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级育儿师》金宝贝育儿启示全解析第一期—如何处理隔代教育分歧及公平教育

(2013-12-19 15:07:10)
标签:

石家庄早教机构

金宝贝石家庄中心

育儿互动问答

超级育儿师

supernanny

分类: 金宝贝热点文章

中国首次正版引进席卷全球的亲子育儿真人秀节目,以真人秀的方式真实呈现“熊孩子”变身“乖宝宝”、“抓狂父母”变身“育儿达人”的全过程,致力于打造寓教于乐的权威育儿宝典。
2013年12月13日(周五)首映于CCTV2,今后每周五准时播出。敬请期待!

 

今天来跟大家一起分享解析《超级育儿师》第一期的精彩内容!

连载第一期:如何处理家庭隔代教育分歧?以及两个孩子的公平教育问题?

解析嘉宾:金宝贝石家庄中心资深指导师Sophie&Rose

http://mmsns.qpic.cn/mmsns/hvJjvFs6rdYSyQeMa5Nfic5gFsKYjqtOibcu41JkK91sa9Aib1Zm35OZQ/0

金宝贝石家庄中心指导师sophie

简介:金宝贝国际早教石家庄中心教务主任,2013年从全国近300家中心,1500名指导师中选拔出来的15位超级指导师之一。

教学水平一流,曾多次举办大型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为金宝贝会员提供更多的育儿问题解答。

新浪微博@更好的小茜

http://mmsns.qpic.cn/mmsns/hvJjvFs6rdYSyQeMa5Nfic5gFsKYjqtOibZdFvNtbgGR5DtibsAia5Rmyw/0

金宝贝石家庄中心指导师rose

简介:金宝贝石家庄中心资深指导师,从业3年以上,音乐课教学水平全国名列前茅。

具有超级无敌亲和力,颇受家长和宝宝的欢迎,多次举办祖父祖母大讲堂、宝宝入园早知道等讲座。

新浪微博@babyROZ

 

超级育儿师中国版简介:

http://mmsns.qpic.cn/mmsns/hvJjvFs6rdYSyQeMa5Nfic5gFsKYjqtOibbEbfwW0rXmDaWXrUM4VBiaA/0

 

“超级育儿师”—兰海

兰海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金宝贝国际早教专家讲师团之一。担任多家杂志和媒体的专家顾问。她致力于关注儿童个人成长教育和心理研究;她将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融会贯通,探索“新中国特色”教育法。

在理论的基础上,超级育儿师同时强调“实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自2002年回国以来,超级育儿师兰海为孩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已带领众多孩子探索、发现,通过对于生活的切身实践来感悟世界。

作为CCTV-2《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中国版Supernanny,超级育儿师兰海将为处于育儿困境的父母指点迷津。

http://mmsns.qpic.cn/mmsns/hvJjvFs6rdYSyQeMa5Nfic5gFsKYjqtOib3zSE74iciaYH1NEm3ZgcYWhQ/0

家庭分析:

第一期的家庭:上海董小刚*马力一家,家有二宝,大宝5岁,叫大米(女孩);小宝1岁,叫纳米(女孩),家里有老人爷爷奶奶,一家六口人一起居住。

面临的家庭问题:

1.爸爸妈妈平时上班,照顾宝宝的任务在两位老人身上,家里存在着隔代教育问题,而两位老人的理念与父母不同,存在着巨大的教育理念差异。

2.家里有两个孩子,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旦父母教育不当,会引起老大的不满,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而大米叛逆自我的性格也彰显了这个问题。

超级育儿师观察期:

1.小米脾气急,不会吃饭,不会睡觉,没有对爷爷奶奶的敬称,管谁都喊“喂”。

2.小米吃饭、游戏时间没有规则,孩子的规矩没有建立起来。

3.小米打妹妹,爸爸没有给予批评,没有给予孩子对错的概念,让小米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

超级育儿师杀手锏:

1.家庭规则的建立,兰海通过建立家庭规则,让家里每个人都遵守规则,从而约束小米的行为。

2.淘气椅+计时器:通过淘气椅来惩罚孩子的错事,让他们了解到做错事是要承担后果的。

3.给妈妈释放压力:让妈妈学会尊重自己、爱自己,重新找到家庭中的定位,并坚定自己的育儿方法。

http://mmsns.qpic.cn/mmsns/hvJjvFs6rdYSyQeMa5Nfic5gFsKYjqtOibfh2Z2leXE0PpBg3rhtJxjg/0

问题解析:

(一)小米的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住,隔代教育存在巨大的分歧,如何协调这样的家庭关系?

