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维——在盛唐半官半隐的诗人

(2010-06-11 20:39:56)
标签:

山水田园诗

盛唐

诗人

王维

洛阳

颀安原创

文化

分类: 随笔评论
                                 在盛唐半官半隐的诗人
 

摘要:王维是生活在盛唐的一位亦官亦隐的诗人,其诗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是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维的诗风格独特,前期和后期的诗风格和内容有很大不同,他的山水田园诗多集中在归隐之后。王维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孟浩然,在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上均有所不同。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 风格特色 隐居孟浩然

      生活在文化灿烂,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都很繁荣的盛唐时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多种高水平的盛世文化艺术相互糅合的结晶。

      王维的诗,以四十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一阶段的诗作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歌颂游侠精神、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前期山水田园诗为数不多,大部分作于中年之后,前后两期的思想内容显著不同。

                                          王维前期的诗作

     早岁的王维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用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同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的开元盛世是一致的。

      王维少年时和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在当时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活动。由于诗名很大很受贵族社会的欢迎,经常出入王公、驸马、权贵之门,写作一些应景助兴的诗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大都无多少意义。

      《息夫人》是王维出入贵族社会时,由所见之事即兴写作的一首诗:

莫以今时宠,忘却旧时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借息夫人之典故,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同情和对王公贵族的不满。

      王维早慧,少年时就写有不少佳作,如他16岁(一说18岁)时写作的《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这首诗不仅揭露了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也借以表达了诗人当时屈居门客深感怀才而不被重用的不平,有一定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

      王维早期的诗作中,有一些写闺怨、爱情的诗,代表有《相思》、《失题》和《秋夜曲》。《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歌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绵长深远的意蕴,把思念之情用一种别致的方式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再如《失题》: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寄书!

       此诗描写了一位妇人月夜思念远征丈夫的痛苦心情。丈夫“从戎十载余”至今未归,连家书都无一封,怎不叫人无尽的焦虑和绝望!

       王维17岁时写作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19岁时写作的《桃源行》也都很有名。前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句至今为人们传诵;后诗“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写出桃源的幽美恬静,显示了他善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

      被贬济州后,王维结交了一些有才能而政治上不得意之人。联想到自己和他们的不幸遭遇,以及贵族子弟无功而禄的社会现实,他愤然写出了《济上四贤咏》,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政治现象。

      开明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挤下台后,曾写诗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王维再一度失望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和人生态度进一步发展,归隐山林的思想此时已经萌生。

      弃官归隐的行为还没来得及付诸行动,王维就奉命出使凉州去了。途中壮丽的风光和前方军队获胜的喜讯让年轻的诗人一扫胸中阴霾,激情澎湃地咏出著名的边塞诗《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壮丽雄浑的边塞图,体现出了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这一时期的诗作中,王维还写了一些送别和游侠诗,如《送沈子福归江东》、《送元二使安西》和《少年行》。《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写送别劝酒场景,感情热烈而真挚,将离别之情写得清新而秀丽。

      王维早期的作品中也有少量山水诗,如《汉江临眺》、《终南山》等,但其山水田园诗主要集中在归隐以后。

                                               归隐后的诗人

      政局的变化反复使王维看到了仕途的艰险,他性格中消极避世的一面再次使他萌生归隐山林、超脱尘俗的念头。《旧唐书》本传云:“(维)晚年长斋,不衣文彩。”他吃斋念佛,悠然自得,大约四十岁左右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了。

      从官场走入山林,王维走了过去失意士大夫常走的道路。山林的清新空寂让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人有了更多新鲜的题材和灵感。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如:《终南别业》、《渭川田家》、《山居秋暝》、《归嵩山作》、《辋川闲居》、《鹿柴》、《竹里馆》、《新晴野望》等。

      长期的隐逸山林,远离人世,使诗人失去了前期诗歌中的积极昂扬、振奋人心的激情。虽然偶有愤世之作,如:《偶然作》(其五),但更多的诗一些静美闲适之作。我们看不到那个积极乐观,意气风发的王维了,那个写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临眺》)的王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的安闲隐者。

     隐居终南山诗王维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的转折点。从此隐逸山林,不问政治,享受山野田园的无忧之乐,是王维这一时期主要的生活内容。《终南别业》写的正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写出诗人淡泊恬静,超然物外的风采。“窥一斑而见全豹”,作为晚期山水诗的代表,此诗也反映出这一时期诗人的精神面貌及创作风格。

      《归嵩山作》写得是诗人归隐途中所见景色和感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来”句写归来后的心情。闭门谢客,不问世事,这也是诗人归隐的宗旨。

