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命静好如斯 |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时,他第一句话开口就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有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迷啊、迷啊……很迷人。之后是很迷茫。
“妄想、执着”,在很“美好”的时候,都很迷人;在妄想执着“偏执”到一个顶峰的时候,很“癫狂”的时候——权欲的顶峰,情感的顶峰,钱财的顶峰……一切欲求的,心动的顶峰,就破产为很迷茫了。凡是很迷人的,或近、或远之后,都是会变成为很迷茫。这个句式可以造句世间一切。
迷茫之后的人们,才有可能步向清醒。像高烧之后,身体的成长。灵魂亦然,癫狂之后,逐渐清明。
多少世人在高烧之中?却浑然不知?癫狂不知?
我抚额自问。我亦是沉沦在迷狂偏执的人生世情之中。只是“偶尔退烧”,所以略有一点点“退烧之后的清楚”。
悟道成佛的释迦尊者,之所以被称为“大药王”,大约是因为他医治的,是所有世间人的迷狂,执着之病!世界为此颠三倒四,因为在折腾的人,都迷狂得颠三倒四了!
“夫善知识,如巨海舟航,能度迷类;长夜巨烛,善破群昏……”
人生不清醒,宛若梦中求真,刻舟求剑,空空洞洞“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伤感消极。生命如梦,如烟的叹息,从“梦中人”的嘴里发出,从“大梦初醒”“生命晚秋”的落幕之时发出,分外遗憾与悲凉!
人的一生稍纵即逝。多少人在伤风悲秋,冷雨寒冬,酷暑炎阳之际,感怀生命匆忙于“林木谢了花红”一般……
而佛教对于生命现象的洞察与破迷开悟,从来都不是世人误解的“悲观”。佛教参悟生命因果相寻为延续,以生生世世的灵魂整体经历来看待生命的片段呈现,以生命的主体——灵魂的相续不灭,告知世人:人生的一切善良或恶或无知,我们所有付出的努力或懵懂,都将是延延续续生命相承,因果相当的;生命不是我们能够感知到的“一世”,人生的意义也不是“一世”的体现,它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是“果”成于“因种”的必然。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象,也不在于一世生命的表象。在于一个坚定的生命信念:生命现象是我们历经历届的过程中播下 “种子” 的萌芽与成长,生命是我们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或善或恶的延续。世界由此而循环往复。
其实,放眼八方,“刨根究底”,人类至今,东方西方,人类文明的向内向外发展,探求,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于生命来源与意义的探寻,都在探索生命的缘由,存在的意义。
最近看到一些西方心理学家所作的生命探索,催眠实例,亦在探索灵魂不灭,生命延续的奥秘——虽然晚于东方佛文化的探索两千五百多年了,更晚于中国道文化的认知将近五千年(道历),但是,对于我们今天的生命认知,可能更亲和一些,更“眼前”一些,更能够借助了解我们古老的中国文化一些——权且一借,一用:
之一:
最近在参加了我所主办的一次研讨会之后,一位参与者告诉我她所亲身遭遇的一个极不寻常的经验。
从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开始,每当她睡在床上只要自己的一只手垂到了床外,就有另外一只手慈祥地握住了她的手,不管她当时情绪如何混乱马上心平气和。有时她一不小心把手垂在床外,那只手便马上握住了,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她猛然一惊,不由自主地赶紧把手往后一抽,才没被握牢。
当她需要安慰鼓励的时候,她就把手伸到床外,马上见效,屡试不爽。不用说,她的床下当然没有任何血肉之躯存在。
一直到她长大的时候,那只手还都存在。到她结婚以后,也没把这种骇人听闻的经验告诉她的丈夫,怕她丈夫笑她年幼无知,异想天开。
