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之爱,天性使然----教育成长中的亲子之爱

(2009-05-23 10:42:51)
标签:

亲子之情

天性使然

教育

成长

非爱行为

掠夺

强制

控制

聆听

心声

潜力

引导

亲子之爱,天性使然----教育成长中的亲子之爱

文/露润花秀

品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博文,其中有一篇《门孔》中提到了亲子之情,让人感动至深。

摘录余秋雨先生的一段文字:

阿三还在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平日听到敲门或电铃,先在这里看一眼,认出是谁,再决定开门还是不开门。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大家都知道阿三是谢导的儿子,有一些先天的障碍,但这种与身俱来的亲情,看似不经意的一瞬,看似平常的一个动作,天天如此,时时如此,却饱含着亲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关爱。感动于阿三的执着,感动于这种天性使然的亲情。

而如今,为什么在一些正常孩子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却变得很淡呢?今天,且谈一种父母对孩子的“非爱行为”。

很多时候人们会不自觉、不经意地发生这种行为。所谓“非爱行为”,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性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例如,父母大都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的想法,所以经常会让孩子在不情愿的情况下,逼着孩子在双休日参加这类、那类的补习班、兴趣班,剥夺了孩子自主的权利和休息的时间。有时候,父母也确实觉得矛盾。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这一切都为了你的将来,为了迎合社会的总体趋势,为了面对将来日益严厉的社会竞争,所以,你现在就必须好好地学习本领。

但是,父母有没有想过,你为孩子做的选择就必然是正确的吗?在你的一手指导下,你的孩子是否少了一种天真和自我?而你的强制,是否让孩子对你越来越惧怕或逆反,让他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让你们心灵的距离越拉越远,让你们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

教育确实是一门学问,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学着聆听孩子的心声,学着挖掘孩子的潜力,学着发挥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合理引导孩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快乐,让亲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孩子爱得真心,爱得有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