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几张北大庆祝会照片

标签:
北大科学技术哲学前辈后学继往开来杂谈 |
分类: 活动与观看 |
三位元老:左起——李慎、李国秀、孙小礼,开会前的合影,三位满头银发,风度翩翩。其中孙小礼老师常见,其他两位前辈老师,过去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今日得以见到真身,也是我辈之幸,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由三为四——左起:冀建中、李慎、李国秀、孙小礼,冀老师也是北大自然辩证法元老级的人物,常年为北大哲学系和科学技术哲学做后台支持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由四为五,最右为张晓芳(龚育之先生还是孙老师的最后一位研究生)
孙小礼老师首先回顾了当年情景和发展,她们为北大的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和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果她们不讲,我们不听,那就有可能尘封起来。
李慎老师讲述当年北大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史发展,这是一段真切而亲历的口述史
李国秀老师也讲述了那段历史,她们遭受文革折磨,现在回忆过去,那么平静,
她们为祖国工作,那么勤奋,这就是作为教师的蜡烛精神
他回忆了很多往事,称孙小礼老师为师娘和老师,师恩恩重如山。
陈益升第二个开始讲述当年学习和研究,讲述如何在于光远、龚育之导师指导下进步的成长
陆容安讲述当年,陆容安没有回到自然辩证法上面来,但是在计算机领域也是重量级人物
殷登祥是当年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最后发言,他以浓重的苏北口音,讲述了当年在北大哲学系学习,以及考取自然辩证法研究生的许多故事。他们一旦回忆起当年,就滔滔不绝,当记忆的闸门开启,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恨不得把所有的故事都倒出来。
潘涛打“飞的”专程从上海赶来参加聚会,潘涛在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时,组织出版了不少复杂性译作;旁边是北大苏贤贵老师,也是很平和又很有思想和特点的人。
北大年轻三杰:孙永平、朱效民、任元彪。第一位博士叶闯很低调,坐在了很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