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家讲坛之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篇10集读书笔记

(2012-05-15 19:47:11)
标签:

杂谈

分类: 静.学

           近来看了百家讲坛的几部评说,想收藏其《曾国藩家训》的上下集。视频里的评说是绝对精彩的,但最值得收藏的是其文字中的经典名言警句。要将全部文字作记录,又恐太花时间,故此只取得其一二点滴……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近百年来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 鄙视他的人,都对他所撰写的《曾国藩家书》推崇备至。时至今日,民间还流传着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可见《曾国藩家书》不仅仅是一部 记录平淡家常的书信集,还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书。在当今社会,教子成才一直是困扰天下父母的最大难题,很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就会被 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就连一百多年前的曾国藩,小时候也被看作是不会读书的笨小孩

上篇(一)谁来拯救笨小孩·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0/101323.shtml

  ——梁启超说: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挫。有人说他影响中国后代历史第一人,有人说是传统儒学得以延续的关键。谁又知道他是笨小孩,有个性缺陷,甚至有巨大人生遗憾?这么普通的曾国藩怎么就成就了非凡的人生呢?首先是自我教育。最大的教育正是自我教育。曾国藩是有这么多问题,但是有一个平常人不具备的优点,正是这个优点成就他,这正是对自己对生活中的点滴对缺陷做到切实的反思与学习。

  ——梁启超说: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阅历,而切于实际,故其亲切有味,资吾侪当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后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别人说的都是空话,他写的都不是空的,比唐宋来许多人说的话,对我来说,对后代人来说都让人终身受益。


    上篇(二)无一日不读书·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1/100682.shtml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曾国藩父亲对他的教育:“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偿还,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记初衷,细心研读,这样就不白费。”父亲的话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两次没考上,这种挫折在曾国藩心中是痛,他只字不 提,这是四两拨千斤。二是这不是小数目,要还一百两不容易,不骂也会埋怨,但是他没。称道这事,埋怨都没有。这是出乎意料,给人心灵造成震撼,曾国藩常回 忆这事,这是他读史书的起点。三是教育上说了最关键的话,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细心读,这话最重要。我们多数人喜欢买书,但不好读。父亲不愧于这名字,树 立了儿子读书的习惯。曾国藩仰天发誓,要好好读这套书。有时,平常一句话,对孩子影响大得多。

——曾国藩后来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有钱未必是好事,只求代代有秀才,这是读书的种子。所以曾氏家训中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他还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人气质难改变,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问题是怎么读书呢?

——读书的方法内容多,总结起来,他看重三条:一是要读经典。二是一书不尽不读新书,三是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偷窃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苏东坡说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国藩说不可一日不读书。这是他唯一骄傲的地方。这是掷地有声的,得多大毅力呀。


上篇(三)撑起两根穷骨头·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2/100817.shtml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可见在曾国藩看来勤俭节约才是兴旺的根本,而骄奢懒惰就是失败的温床,守得住贫苦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曾国藩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为什么一个字会让他坚持了一辈子?

——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到底有没有留官银为遗产呢?有多少遗产呢?多少应该有一点。一个例子可以反证,他两个儿子后来当朝为官,家庭教育下,向来清廉。曾纪泽做到外交家。明确写他一生尤其是英法大使时,把工资拿来工作中去,一向勤俭持家,不买新衣,弟弟更穷。一次,曾纪泽出使英国,曾纪鸿生病, 得看病,抓药,这个钱都没有。他们一直拮据。药钱都没有。怎么办?跟大哥借,但想想算了,他家也穷,哪有钱借给自己呀?这时,曾国藩也没死多久,事实证明 他们两个也品节高,怎么没钱看病呢?万般无奈下左宗棠听说后热泪盈眶,教子有方呀。慷慨解囊,为他雪中送炭,度过难关。曾国藩说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穷不得,就不可能成就非凡人生。