当她第一次怀有身孕的时候,那只手突然消失了。她念念不忘那只慈祥熟悉有如伴侣的手。可是,再也没有别的手以那么关爱的方式来握她的手了。
她的心肝宝贝生下来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产后没多久,当她和这个自己所生的婴儿一起躺在床上的时候,婴儿握住了她的手。以往那种熟悉的感觉不容置疑地猛然涌上心头,传遍全身。
她的守护者重返人间。她喜极而泣,她感受到一股无比强烈的爱意和联系在内心汹涌澎湃,她知道这种爱意与联系根本不受肉身的束缚,永久存在。
之二:
(在我的催眠实践中发现)男女双方都被爱情束缚永远结合在一起,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地重逢相聚。要怎么样才能发现辨认出我们自己的灵魂,做出使个人生涯完全改观的决策,是我们一生中最曲折动人且极为紧要的时刻。
命运主宰着灵魂的重逢。有朝一日我们也会遇到自己的灵魂。但是,在那彼此重逢之后,我们会如何回应,则进入了谨慎抉择或自由意志的领域。一次错误的抉择或机会的错失,都会造成无法想像的孤单寂寞和苦难折磨。而一次正确的抉择,一次机缘的辨识,会为我们带来无限的福佑与幸福。
伊莉莎白,是位来自美国中西部面貎姣好的妇女,因为母亲过世极为哀伤忧虑不安,开始找我诊治。此外,她与男人的交往也很不顺利霉运重重……在与所有的男性交往中,她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
我们回溯到非常遥远的时代,结果造成惊人的效果。
伊莉莎白在接受我的前世治疗这段时期,一位名叫毕卓罗的具有魅力的墨西哥男子也因有伤心事正在接受我的治疗。他的兄弟最近才因不幸的意外事件英年早逝。不但如此,他的母亲也不好相处……毕卓罗一再受到疑惑、绝望等情绪的困扰,而无人能帮他分忧解愁。
他同样也是(希望在深度催眠之中)回溯到古老的时代来接受诊治以求痊愈。
虽然,伊莉莎白和毕卓罗在同一段时期接受我的治疗,不过他们两人却从来没有碰过面,因为每个礼拜安排他们候诊的日期都是错开的。
在过去的十五年之中,我曾多次诊治过情侣或配偶以及一些家庭成员,结果他们找到了今生的伴侣也在催眠状态中见到了前世的爱人。也有一部分的情侣或配偶,竟然同时第一次发现彼此在同一个前世里曾经交往过。这些启示令他们十分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曾有过这种体验。
当这些情景在我的诊疗室里显现时,他们都鸦雀无声。只有在事后,当他们从完全放松自己的催眠状态中醒过来,他们才第一次发现到,刚才他们所看到的竟是同样的情景,有着相同的感受。也就在那时候,我才知道他们在前世的关连。
但是,伊莉莎白和毕卓罗这两个人的情形完全与众不同。他们两人一生又一生,一世又一世的生活情景,是在我的诊疗室里独立而且完全在不同的时间里显现出来的。他们两人彼此并不认识,也从未见过面。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也不相同。而我又在不同的时候分别和他们之中的一人单独在见面,当然不会去猜测两人之间有所关连,也就没有从中加以联系。然而他们两人对于前世细节的描述以及感受的情形,几乎完全相似,分毫不差。他们有可能在前世彼此相爱而在轮回转世的时候却彼此分开……我们三个人谁也没料到这种扣人心弦的戏剧化大转变,竟然会在我这毫无预警的一向平静的诊疗室开始显现迹象,并逐步迈向高潮……
今日为周日。随便写一点,娱乐一下阅读。下次再继续于凌波老先生“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的文章。
蝉鸣声声。秋风微凉。人生的这一刻有点怅然与孤单。“小赌怡人”,世间法如此这般。微微的感受与感叹,也是为人世间不可回避的“妙不可言”!岁月,便是这般累加,度过,度向未来的。一个朋友曾经感慨:大部分的人知道“开窗”,却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关窗”……
“关窗啦”!读书了。茶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