三种常见的爷爷教育方式:
  一、过分关注孩子。宝宝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吃饭、刷牙、换衣服,但却被家长代为其劳。过分的呵护,使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二、过分监督孩子。害怕孩子出错,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就极易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和惰性,以及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严厉惩罚孩子。这种教育方法,源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传统教育理念,他们觉得对孩子就要严格管教,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那么,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应该怎样应对隔代间的分歧,又把孩子教育好呢?
  1、加强沟通统一认识
  由于时代变迁,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和思想教育也发生了变化。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父母更多的追求智慧与个性的发展,而祖辈则追求道德与礼节的传承。
  无论是哪一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难免会因为琐碎小事而发生矛盾,甚至是争吵。两代人需要及时沟通,才能有效解除误会。
  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各方面育儿经验要比年轻人要强。所以他们会主动要求来教育孩子。然而,祖辈教育往往会遵循他们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出现两个问题,过分严厉与过分溺爱。
  望子成龙的祖辈们,希望小孩子能够追随老一套的教育方式,顺从家人的一切成长计划和指挥。但这种看管式的生活方式,却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与之相反,还有不少祖辈对孩子过分袒护与溺爱,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去无条件满足,不仅让孩子失去不少学习独立的机会,还会形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

同时,孩子犯错时,祖辈也会用“不懂事”来当借口,掩盖孩子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还会造成孩子自私、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而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相对不足,即便在书本上获取了一些育儿知识,实际操作时也难以轻松实践。同时,教育孩子也容易发生“跟风”行为,在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与心理的情况下,将一些方法生搬硬套在孩子身上。
  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则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父母和祖辈应当多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
  2、祖辈要积极吸收新知识
  相对年轻的父母,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在应付孩子上,相对容易许多。他们同时有着较深的社会阅历,可以指引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增强他们分辨好坏的能力。
  但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很多育儿观念也逐渐落伍,甚至会显得格格不入。如今,仍有很多人抱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同时,封建迷信旧思想也依然存在于部分老人头脑中,例如孩子病了,他们不是去医院,而是求神拜佛,或者会找些土方法来解决孩子的毛病。这样长时间下来,就给孩子灌输了不少旧思想,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正确世界观,与创新发展。
所以,祖辈也需要积极寻求改变。一方面需要给自己定位清楚: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只能起到辅助孩子父母的作用。
  在孩子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祖辈不应该立即出面阻止。不少孩子遇到父母责备时,就闹着去找爷爷奶奶帮忙,而祖辈的不适当干涉,就会降低父母的微信力。相反,祖辈应该和父母站在同一阵线,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父母才是最终的决策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科学性地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祖辈们可以从育儿杂志、书刊、电视上进行了解,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去参加“育儿培训”的课堂,时尚的老人更是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来学习更多的育儿方法。
  3、父母要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不少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的忙碌,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其实,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祖辈们上了年纪,并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
  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会觉得缺少关爱,于他的身心健康都不利。有的父母虽然看起来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但在情感上却疏远了孩子。这样不但使亲子关系变得陌生,更让孩子感到孤独与缺乏安全感。
  作为孩子成长的最重要成员,父母要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要任务,掌控孩子的抚养权和教育权。
  做为孩子最好的聆听者与老师,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帮孩子检查一下功课,坐下来耐心听听孩子说的趣事,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假期时间,还可以带上孩子与老人一起到户外活动,比如爬山、游泳、旅游等,共享天伦之乐。将教育孩子与孝顺老人有机协调起来,让父辈也成为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隔代教育究竟怎样才能去弊存利,一直都是有争议的,其实只要教育方式科学、得当,隔代教育也是一样可以教育出好孩子的。希望祖辈与父辈之间多进行沟通,及时消除教育分歧,让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二)小米对爸爸说“我打妹妹纳米了!”爸爸玩笑而过,并没有批评小米,也没有给与孩子对与错的概念,家庭中如何给孩子建立规矩和行为准则?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先前我只是告诉女儿,“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并没有对她表达出来;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如果父母的话对孩子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她。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 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六,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冬季吃冷饮,宝宝说了也不听,不防让她吃一吃,当他体会到难受、不舒服。我告诉她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有时她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就健康了,没病了,还长高了”。

第七,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她看来,向你身上泼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她,“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推荐书籍王涛《规矩和爱》

(三)爸妈表扬的方式是“小米做的真好,你让纳米开心了!”这是一种最残忍的表扬方式,因为这份表扬是建立在让那妹妹开心的基础上,而没有本能的爱。如何表扬自己的孩子,让她感受到你的爱与关注?

