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不仅仅如此 118(上)

(2009-06-29 12:04: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搜索生命

今天内容偏长,又是分拆为两个了……

关于书的第二部,海南出版社说将在7月上、中旬上市。

上文道长讲述,不眠夜示范,解释了整个的“睡功”过程。

道长连带着讲到了静坐功的重要。

亚女听罢、急迫地:“静坐,打双盘,是为了什么呢?我特别想了解静坐功的作用……”

 

待不眠夜回坐到自己的蒲团,道长才开口:

“我只能先简单的解释一下:静坐双盘,是为了在练功中能够始终保持真气活跃的状态。我们都知道身患疾病时,我们经常处于头重脚轻、步履踉跄的状况。此时浊气在上、清气在下;在我们双盘之时,却可以保持上虚下实,也就是下盘稳固,上身自然空灵的状态。此时自然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周身真气异常活跃。”

大家纷纷试着盘腿。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做到双盘,有几个可以做到单盘。

时间飞快过去……

小洁:“道长,你还有时间回答我一个问题吗?现在没有人问……”

道长笑:“没有人问,时间也剩下不多了。请说吧,你有什么问题?”

小洁:“你总是说不要有分别心,不要以好与坏来区别事物,一切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那是不是连善和恶都不需要分别了呢?”

道长:“善和恶是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就像阴和阳一样,它本无对错。当这原本无对、无错的两种力量互相作用,万有的世界展开了,文明进步了。究竟怎么来看待善与恶?并不是一个事情出现了,它就是恶的,或者它始终就是善的,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还有像否极泰来,乐极生悲。中国的文化里面本身就有一个不断变化,事物不断运动的辩证关系。善和恶简单说就是因为我们有个体差异。是每一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待。作为人也好,其他生命也好,众生本来是平平等等的。一切的好坏对错,都是我们人类在一种个体意识下区分的各种各样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生老病死,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都是道的体现。各种各样的状态它都是客观的存在,而且都有它们命定的价值和命定的原因。”

道长停顿下来,看着我们,估计我们对“它们都有命定的价值和命定的原因”会疑惑。

道长:“比方说螳螂捕蝉燕雀在后,燕雀后面还有吃燕雀的东西。科学家说这叫生物链,我们的解释是有很多东西它是命定产生,它必须那么做。而一旦我们从个人的角度去简单看待与理解,把这种客观狭隘了,赋予了它很多与更大的成因,或者说更为客观的事实不相符的局部意义。”

(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有一则讲述,之前的宋国,有一户三代行善、从没有放松过的人家,无缘无故的黑牛生下了白色的牛犊子。家人非常不理解,就请教一位先生——估计是通晓天、地,阴、阳之理的高明人。先生回答说,“此吉祥,以飨鬼神”。一年之后,这家人家的父亲无缘无故的眼瞎了,家里的黑牛再次生下了白色的牛犊,家里盲眼的父亲再次派儿子去询问先生。儿子回父亲说,“之前问了先生,说是吉祥的事情,结果你的眼睛盲了,现在还要去问吗?”父亲说,“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和。其事未究,固试往复问之”。儿子又去询问了,先生依旧回答“此吉祥,复以飨鬼神”。他们依照先生的交代而做。一年之后,儿子也没有原因的眼盲了。之后发生了战争,楚国围诚攻打宋国,满城陷入巨大灾难,“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楚王大怒,城已破,诸城守者皆屠之,此独以父子盲之故,得无乘城。”战事过去之后,父与子的眼睛都好了,能够看到了……)

一人:“那对善于恶的区别,其实是我们人很片面,很狭隘的一个理解?”

道长:“首先,要清楚我们这是在哲学层面的讨论,而不是道德的,政治的,人类社会层面的讨论。我们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我们的所知,所觉的局限性。更大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就像更大的世界我们看不见,更大的声音我们也听不见,更多的色彩我们也识别不出来。这个宇宙的道理,怎么可能是仅仅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呢?正是因为我们简单的相信了我们自己的感受,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区分这是一个善人,他是一个恶人。由此类推这个善人所做的事情,那个恶人又做了什么。这是错误的。

“我们说一个人如果可以开碑裂石,八步赶蝉,功夫可以飞檐走壁,或者医术超群能够生死人、肉白骨,立竿见影,这个人肯定是高道;如果还有一个人通经天纬地,奇门数术非常精准,方寸之间心怀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者体证金丹大法,优游于尘寰之中,也是高道;还有深契宇宙生命不二法门,识穷天下,往来古今,夫物芸芸,皆能以道观之、以一贯之,这也是高道,这三种高道,是一回事吗?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理、法、术。理是道理,法是方法,术是技术。理、法、术的三才划分,现在的中国人大多都不懂了,但是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那时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