——曾国藩和家人过得清苦,为什么一定要过穷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他认为官场上穷字是保身之道。咸丰、慈禧一直小心提防着他,曾国藩明镜一样,打下天津后,湘军各级将领建议反了满清,曾国藩不肯。他身上有根深蒂固的君臣观。儒家造就了他不可能做反臣。他也知道起兵初满清时刻提防他。所以他在官场上一直如履薄冰。他懂得为官之道,明哲保身。这根本就得穷,不贪,就意味着没野心,不会给人把柄。组湘军,就拟口号,不怕死不贪财。这是岳飞的话,说明他是精忠报国。在钱财上没给人抓住过把柄。

——二是在人生上,穷也是善身之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三是穷和人生信仰有关。他是标准的儒生。理学宗师自命。礼义廉耻是他的最高标准。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为什么衣服也是旧的好呢?那是因为生活还是俭约为好。他叫一品宰相,每餐只吃一饭一菜,他只吃眼前菜。


上篇(四)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3/100333.shtml

曾国藩从公元1839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不懈长达三十余年,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所以《曾国藩日记》不仅包括了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和为官之道等各个方 面,更是曾国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记录。今天当我们翻开《曾国藩日记》,会发现两百多年前刚刚步入仕途的曾国藩其实是一个满身缺点、举止轻浮,做了不少荒唐 事的浪荡公子。但是后来有一个人送给曾国藩一个字,不但帮助他彻底改掉了身上的毛病,从此更省身也密、见理也明。

——收到家书后的曾国藩: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小子读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疴养,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也。父亲说 的真不错,原来我有这么多毛病太可怕了。我一定要改掉,否则我是禽兽。他说过不为圣人,便是禽兽。所以立誓要改掉满身缺点,告别旧我。他接到父亲的三节后,痛下决心,三戒:一是戒多言,二是戒怒,三是戒忮求。言多必失,不无端发怒,戒嫉妒戒掉贪婪。

——日记里自己再改恶习时的情况: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五十余日,未曾改得一过。

——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天后,日记又说了:忽忽已过两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颓,以至不如禽兽。昨夜痛自猛省,以为自今日始。当斩然更新,不终小人之归。

——此时,唐鉴提一个方法,果然拯救了他。说起来一个字,但是操作性强。静。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静不下来,一切都是空的。问题在浮,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

——曾国藩说:既而自窥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先生两言,盖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继继续续。原来最重要的毛病是好动不好静,果然不多久,他面貌一新。

——怎么做得到? 一是他特别主张,静坐。二是临事淡泊守志。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他有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静下来不仅有大成就,还能养生。

静下来,心地空灵了,他看到了人生成就的关键两个字。


上篇(五)最败人的两个字·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4/100388.shtml

那么这究竟是哪两个字呢?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这简单的两个字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人生呢?那便是: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吾因军事而推之,莫不皆然。

——曾国藩怎么超越呢?就是勤。甚至可以说,他一生成就都建立在这个字上。他是笨,背书背不好,但同样也可以看出他的勤奋。他小时也睡懒觉,被父亲痛骂一顿。 这对曾国藩来说是刻骨铭心。一辈子再也不睡懒觉了。早起有三条好处:一是时间多了,就算比别人活得长;二是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三是勤就能养成一个人优 良的品格。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之光阴?“


上篇(六)小家里的大智慧·

视频地址: 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5/100637.shtml

——曾国藩认为家庭是人生的根据地,二是和以治家,第三是勤以持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勤;二是家长要勤,他有名言: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他说人生有八件根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是从齐家、治国、平天下各方面说过去的,说了人生的八条根本。

——他还提到了一个八宝饭的家训,那么这个八宝饭是指哪八宝?八个字: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家里人都得读书;要种菜,自己种;养鱼;养猪;早起床;扫 地;考是祭祀祖先,要有敬畏;宝是与领里间亲戚间要和气。家族兴旺家庭才能更兴旺。这是大局观。这八个字是要他们身体力行,才当得起一个勤字。但是第二点,做家长的要带头起,这些他自己全能做得到。


上篇(七)养活一团春意思·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6/100802.shtml

 

在曾国藩家训里有一句名言,叫“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所谓“撑起两根穷骨头”是讲人要有骨气,而“养活一团春意思”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种生机,要有一种情趣。心里要有像春天一样的活力。得生机盎然,得有情趣才有春意思。