表扬孩子是家长都会做的事情,可是家长表扬孩子的方法都正确吗?其实,家长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来表扬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表扬是一门学问,如果方向把握不对,表扬不仅不能让孩子受到鼓励,反而产生逆反情绪。

一、针对真正的进步“会不会表扬”比“表扬多少次”更重要。
  一次恰当的表扬比十次泛泛的夸奖好得多,表扬不应该是针对孩子的表面成绩,而应该针对他们真正的进步。在以下情况中,老师和家长都可以对孩子提出表扬:孩子的成绩尽管相对有所降低,但分析他的试卷,因为粗心马虎而丢分数的情况少了,就可针对性地表扬孩子在细心认真方面的进步。孩子的答案尽管是错的,但他解题的思路较独特或富有创造性,可以表扬他的创造性。
  二、“出乎意外”的表扬。
  “出乎意外”的表扬,会让孩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10岁的宏宏因为成绩差而在班上一直被老师忽视,当然更不会有表扬,然而在换新班主任后这种情况就变了。一次上课,新来的班主任突然点了宏宏的名字,不过这次不是批评而是表扬,原来宏宏每天早上来教室擦桌子时总是连同桌同学的桌子和椅子都擦过,有时值日生未将黑板擦干净,宏宏就会主动去擦干净黑板。班主任注意到宏宏的这些细节,表扬他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宏宏当时不好意思极了,他本来就不指望自己得到表扬。由于宏宏的信心多了一些,并在班里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下,他的成绩也就慢慢上去了。
  三、表扬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的目的要明确,要激励儿童进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根据个人喜好来评判孩子表现,否则很可能让孩子变成“看家长、老师脸色行事的小滑头”。
  四、不用陈词滥调。
  除了口头语言外,若家长能畏以适当的表情语言、身体语言,那么表扬的效果会得到增强。例如,家长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孩子,拥抱或亲吻孩子,会加强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到更加欣慰。

(四)家庭中两个孩子争斗,父母如何处理,做到公平判断对错?

正确看待孩子们的争夺、争吵

如果家里有2个岁数相差不大的孩子,平时他们之间的争夺、争吵是难免的。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处理好这些事情,这将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尊重、学会照顾,甚至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理解复杂的“欺负”与“被欺负”等概念。孩子是个有智能的人,他们遇到事情会独立思考的;同时孩子也是社会人,从小生活在复杂的人际环境里,会培养出良好的社会品质。所以说,正确对待孩子间的争夺、争吵非常重要,家长需要掌握好教育原理和技巧。

孩子间的“公平”问题

家长几乎不可能做到对两个孩子绝对公平。譬如分苹果,如果平均分的话,小的孩子可能吃不掉浪费,大的孩子可能不够。如果家长想在“公平”问题上做好,那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各自的需求,然后在“满足”层面上做到公平,而不是在物品的具体数量或种类上的公平。譬如满足各个孩子需求的80%,这样的公平才有意义。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不理解这类公平。如果此时家长能够耐心解释,可以帮助孩子开阔心灵,让孩子认识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和对孩子的细腻爱心。长此以往,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爱心。

从小培养美德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美德标准,例如教育孩子“要爱护弟弟妹妹,要尊重哥哥姐姐”。多与孩子沟通,用表扬等积极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人与人交往的原则,学会社会美德。

用“隐性”的方法引导孩子

对孩子来说,学会思考非常重要,要给孩子思考的机会。孩子间的争吵和争执也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除了出现孩子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情况,家长需要及时制止。其他情况下,家长不必过多关注争吵行为,而应关注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家长学会观察,了解孩子争吵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作为“监护人”,不要强制去“施加”给孩子自己的意见。而要学会与孩子交往,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前,做好功课,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隐性”的方法引导孩子,而不是“显性”地去替代孩子应对。

 

http://mmsns.qpic.cn/mmsns/RFU56pGvpfib3m3qksHTRdsZwO5TrmvKU7RM7QdkdnXnNU1RoktibReQ/0

小米家庭是挺典型的中国式多子女家庭:三代同堂,职业父母。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小米是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却有一些让人头痛的行为: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攻击妹妹,经常哭闹。那么小米行为的背后,体现了有哪里更深层的需求呢?

