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图像记(86p)

标签:
杂谈北京地区第四届 |
分类: 活动与观看 |


第二位报告人孙灿(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生物完整性分类及其内涵分析
第三位报告人朱建一(中共中央党校):“超越技术理性”,宏观构建技术生态位
本来应该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李秀波同学评论,但因事未到,由另外一位同学评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洲教授点评
第二场大会报告: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位报告人刘崇俊(北京大学):底层学术场域里科研生态溃败的实践逻辑
本来这是放在下午,由于点评老师下午有事情,被调整到上午第二场大会报告
第三位报告人付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民国时期的中学理科教师培训
第四位报告人夏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弗莱克研究的现状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午餐过后进入下午的大会大报告和小报告阶段
第三场大会报告:科学技术哲学
1、张涛(北京师范大学):多层选择理论对利他行为进化难题的解答及其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松青同学点评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的段伟文研究员点评
2、井琪(北京大学):生态自然哲学前沿现状
本来点评的同学是清华大学张英俊,后来由于有事未到,换为徐源点评,她比较认真还做了PPT。
小报告阶段:之一
曾自卫(中国人民大学):埃克尔斯“二元–交互作用论”探微,该同学眼睛有疾,是完全凭借记忆发言的
郭鑫(北京理工大学):古希腊审美观对哥白尼和谐思想的影响
兰琳宗(北京大学):试论莱布尼茨的空间观与单子论的关系
小报告阶段:之二
曲彩凤
孙灵芝(中国中医科学院):卜弥格与中国本草学西传
王翠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国内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概况(1979-2011年)
第四场大报告:科学技术史
1、毕丞(中国科学院大学):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科技传播领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博主点评
2、张学渝(北京科技大学):拉萨“雪堆白”历史及其职能的初步研究
3、李菁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植物考释及与《红楼梦》植物的比较
至此,大会报告结束,会议进入最后阶段:颁奖和总结致辞
颁奖只在会议上为一等奖两名同学颁奖
致辞
吴国盛教授致辞,他认为还是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平,加强科学哲学和科学史论文的规训
下届会议将在明年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史所召开。
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欢迎下届会议在他们那里召开。
其实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进入影像的记载里,特别是为本次会议付出巨大努力的北师大研究生团队,
其中做出会务服务的学生们尤其努力更多,更在背后,他们是幕后英雄,
下面两幅图像只部分地反映了他们的努力,只能以博客中的文字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