老师,帮帮别的小朋友?”话音未落,便已“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最爱当老师,纷纷要上来领读、接龙读,而且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学得好的,会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老师的奖励,而不够好的,也同样能得到鼓励。这样,学生在课堂中就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找到自信,并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快乐与喜悦。

             自不断改进识字教学方法以来,以往沉闷呆板、正襟危坐的识字课堂变成了共同游戏的乐园,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着,并快速大面积的识汉字,眼见我们海外的中国孩子们在早期大面积识汉字的试验中有了一定的收获,我觉得自己也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但须继续寻找,继续创新,在探索中带领我们的海外中国娃们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