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会议随想
标签:
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会议山西大学 |
第四届全国物理学哲学会议于2019-08-09-10在山西大学召开。


乔笑斐的报告看来是山西大学高策团队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结晶,他们力图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这样一个理论,目前还在建构之中,我下来给高策以及几位团队成员谈论了我的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高策教授觉得不错。

中间插入了杨小明教授的一个科学史的报告

第二组报告从山西大学的赵丹的“后真相时代的量子本体阐释”开始,然后是上海海事大学的冯嘉礼的“从内积纠缠到量子纠缠”,再后是云南的魏学恒的“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和实在问题”。也有两位没有到会,所以时间都比较充裕。


赵丹的报告也属于山西大学团队的一个系列成果部分。


第二位是朱亚宗教授报告,这个报告比较宏观,讲了哲学对于物理学重大创新的影响


第三位报告是厦门大学曹志平教授的报告“量子力学与诠释学”

他仔细梳理了各种量子力学解释文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报告逻辑性很强。


我作为全国物理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的名誉理事长之一,并且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到会致辞祝贺,当然,我并没有只说套话,只祝贺,而不谈论问题。我的致辞题目是“物理学哲学研究向何处去”?大概讲了十五分钟。
近年来,吴国林迷上了诠释,想办法诠释量子力学,还要建立量子力学诠释学,创造了不少他自创的概念、名词,什么“超验”,按照他的意思“超验”不是先验,不是非经验,而是超越经验又建立在经验基础上。这次会议,他再次解释“超验”,并且又创造出“真理本体论”或叫“本体真理”,很费解,真理概念是认识论的概念,如何有本体论的真理?他解释“理”这个字,有玉,又有纹理的意思,玉的纹理,不是本体的存在吗?量子阐诠学,既有阐释,又有诠释,合一为“阐诠学”,但是读起来却有“产权学”的读音。不太好吧?国林他们成就大大,借张江之力,在《中国社会科学》连发四篇文章,颇为得意,说起各个专委会,就他们有这个实力。我以为,评价好坏,不是数量多少,也不是所谓的刊物等级,而是你真正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有真正意义的问题和理论观点?
上午议程,另一位物理学教授施郁教授(复旦大学物理学院)因台风影响未能到会,高策教授的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因为有他的学生也会做相关报告,因此没有报告。
下午分组报告,我只参加和听取了第一会场的报告,遗憾第二会场的一些想听的报告,如苏湛的“计算量与认识的不透明性”,薛永红的“从人的经验到机器的“经验””——机器认识论浅析,朱科夫的“逻辑是否是经验的?”——从量子基础研究进展出发的重新反思,王伟长的“普特南的量子逻辑思想演变”,高小转的“多信息来源的量子认知模型”等等;都没有听到。
下午第一会场的报告,第一组报告从谭力扬的““盛宴已过”与物理学革命”开始,然后是蔡肖兵的“隐变量与物理实在”,再后是高策的博士生乔笑斐的“后真相时代的科学范式(科学哲学)”,把高策教授要讲的也做了报告;赵国求与章澹没有来;

乔笑斐的报告看来是山西大学高策团队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结晶,他们力图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构“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这样一个理论,目前还在建构之中,我下来给高策以及几位团队成员谈论了我的一些看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高策教授觉得不错。

中间插入了杨小明教授的一个科学史的报告

第二组报告从山西大学的赵丹的“后真相时代的量子本体阐释”开始,然后是上海海事大学的冯嘉礼的“从内积纠缠到量子纠缠”,再后是云南的魏学恒的“用现象学方法分析量子力学中的测量和实在问题”。也有两位没有到会,所以时间都比较充裕。


赵丹的报告也属于山西大学团队的一个系列成果部分。
11日上午,会议再次进入大会报告,后还举行了闭幕式


第二位是朱亚宗教授报告,这个报告比较宏观,讲了哲学对于物理学重大创新的影响


第三位报告是厦门大学曹志平教授的报告“量子力学与诠释学”

他仔细梳理了各种量子力学解释文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报告逻辑性很强。

最后一个报告是已经调入国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宏芳的报告
总之,会议报告有好有差,参加人亦如此,有专业深厚、条理清晰者,也有糊涂人士。不过一个会议有好的报告,曾经启发了你,使得你增长了见识、知识或其他,就是好的会议。就没有白参加会议,我历来持这样的看法与态度。
前一篇:[转载]雨珠与花朵的邂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