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博主、刘晓力、董春雨到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参加了科学哲学硕士学位答辩(四位同学,上午)与开题(八位同学,下午)。

这是上午答辩后的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王金柱教授(内蒙古大学)、任玉凤教授(内蒙古大学)、董春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主(清华大学)、刘晓力(中国人民大学)、包红梅(内蒙古大学)、刘剑(内蒙古大学),后排是答辩的同学,左起:杨光、王腾腾、玛日特(蒙古国)、李民娟,他们都通过了论文答辩。

这是答辩的所有师生的合影(个别老师因为有事先走了,没能一起合影)
下面用照片叙述答辩过程……

这是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本次答辩的海报,有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技哲学的不同分组(同时进行)

答辩议程与分组

答辩开始前,刘剑作为秘书在准备……

答辩现场之一

答辩现场之二,包红梅老师拍摄

第一位答辩人杨光报告自己的论文……他的研究是有关蒙古族传统狩猎观的生态意义的研究,
工作有意义,这次获得优秀评价

第二位答辩人王腾腾,硕士论文报告的是“大数据的数据足迹研究”,大数据的哲学研究太多,从数据足迹入手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他是李笑春教授的学生,这次获得优秀评价

李笑春教授参加了半场答辩,后因有事先走了,所以合影里没有出现

第三位是李民娟同学报告,她报告了关于一个西方女性生态主义者麦茜特的思想研究,工作有意义,不过研究略有不足,有各种生态主义,也有各种生态女性主义,区别如何?论文有讨论,但是不够细致

第四位是一位蒙古国的留学生玛日特,她研究了佛教世界的情器世界对于蒙古国生态建设的意义,论文有意义,但工作稍浅,她可以用汉语,但是不够好,其研究的情器世界还挺有意思。这是很典型的蒙古女孩。
答辩过程中有学校的督导前来,一看都是我以前在学校认识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

这位督导是我的初中和高中同学刘爱华,以前在内蒙古大学马列部做教授,……

中间休息时,与三位督导(苑一博、张纪生、刘爱华)合影

与督导张先生合影,他以前是物理系的老师,后来在内蒙古大学教务处工作到退休,现在被学校聘为督导
下午是开题,开题有八位同学,主要是讨论他们的选题合适否?研究的方向、内容与可行性等问题

与部分开题的同学——趁导师们商议开题结果时——在走廊里合影

与未来要进门的学生张赫源合影

答辩中的一位做秘书的同学与刘晓力教授合影

这是哲学思想实验室,也是一种创意空间,里面卖咖啡

刘晓力教授与她的学生刘剑在哲学咖啡馆门口合影

我也来拍一张(刘晓力教授拍摄)

咖啡厅由哲学系的老师和学生经营

这次还参观了哲学学院的咖啡馆(哲学思想实验室),左起:任玉凤、董春雨、包庆德、袁海军、刘晓力、博主、刘剑、哲学学院一位做中国哲学的女老师王慧灵(据说是陈嘉映的学生,我跟她不熟悉),王金柱,

在哲学思想实验室中的三人合影

内蒙古大学桃李湖宾馆改造后的大厅

内蒙古大学新校区主楼背面,映衬在蓝天白云中……

在桃李湖边上拍摄(刘晓力拍摄),以表达对于这片工作过的土地和学校的怀念心境

刘晓力教授在“青春不毕业”前,……致无悔的青春

给刘晓力教授在桃李湖前拍照

请上学的同学给在内蒙古大学门口拍摄留念

在成吉思汗雕塑前自拍

在我母亲设计的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门前留影

在内蒙古大学民俗博物馆前面留影,这个博物馆的前任馆长贺其曾经是我的朋友与同事

我们都对这个学校的哲学和科学哲学学科发展倾注了心血,
希望它发展壮大,走在学术创造的路上……,愿她发展的越来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