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的祸水
(2010-11-02 20:32:06)
标签:
时评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本月3日,全世界的央行行长将瞪大眼睛,聚焦美联储的利率决策例会。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如何实施,将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全球资产市场的泡沫要吹多大。从前面两个多月的吹风来看。此次量化宽松的货币供应量应在5000——15000万美元的规模,而2008年底,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奥巴马政府出台了5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比较之后不能不让人吃惊。
金融危机的恶果是国家主义的抬头和全球化进程的倒退。十几天前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庆州峰会上,美国财长盖特纳在给会议的信中称,各成员国应避免旨在提高竞争优势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但一转身,就带头启动所谓量化宽松政策,这种口是心非之举必将在动荡的全球市场中掀起更凶险的惊涛骇浪。
这场全球货币体系“谁比谁更烂”的竞赛,已让全球资产价格体系乱云飞渡,市场对将要发生的情况已作出提前判断,全球资本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狂飙。金价创出历史新高,石油、粮食、棉花等全线上涨。当参与者都觉得钱来得容易,一致“空翻多”来分享泡沫盛宴的时候,可能会酝酿新的危机,伯南特或将续写“格林斯潘式的泡沫神话”。连投资大师巴菲特都无可奈何地说,“世界发生的一些大事,让我看空所有货币维持长期价值的能力。这是一部从未有过的试验性电影,我不知道电影会怎么结束,我只能尽量不去看它。”
泰坦尼克号惨剧发生之后,有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每条船都必须装备24小时有人值守的无线通讯设备。近百年过去了,再也没有发生过轮船与冰山相撞的事件。2008年的危机距我们才两年,从一些国家的政策取向来看,并没有真正记取危机的教训,对低利率刺激消费和低币值刺激出口的迷信、对巨额赤字的依赖、对滥印钞票的孤注一掷,利用储备货币霸权,将其水银泻地般地吹向每一个角落,全球货币体系必将因此引发新的更大的混乱。吹大的资产泡沫在不确定的时刻将面临骨牌式的崩溃。还没有完全从危机中驶出的经济巨轮,或将再次撞上冰山。
美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十分明确,一是对内宽松,用零利率来帮助债务人来苟延残喘,降低债务成本,这包括美国政府这个背负15万亿美元债务的欠债巨人、需要8万亿美元才能告别债务黑洞的金融机构,同时它也希望零利率能刺激股市和其他资产市场的复苏。一项测算显示,如果美国股市能上涨50%,家庭部门就能挽回财富,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从而刺激居民的再次借贷和消费,推动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内需市场的复苏。二是对外从紧,通过压低汇率和抬高进口壁垒,重建以制造业增长和出口推动型增长的“再平衡”,并为出口竞争力提供保障。同样收到一石二鸟效应的是,美元贬值和零利率自然会稀释其债务负担,转嫁危机的损失和压力,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得为之买单。
宽松量化政策不但破坏币值,最大程度地赖帐,也会在全球范围引发通货膨胀。既往的危机说明,美国人只管印美元,并用美元搜刮全球资源和商品,储备美元不是他的事。他们只储备早与美元脱钩的黄金和石油,这些年美联储金库里增加的黄金储备已近万吨。当所有中央银行行长都为美元资产缩水而伤透脑筋时,美联储却沐浴在黄金新世界的超级牛市中。如果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最终引起全球货币体系的坍塌,通胀将奔腾不息。如巴菲特所说,所有货币都失去维持长期价值的能力时,全世界的资产都是纸上富贵,泡沫最终崩溃时,美联储金库里以万吨计的黄金储备却成为美国人忠实的财富守护神。
量化宽松的政策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热钱突破发展中国家不完善的监管防线,肆虐并冲击其资产价格,这些有着巨大破坏力的热钱来无影去无踪,最后撤离时,会使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异常动荡甚至引发危机,留下一地鸡毛。北师大教授钟伟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可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亚洲金融危机前整个东亚所能承受的规模。当然,目前的经济规模与十几年前已是天壤之别,所以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破坏性更强。一份金融研究报告称,如果出现2000亿美元的外资集体辙离,就意味着中国资产市场突然失去逾万亿的资本供给,将会大幅度压低资产价格,热钱通过制造动荡从而达到卷钱走人的目的。
金钱没有祖国,它从来都是嗜血的屠夫。现代货币战争史就是一部投机性热钱利用繁荣和衰退的周期,去占有、掠夺别国资源和财富的历史。明乎此理,面对祸水的泛滥,要“扎牢篱笆墙”,才能“野狗钻不进”。同时,更要花大力气改变低效率的依赖投资增长和对外依赖型的出口增长模式。低效率的工程不能带来长期的效益,也不可持续;一个大国,不能把自己的命运挂在别人的火车头上,而要有自己的火车头才能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