“而我说的这三种非常高明的人,实际上是理、法、术三个层面上的高道,他们不是一回事。理法术也叫道法术,有的人是通道的,那他就是理、法、术圆融的;有的人是通法的;有的人只是停留在某个技术的层面上。像这个会飞来飞去的武功高手,他是高道,但是只是一个高明的功夫师、郎中,或者法中通一术,一术精于技,他能够把某个技推入到一定的程度上去,这只是道中得一法,一法得一术而已。”

    小男:“那究竟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个这个……理法术呢?”

    道长沉吟:“那我们就来说一点历史。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仁义的,而最 暴君的是秦始皇,这是历代一个普遍的认为。按照史书的记载,三皇五帝当时用军三师,大约是三万多人吧,就治了天下;到了秦始皇,是拥军百万之师,这是他们治理天下的区别,一个用了三万六千人,另一个是用了百万之师;第二,在三皇五帝的时候对老百姓根本不用重典,典就是刑法的意思,对老百姓治理只是让他们悔过而已。而秦始皇是‘连坐’的方法,比如说这个村的一个什么人犯了法,整个村的人都要杀头,那就逼着很多人把别人当奸贼,任何一个村子里的人都不敢收留不明之人。秦始皇的残暴是到了极限了。但是我们对于秦始皇的评判可能过于表面了,如果打破我们思维的界限,我们深入地去想一想他们分别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涉及到理法术的问题

    “什么是理?对于统治者来说,平定天下,安居乐业是理;什么是法?根据那个地方的环境、当时的社会格局,采取相应的对策,用当时该用的药方去治疗那个时候的病,兵法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都是属于法;什么是术?主要指装备的制造,使用具体的军事训练,如何提高战斗力、如何指挥战役等等,这是术。天下安定,老百姓安居乐业,是所有皇帝的心愿。但是时代不一样,和平之世与乱世所用的典,也必定不一样。乱世必用重典是一个根本的法。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还用上个时代的法和术的吧?华佗能够一直用他的药方来给这个时代的人看病吗?所以生活中我们最迷茫的是我们不懂,我们不通理,我们只是简单地依据表象,说这个是仁君,那个是暴君。任何一个以仁义著称的君主到了秦始皇这个时代,如果在那样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之下他还用仁义,叫假仁义,因为老百姓天天在受苦,七国分裂天天在打仗,作为一个君主迅速地结束战争,才是当务之急。秦始皇的出现是迅速地结束了战争,天下归于一统。”

    道长的这番话瞬间引起议论纷纷,各自阐发不同意见……

    道长:“我们评定一个人绝对要还原到历史当中去,秦始皇面临的是经历了春秋,战国之后的混乱悲惨现状,假定没有秦始皇,不是他迅速地统一天下,那样的战乱还有可能延绵上百年,死的人肯定还要有很多很多倍。万世以来,治国之理的道理是一个,但是出现了千千万万有差别的仁君,暴君,这是因为他们当时所处的国家局面不一样,所以用的法是不一样的,但是其法异、其理同。秦始皇如果是在三皇五帝的那个时代,我相信也可能施仁政,因为百姓淳朴,不纠自正,三师的军队足以垂拱而治天下;而三皇五帝到了秦始皇那个时代要迅速地结束战争,也就不得不施点暴政,三师的军队是远远不够了,也得坐拥百万之师才能统一天下。而且面对久历战火的乱民,没有严刑峻法也是行不通的。所以治平天下的理是一致的,治乱之法则根据所处的国家局面而大相径庭。由于他们的法不一样,他们的术就不一样,术是根据法来统一的,是具体到如何提高战斗力、如何指挥战役等等方面。法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法不孤起嘛!法是大政方略。而这些大相径庭的法与术统一到治平天下的原点后,又万法归宗,其理不二。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好和坏、善和恶的情绪,来区分他们。回到刚才的话题,古今往来,虽然社会上尽有高道种种,但自分理、法、术三类。”

    无话不说略有迟疑:“道就是好像……它没有一个什么可以参照的标准……”

   道长:“说对了。道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道本身是鲜活的,是我们自己了解道的头脑固化了、僵化了,所以形成很大的遗憾。另一个方面,术更加容易被我们人接受、相认。我们道家有一句话,一术可通大道,就是任何的一个术,都可以通大道。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术绝对话了,也就可以成为‘一术可障大道’,反而成为了障碍。”

    (下)跟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