——他不是“苦行僧”。就曾国藩而言,如果说他一生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自律和自省的话,除了这个之外,一定还有一个关键词,叫什么呢?趣味。用一个字说,就是趣,有趣。他觉得“趣”:一是对个人有重大意义做人得有志趣。志向为主,趣有辅助作用,是可以动全身的辅助。在乐观的情趣下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第二点,他觉得趣对亲情家庭意义重大第三点是对团队有重大意义

——曾国藩对幕僚们讲的家庭趣事:

他一次吃完后,说他曾纪泽前一段新婚,曾国藩从老家的家眷接到总督衙门,儿媳妇不错,进来也要家教。尊老爱幼,孝敬。很快 融入克勤克俭的曾家门风。都要干活。曾国藩毕生没买过几件新衣服,多是自己家织布做的。儿媳妇不错,勤劳,常常织布到深夜。曾国藩满意,但是曾纪泽不满 意。新婚呢,最浪漫时,结果老婆自觉过头了。不睡觉,老织布。曾纪泽憋得很,忍不下去了,一天看完书,睡了。睡不着。火大,发火了。老晚了,静了。曾纪泽 大喊了,朝他妈发火。吵得我睡不着觉,把纺车砸了吧?总督府都听见了。曾国藩也没睡着,支起身一听,接着喊了一声,你也把你那部砸了吧,我也睡不着。新婚 姻跟婆婆学的,媳妇不敢睡。曾国藩家训有趣,但是他在同事面前不在乎。聊聊天时说给大家听。讲完后,当时所有人都喷了。自曝家底,这胸怀没人可比。


                              上篇(八)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7/100700.shtml

——曾国藩几经努力戒烟后,写的日记:

曾国藩重新坐下来,写一篇东西。叫日课十二条。给自己列了十二条规定。一是主敬——整齐严束,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这是儒家最重要的要求,要有信仰,才能专心。二是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心,如鼎之镇。三是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醒了后不要耗在床上。四是读书不二——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看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五是读史——廿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亦不间断。六是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需一一记出。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些错误。七是月无忘所能——每月做诗文数篇。八是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九是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十是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这是父亲要求的。十一是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皆当作功课,不可待明日,愈积愈难清。他也是晚清著名书法家。十二是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十二条,每天必须做到的规定。问题是,写与做不同,我们可能做得少,难坚持,人生如恒地做下去。他不简单是终其一生,这个毅力不得了。一个字,恒。


上篇(九)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8/100867.shtml

一.  血诚。

二.  二是讲原则性也要灵活

三.  三是摆正思想位置与心态。

——他写道: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评价三个重要的人。慈禧太 后才干平常,只会弄权,不会治国。这不行。皇上同治年龄小,没说过一句话,恭亲王聪明过度,轻浮不能成大事,早晚会与慈禧斗起来。甚可忧。朝廷没希望了。 看得准呀?

——晚年,因为曾国藩地位高,特意让曾国藩去处理无法处理的案件:天津教案,他讲究忠诚,流泪准备棺材去了,留下一句话:大将不辞刀头死,岂因祸福而 避趋?然后去了,留下终身遗憾。知道慈禧居心叵测,但是他坚守忠诚,摆正下级心态,硬头皮去做,忠诚成就了他,成了同治中兴第一名 臣,但也是因之背上骂名。回头看历史,这个忠诚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所在。团队组织中没了这个,就没了凝聚力。

上篇(十)用人必先知人·


视频地址:http://kejiao.cntv.cn/bjjt/classpage/video/20110429/100643.shtml

——曾国藩曾经说过一句话,至用人一节,实为万事根本。意思就是你但凡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什么比识人、用人更重要的了。所以他说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方能得其大概。

 

——说到他的用人观识人观。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四个基本原则:一要才堪治民,二要不怕死,三不计名利,四是要耐受辛苦。他还洋洋 洒洒地说了一大堆。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最重要的是要有忠义血性,这是第一标准。这个忠义血性论 不是和平时期提出来的,是乱世中提出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