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新婚姻法条例的出台,我再次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婚姻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是否泸沽湖摩梭人式的母系社会式的婚配方式更符合人性和时代的要求。上网搜了一下,果然有人和我持类似观点,那就是母系社会其实更加美好,在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重回母系社会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而且也很可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沿袭了几千年的父系社会其产生背景是随着狩猎生产方式的发展,男人在生产力方面占据了主要地位,女性需要依靠男人的抚养生活,才导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婚嫁制度的出现和长期存在。但是,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在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终将成为社会主流经济的明天,男人在生产力方面的这种优势必然丧失,父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也必将随之消失,人类重归母系社会或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纵观历史,几千年的父系社会其实是以女性的屈辱和牺牲作为代价的。在母系社会中,女性和男性一样,从出生到死亡都生活在生养自己的母亲身旁,和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男女具有同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亲缘关系,他们都不用担心失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安全感,一般都不会存在被抛弃和冷落的危险,因为同样的亲缘关系和血浓于水。但是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男性依然保持着生活在父母身边的优越,而女性却要在成年之际嫁入一个陌生的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果彼此关系和谐,这女性还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但如果相处不良,这女性就很可能长期处于亲情缺失、地位不稳的危机当中。这婚姻中的出嫁其实就如同果树的嫁接一样,相容可以继续生长,不相容的话往往这被嫁接的枝条就会面临枯萎和死亡。
同时,在父系社会中,虽然男性占据主动、优势的地位,但是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这种异性嫁入的婚配模式对男性也是一种负担和限制。因为在这种传统的婚嫁中,女性虽则要付出自己的身体甚至精神,而男性则要付出一定的金钱、银两。在婚后的生活中,传统的观念也是男人要成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和精神支柱,男人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而且即使婚后夫妻感情不和或者男性对女性不满意,但出于家庭财产的考虑、对妻子、子女的抚养义务和社会舆论,男人也要忍受内心的不满,继续履行家庭的义务,这对男人其实也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束缚和限制,婚姻自由也许只限于婚前,婚后就难以自由了,所以有结婚是无期徒刑一说。
而且虽然女性是嫁入的一方,但随着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中的影响力也日趋增强,封建社会妇女讲三从四德,但当今社会也有女性要求男人三从四德的,不少女性对于公婆及夫家亲戚早已没有以往社会中比较普遍的温良恭顺,冷落、歧视甚至虐待夫家亲人的现象较为多见,甚至搅得夫家鸡犬不宁、亲情失和。中国人讲究养儿防老,但是由于儿子结婚后另组家庭,并且受到妻子的牵制,许多有儿子的老人反倒养老无着,而由于大多数女性在家庭经济中不占主动地位,女儿为父母养老也常常是有心无力。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社会上发生的刑事案件竟然多数是由夫妻及家庭矛盾引发,可见这种女性嫁入男性家庭的父系社会婚配模式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问题。
而在保留了母系社会模式的四川泸沽湖摩梭人社会中,家庭内部重视团结合作、互敬互爱、亲情浓郁,社会治安优越,触犯刑律的人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也从未发生老人老而无养、遗弃老人的现象。由于实行走婚制,男女婚配并不需要女方嫁入男家,而且不涉及抚养关系、财产关系,婚恋的自由度很高,所以也从来未发生婚姻纠纷和情杀之类的事件。相对于夫妻问题成为目前社会重要矛盾的父系社会,母系社会的优越性不言而喻。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稳定器,但是,父系社会的家庭由于存在非血缘关系的因素,以及情爱关系天然的易变性,其家庭结构反倒是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目前高达50%的离婚率足以说明这一问题。而家庭的稳定易导致爱情转化为亲情,也需要爱情转变为亲情,这并不是人们恋爱和婚配的初衷。而母系社会的家庭的亲情是天然的、牢固的,而且其婚配的双方由于不需要朝夕生活在一起,不涉及经济、义务等问题,反倒更适合爱情的成长,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
其实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多少人能够爱自己的配偶胜过爱自己的母亲甚至兄弟姐妹、而且终生不变的?更别说对方的亲人了。妻子(丈夫)如衣服,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和兄弟姐妹却是永远的;你与配偶培养感情的时间绝对远远少于你与家人培养感情的时间,其感情的深厚程度大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孩子的付出远远大于父亲,所以很少有父亲爱孩子胜过母亲爱孩子的,大多数的孩子更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而非父亲,因此父系社会中许多父亲在家庭中担负的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经济支柱的角色,而非感情支柱的角色,大多数的家庭中母亲才是感情的中心,中国民间流传的“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要饭的娘”、“有后娘就有后爹”等俗语就是这一现象的形象写照。封建社会父系家庭更是社会动荡的一大根源,看看历代帝王家的血雨腥风就可以明白男权并不容易维持家庭,后党、外戚之乱是封建政权的巨大隐患,如果是母系社会,相信没有几个子女会有理由和动机反抗自己的亲生母亲。而在现代家庭暴力中,施暴者也绝大多数是丈夫和父亲,而不是儿子和兄弟,这更说明男性其实更不适应这种父系结构的家庭关系。
因此父系社会中大多数的家庭结构都是在靠经济维系而不是感情维系,那人们的幸福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如果重回母系社会,女性们不必再承受与母亲和兄弟姐妹的分离,男女都不必承受因情爱关系的易变性而导致的不安全感和家庭不稳定感,也不必面临因为异性的介入而使得家庭关系变得复杂的境况。而男女婚恋更可以只以感情为基础,而不再以金钱、地位做前提和限制,女人不再因为需要保持自己和孩子的家庭地位而变成疯子、傻子或忍者神龟,男人不再需要因为随时想开小差或越狱却又要顾及家庭、经济和舆论而成为小人、流氓和骗子,孩子更不会因父母关系的改变而承受家庭变故的影响,目前父系社会家庭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清官难断”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希望有那么一天,女人们不必再嫁入男家,男人们也不需再耗费力气把谁娶回家,男女之间两情相悦、合则聚不合则散,不存在买卖婚姻,也不存在捆绑夫妻,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安享天伦之乐,不再有后顾之忧,情感不再成为女性的炼狱和男人的牢笼,那该多好。相信在经济转型的明天,在感情需求而非生存需求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的未来,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