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利好当利空
(2011-06-08 16:58:39)
标签:
财经中国银行股金融业小企业杂谈 |
分类: 周评 |
40点的下跌,1.4%的跌幅,上证在6月2日的表现,抹杀此前连涨三天的好局面,让A股的反弹止步于2750点。
银行股拖累大盘。数据显示,当天有多只银行股跌幅近4%,而银行股的下跌,则源于央行于前一天发布《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报告中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令投资者担忧地方融资将拖累银行。
但基于以下两个理由,投资者或对该报告存有恐惧过度。
理由之一在于,尽管以中国2010年GDP总规模39.8万亿元来核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14.4万亿元的规模已接近国内GDP的36.2%,但14.4万亿元毕竟只是规模上限,而并非都是收不回来的呆滞款项。
理由之二在于,正视问题的本身意味着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公布融资总规模绝非央行的最根本之意,相比于数据,报告中所给出的“疏堵结合”之解决药方更应该关注。“既要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更要疏导地方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以市场化方式融资加强债务管理的制度安排。”
况且,国务院此前已经做出了“各地需在今年6月底上报审计报告”的统一部署,方向明确、措施得力,稳步推进下,假以时日,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当可获得有效解决。长远来看,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将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国金融业的一个潜在问题,长期利好国内金融业,6月2日当天部分银行股近4%的跌幅实不应该。
相比于报告,6月3日另一条亦是和金融业相关的消息却被忽略。据报道,银监会近日已向各银行发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对单户金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出台10项优惠政策。
10项优惠的利好力度不算小。比如,对于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允许其将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又比如,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企业金融债。视为零售贷款处理,套用相关规定,将降低小企业贷款50%的风险权重,有券商推算,此举将提高2011年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约0.9个百分点。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的小企业贷款就不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将大大缓解银行存贷比的压力。
高权重下,银行股可谓是大盘的定海神针,不难看出,出于维稳目的,监管层对银行股的呵护可谓用心良苦,但恐慌之下,利好或被视而不见,或被读为利空。
将利空放大,对利好麻木,是市场出现恐慌的典型表现,但恐慌之下,更应调整心态,切莫辜负监管层的良苦用心。
(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更多财富视点文章请浏览www.hkbea.com.cn或东亚银行财富管理官方博客blog.sina.com.cn/hkbeawm。)东亚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