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诗情画意与其他 |
差点看成“观鸟”
乘江船顺江而下悠游长江三峡之愿已久,三峡大坝修成之前的2004年差一点儿就要得偿了,不想单位有急事“一天发三道金牌”催返,只得退了船票换了机票;10年之后的2014年终游长江,虽遂了心愿,但见长江已不是原来的长江,望三峡也不是过去的三峡——一座海拔高达180米、绝对高度也超百米的大坝,截住了滚滚江水,将水面足足提高了100多米,于是,三峡地段的长江已不再是一条河流,而成为一湾湖泊了,“长江”因而变成了长逾千里的“长湖”。江变成了湖,滔滔江水变成了静静湖水,水位升高,水面展阔,三峡也就变得不再那么“峡”了。游轮行走在静静的水面上,放看远眺,再也看不见昔日影视图画中所见的那些陡峭岸壁下赤身的纤夫;展耳搜音,再也听不到原来电视广播内散播的幽深峡谷里高亢的“号子”声。浩瀚的湖水下面,深藏了百万巴地移民世代栖息的土地和村庄,深藏了亿万巴地先民千百万年来创造的文化、文明和文物,也深藏了巴地数不清的秀丽风景和神奇风貌——深藏的永远深藏了,再也无缘得见,想起来真有一种隐隐的遗憾在心头,进而生出一种与君共勉之意——欲游从早,不然,你等得了,美景却不一定等着你,一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天灾或人为的原因而不再“鬼斧神工”,后悔可就晚了,后悔更没有用了!
比如那座自古以来坐落在长江三峡起始之点、三国时期刘备临终的托孤之地的白帝城,原本是建在巍立江岸一座峭峰上的建筑,大坝筑成了、水库建就了,水漫山腰、半岛成了“离岛”,江边之城变成了湖中之岛,孤零零地矗在江心失去了大部分的巍峨,那顶上的城自然也就抹去了多半的风采,透过水面宽了、山崖低了的瞿塘峡口,远望夔门,也远没有了心目中想象的那种气势磅礴。
不过,白帝城还算是幸运的,比比已经沉入江底的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里的国家一级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和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的白鹤梁水下题刻”,比比已经被江水漫顶的“张飞庙”,还有那些整体被江水淹没的众多“宝贝”,它起码还健全地立在江上。
白帝城很有名,甚至可以说是长江三峡上下知名度最高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别的不说,单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赞长江、誉三峡时没有选用其他的景物,而独独赋了那首“早辞折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著名诗句,便知白帝城在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眼中的地位和分量。
从游轮上下来,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岸上一座不高但很显眼的尖塔,白帝城还在实验 室远远的后面。
尖塔后面远处那片虚幻的背景,便是著名的夔门,到得白帝城后,看得会更加清晰。
群山后面已是满天的红云,太阳应该早就升起来了。
江边 停泊着数艘游轮,说明游白帝城的游客不少。“总统旗舰号”大概因为大了一些,没有停靠江岸,而是泊在了江中,由一条长长的浮桥引上岸来。
江岸被石砌起来,城墙似的,还有一座高高城门楼,提醒人们这里是景区,而不是居民区。
登得岸来,城门楼外塑有一群穿长衫的文人,里面有李白等人,大概是历史上在白帝城游过、住过、仕过的名士们。
从此处乘大巴,专往白帝城。
不过,远近望去,为通达白帝城而建的廊桥倒也漂亮,成了与白帝城风格相谐的一道风景。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 [转载]悠游长江白帝城观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一篇:转载子瑜:黑嘴端凤头燕鸥
后一篇:清华银杏与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