 第一,作为一个5岁的孩子,她需要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就是规则。规则不但能让她改善自己的行为,其实也让她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所以当“超级育儿师”进入他们家后,最先做的事情就是给他们全家订立了规则,比如吃饭的规则,睡觉的规则,不可以打人的规则,等等。然后,用孩子们能明白的方式跟他们解释、明确。电视中有关“淘气椅”的画面,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吧,那就是执行规则的过程。当小米打了纳米(违反规则)后,被要求坐到淘气椅上。起先小米不以为然,觉得那只是玩玩的。妈妈却坚定地坚持“必须在这里坐满5分钟,如果不配合,重新开始计时”。如此坚决的态度,让小米了解“规则的重要,它是必须遵守的。如果她违反了,就要自己承担错误。”当孩子真正理解了规则,其实他们也了解了行为的准则,促进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会让他们更自信,更有安全感。

  第二,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的交流”。当马力坐在小米的床前,艰难的说出:“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不爱你了呀?其实妈妈一直都爱你,妈妈不会因为有了妹妹而不爱你的呀。你一直都是妈妈的宝贝……”,我猜电视机前的很多家长都会有辛酸的感觉。当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很多家长会自然的认为:大的已经长大了,会更懂事;小的还小,需要更多的照顾。而事实是:大的确是比小的更懂事,但仍然是孩子,也需要被关注。当小米扑在妈妈的怀里哭泣时,她心里的不安和委屈终于释放出来。那是一次多么成功的“爱的交流”。你们是不是也常常用语言,拥抱和亲吻来告诉孩子“妈妈爱你”、“爸爸爱你”。可千万不要不好意思,千万不要忽视它的重要性,孩子需要我们的“爱的交流”:有时我会不乖,有时我会惹你生气,但我能确定“你爱我”。

  第三,妈妈要对自己好一点,才有力量对大家好。电视中马力对着黄浦江大声喊出:“我是马力。我需要被尊重。……”时,无数人动容。而马力泪流满面的画面,却让我想起大声哭闹的小米。我曾遇到过一些父母,跟我谈起自己的孩子情绪如何暴躁。而言谈间,我却感觉到他们的焦虑。孩子和父母是如此的心连心,连情绪也会紧紧地连在一起。为人父母,我们很辛苦;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我们很辛苦;要照顾老人养育孩子,我们很辛苦。但再辛苦,也不要忘记关心自己,爱自己,因为只有我们自己快乐了,才有能量让家人都快乐起来。马力加油!爸爸妈妈们加油!

——金宝贝中国区教务培训总监

钟佩菁Peggy 发表的博文

 

※金宝贝中国区教务培训总监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时尚育儿》、《聪敏宝宝》等杂志专栏专家

※接受<优家画报>、中新社、新快报等多家媒体访谈,担任哈哈少儿频道《宝贝1+1》客座嘉宾就“宝宝不哭”、“父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早期音乐/艺术能力的培养”等内容举办专题讲座

专长:儿童发展和教育、亲子教育

《超级育儿师》首期节目视频:

温馨提示:

孩子大了,都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的冲突,如何协调家庭的氛围,超级育儿师为您解惑,敬请关注每周五晚CCTV2,希望我们的分析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欢迎互动!

 

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小编,我会尽快反馈给金宝贝指导师,为您答疑解惑。

如您还不是我们的会员,想了解更多科学有效的育儿方法,参加我们的活动,请关注新浪微博@金宝贝石家庄中心

 

金宝贝国际早教真诚服务37年 我要加入

家住桥西 免费课程申请
http://www.gymboree.com.cn/t/c/39
家住桥东 免费课程申请
http://www.gymboree.com.cn/t/c/3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