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通胀,穷人只剩焦虑和流泪?(三)

(2009-08-04 13:48:56)
标签:

杂谈

分类: X档案

通过两篇短短的文章,对房地产和股市进行分析,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只能请看客参考参考而已,若是有幸得到认同就是谢天谢地了,若是不认同,那就嗤之以鼻罢了。

 

本篇来说说银行理财产品吧。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首款结构性产品距今也就是56年的样子。经过几年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民的高储蓄率,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规模已是非常可观了。遗憾的是,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也让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受伤不小,尤其是走出国门的QDII(代客境外理财),更是遍体鳞伤,引发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质疑、投诉甚至对簿公堂。

 

银行理财产品真的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适合所有人吗?当然也不是。呵呵,这听上去像是废话,其实不然。

 

与其他投资品种一样,银行理财产品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单而言,就是慎重选择风险。风险偏好低,或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投资者就选保本型的;可以承担一些风险,对理财产品和金融市场又比较了解的投资者,并且想取得高收益的话,则可以选择部分保本型或者非保本型结构性理财产品。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结构”——这也是笔者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大价值所在。因为存款,或者其他一些短期的保收益的产品,对投资者而言并不难理解,无非就是这点钱放多久,能得到多少利息。而难以理解的,就是结构性产品。笔者认为,投资者在决定是否要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需要考虑的是“结构”带来的投资方式,是其他投资品种没办法提供的,如果有更好地替代方式,那么买结构性产品就没太大意思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既想参与股市,又怕买股票亏了本钱,那么保本型结构产品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若是股市上涨了,理财产品也会带来收益(当然收益率肯定不及直接投资,毕竟“结构”的投资本钱只是利息而已);若是跌了,那么至少本钱还在,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总之,银行理财产品总体上是适用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偏低的人群,通过各种投资结构,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到这种便利的代价就是付给银行手续费啦,不然银行员工的工资从何而来呢?假使你不愿意当银行员工的衣食父母,也是可以自由走出银行大门的。

 

到底是“穷人”在享受银行的服务、自觉不自觉地付出手续费,还是富有的银行在悄悄地掠夺“穷人”的财富,那就见仁见智了。无论如何,看客总是要自己做出决断的。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