      蓝田辋川曾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庄园,那里风景秀丽,是王维常到之处。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等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生活得很愉快。王维曾画了一幅《辋川图》,又在给裴迪的信中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辋川有华子冈、孟城坳等二十景,王维与裴迪分别为每一景写一首诗,共集二十篇,结成《辋川集》,其中王维的那部分小诗多写得很出色,或写秋日登山眺望所感(如《华子冈》),或写山馆的精致清幽(如《文杏馆》),或写山前秋日傍晚美景(《木兰柴》),或写滩边春夜少女浣纱的幽美(《白石滩》)。这些诗感情基调虽不明朗,但意境精美,有很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王维还创作了《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山居秋暝》等描写山村景色和田园生活得名篇,表现出对田园生活得赞美和热爱。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色

      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能诗善画,精通音律的王维,常常在他的诗中揉入一些其他的艺术元素,因而他的诗较之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内容更丰富,色彩更鲜明,意蕴更别致。

     生于盛唐的王维,受到当时灿烂文化艺术的熏陶,在诗歌中有意无意中就将那些艺术成分表现出来,无形中就形成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维的前期的山水田园诗多少集中在后期,大多是归隐山林后隐逸生活得反映,多数流露出消极思想,这与他政治上的失意是有关的。如《终南别业》,《酬张少府》、《早秋山中作》、《竹里馆》等。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情调,他笔下的山水的个性鲜明,神韵独特。汉江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还空”(《汉江恰目北》)。青溪是:“声喧闹石中,色精涂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青溪》);终南山石:“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峥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

      他写秋雨初晴后黄昏时节山居生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两句写景如画,清幽明净,自然动人;他写阴雨的辋川庄:“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把辋川庄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与自己清淡幽雅的隐居生活结合起来,创造出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他写渭川田园晚归:“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会牧童,依林侯荆扉。”于斜阳村落,暮色苍茫中绘出“野老念牧童”的动人情景。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善于把绘画和音乐融到诗歌创作中,形成一种崭新的风格,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一联写山中秋景,有“声”有“色”。“转苍翠”表现出山色愈来愈浓,色彩感极强。“日潺湲”体现山泉终日流淌,永不止息的动态美。三联用圆圆的红日和水平线似的渡头及上下直线行的炊烟构成一幅立体画面,确实是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图,充分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特色。

      体现王维诗、画、乐融于一体的山水诗还有《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写山的空寂冷清,第二句“但闻人语响”,打破山的空寂,寂静之中的“人语响”愈使空寂感突出。三四句由描写空山人语转为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王维在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时,还善于“活”用字,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在描绘大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时,还善于用“活”字。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咽”“冷”使之更生动更传神。此外还有“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山归嵩山作》)的“满”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中的“飞”和“啭”;“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猪》)中的“疾”和“轻”,准确生动而传神。

      以动衬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另一种独特的手法,典型的是他的那首《鸟鸣涧》—“人闲枯花落,夜静青山空。日出惊山鸟,时鸣青涧中。”以鸟鸣衬托山的空寂,以动衬静,愈发突出。使用此表现手法的还有《山居秋暝》、《鹿柴》、《青溪》等。

                                           王孟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提及王维,很多人会想起盛唐另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其诗多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旅游,风格清淡自然。杜甫曾在《解闷十二首》中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的山水诗多以故乡襄阳为取材对象,笔调朴素亲切。他的田园诗为数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表现了田家生活恬淡的情景,“开轩”一联不仅能使我们领会到浓烈的农村风味,而且可以想象到主客谈话时的欢声笑语,读后令人回味不已。王维的田园诗《渭川田家》“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孟诗虽属同一个诗歌流派,但在风格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麓堂诗话》中说:“王诗风缛而不华麓靡;孟诗却专心古,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大意是说:王诗丰润而富有生趣,孟诗则清秀淡远。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闻一多称其诗“淡到看不到诗“(《唐诗杂论》)王维同时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孟浩然的诗“淡”主要体现在描绘山水上。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诗色彩鲜明的水彩画,那么孟浩然的山水诗则写淡墨勾勒的水墨画。王维诗重彩绘,孟浩然诗重白描。

      王维描写青溪水《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苍翠深林,清澈的溪水,在水面浮着的碧绿的菱荇,倒映在水中的翠绿的芦苇,青葱翠碧,色彩鲜明。那深深浅浅的绿调配得和谐而完美。他写桃源《桃源行》:“渔舟逐水爱山青,两岸桃花夹古今。”浓笔描绘山青水碧、桃花夹岸的幽静繁丽。他写辋川《辋川闲居赠裴有才迪》:“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红日的烟,虽勾画简洁,色彩却很鲜明,而相比之下孟浩然则素净多了。如《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绕山的白云,淡淡的薄暮,隐归的村人,陈旧的渡口,天边的矮树,灰白的沙滩小洲,无一处明丽光鲜的色彩,低调而朴素,仿佛沾了水的墨一圈圈散染开来的。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虽归隐山林仍寇有官职。与终身不仕的孟浩然相比,较早接触上层社会的王维有丰富的阅历和审美趣味,加之自幼擅长绘画,精通音律,他秀雅多彩的诗风,也是他有别于孟浩然的一生。

   

参考资料:

1.《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新疆人民出版社 朱士钊 编

2.《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陈贻焮 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