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通胀,穷人只剩焦虑和流泪?(二)
(2009-07-29 13:53:40)
标签:
杂谈 |
分类: X档案 |
上篇博文对房地产做了些简单的表述,相信认同与反对的观点都会存在,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现状都不同。例如,若是有人抱着极端的避世态度,世上的荣华富贵都只是过眼烟云,那么房子在其眼里当然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价格的高低根本无所谓。
在如今的社会里,尤其是大都市的生活现实,还是让房子在很多人眼中是可望不可及的。可惜通胀并不会同情没有房子或是暂时买不起房子的人群,它要逞凶的话,人们亦是拿它没有办法。因此,除了不动产以外,愿意积极面对现实的人,就需要考虑其他的投资途径了,本篇就来说说人们参与度很高的股市吧。只是丑话要说在前头,说起股市投资的道理来,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所以只能把个人的几点感悟草草描述一下,希望能对白领穷人们有所帮助。
事实上,经济学界并未把通胀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得非常透彻,最常听到的还是“适度的通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然而多少算适度并无定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冷暖恐怕也无法与通胀联系在一起,组成股市的各个上市公司,与通胀的关系更是千差万别。
个人认为,除了被动地投资指数,主动选择股票时,应当避免看过多的个股,而是更多地关注“越来越少型”、“说多少是多少型”和“多少无所谓型”,力争集中时间和精力打有把握的仗,进而实现跑赢通胀的目标。
“越来越少型”当然是指资源类的股票,包括能源类(千夫所指的中石油,呵呵)、黄金、贵金属等等,总之就是消耗一点少一点,根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原理,自然这些东西的长期价格走势不会太差,加上所谓通胀就是纸币发行数量增加了,而可供购买的东西少了,那么该些商品在理论上应该能抵御通胀;
“说多少是多少型”主要是指垄断类,包括行政垄断、寡头垄断以及行业竞争产生的垄断,典型代表有公用事业类(如手机、水电)、金融类(工商银行真要收费,你也没办法)、连锁巨头(国美和苏宁)等等,这些公司凭借行业的话语权,往往可以轻易地转移通胀带来的新增成本,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
“多少无所谓型”则是指民生商品和特殊商品,前者代表有农产品,后者代表有贵州茅台,这些商品的消耗量与经济周期关系不大,经济危机时人们还是要天天吃饭,同时照样有人请客吃饭喝茅台,所以这类股票抗通胀能力也很强。
当然,股市变幻莫测,真真假假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说它是赌场也好,宝马粉碎机也罢,综合风险肯定是高咯。所以很重要的一点,与买房子有点类似,就是要拥有一份良好的心态,不要试图去战胜其他人,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奢望。通过慢慢地尝试和摸索,体会赚钱和赔本的感觉,相信假以时日,可以练成一点点跑赢通胀的本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