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之约翰·班维尔《海》

标签:
敬一兵转约翰.班维尔《海》文化 |
分类: 经典转帖 |
——英国布克奖评委会
什么样的人会向往葬身大海,决心和大海完成精神同构,在海里开启甜美的睡眠?
向海而生的人为死而探险,凭借彩云和月色去接近远景里正在扩散的飘逸。
1、这并不能充分解释在我对未来预想的梦中泛滥着的那种文雅而过时的气氛。我作为成年人的那些画面——就座,攀谈,穿着三片式的细条纹套装,坐在生着炉子的亨伯霍克的后座上,膝上盖着毯子——浸透了,我意识到,浸透了苍白的厌世的优雅,那应该是我童年之前的时代,是两次大战之间的那个古老的世界。所以实际上,我对未来的预见其实只能是在想象的过去中存在的图画。可以说,我与其是在预见未来,不如说是在怀念未来,因为存在于我头脑中的那些想象其实是实实在在已经流逝的历史。突然间,这提醒了我。这真的是我期待的未来吗,或者是未来以外的什么?事实是,它们一起流逝着——过去,可能的未来,以及不可能的现在。
2、童年时快乐是不同的。它只是一种简单的堆积,把事情——新的体验,新的感情——像擦亮的瓷片一样,贴到未来将会竣工的人生楼阁上。
3、楼上什么地方有铃声在响,像是一处微小的疼痛在不断持续着好让人感觉到。
4、他永远是以口袋的状态生活着。
5、很早以前我就开始想要做另一个人。理解自我,这句拉丁文从第一次被老师吩咐跟着他一遍遍重复的时候开始,就在我的舌头上有一种苍白的感觉。我了解我自己,太了解了,但是都不喜欢我所了解的——我必须再限定下一个,并不是说我不喜欢我自己,我是指,这个本质的我——尽管我甚至认为一个关于本质的自我的概念也是有问题的——影响,倾向,接受的思想,等级的控制,这些我的出身和教养所赐予我的,都代替了个性。代替,是的。我从未拥有过个性,不像其他人那样,或者认为的那样。我一直是一个独特的什么都不是的人,最激烈的愿望也不过就是成为一个模糊的某种什么人。我知道我是什么意思,安娜,我立刻就明白了,她就会成为我变化的媒介。她就像一面镜子,在那里我所有的变形都会被拉直。“为什么不做你自己呢?”在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她会对我说——展示出自己,而不是了解——鼓励我摸索着去努力了解这个大千世界。做你自己!是的,做你想做的任何人。这是我们的约定,我们要减轻对方的负担——什么负担呢,就是做其他人眼中的我们——或者至少她减轻了我的那种负担,但我为她做了什么呢?也许我不应该把她纳入这前往未知的航程中,或者只有我渴望得到无知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