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广东--广州--过年

标签:
走遍中国广州从化春节《圣经》 |



学良开车给送到火车站,而后拎着他给准备的‘秋林’大列巴、红肠和一轴他的墨宝,启程南归。(学良的墨宝是开口索的,他的书法作品小有名气,不开口怕他会装傻)
哈尔滨——广州距离3557kg,之间跨八省,行时需35小时余。途中天色一路阴霾,只银装素裹渐绿、渐绿……终于这天上午,在晚点了近一个小时后,列车平安抵达广州。而且几个月前,地铁也终于通到了家门口。
很有意思,不久前的广州亚运会前后,上面一高兴,说是广州市民可以免费搭乘地铁一个月。于是,那些可能已经大半辈子都没出过门了的阿公阿婆们,就也都开始满广州的走起亲戚来。因此,这支扶老携幼的‘串联’大军,就以持续的近千万之众,只几天就成功地瘫痪掉了广州地铁。于是上面就又发告说:买票乘车才合理……但会为之前的举措埋单,即为每个市民发放50元的现金红包,以作补贴。
和往年一样,一放寒假,云就把孩子们用航空公司的‘无人陪伴’业务,送到了爷爷奶奶那边。之后,家里就剩下了我们两个人。再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大扫除一下自然是少不了的,正好回来了,又正好有点强迫症,于是忙活几天下来屋里就大变了样子。
之后,让云领着上街去买了些衣服。不完全是为了过年,主要还是因为此前在新疆呆了几个月,吃下了好几只羊,因此之前的衣服就都显窄了。当然,顺便‘逛花街、行大运’,也是广府年前的传统【见 (原创)走遍中国----广东--广州--生活(上)】。
一场亚运会,几乎颠覆性的改观了广州的市容市貌。主街区上的所有建筑物都给做了亮化处理,就连那些空调的外挂部分也都给统一加装了遮架;而整个的城市绿化,更是做出了几乎园艺的水准,不仅全年满城花开,还处处都是造型;更有社区里的那些背巷小街,也都没有了卫生死角,连一些旮旮旯旯望去都是干净的;而最最被惊着了的,还是那些纵横在市区间,用以泄洪泄雨的‘冲渠’。以前从来都恶臭到能令人头发晕的臭水沟,
此刻的里面却已经开始有水草在流曳、有锦鲤在游戏了……

转眼就到了节前,云说:不如今年回老家过年好了,一大家子人吃饭也热闹。没问题。
云的老家在被称为‘广州后花园’的从化,乘地铁过去不用一个小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来广州的时候,从化还只是个县,之后成了一个县级市,现如今则又成了广州市的一个区。从化区在广州的东北角,‘北回归线’从其区内的太平镇穿过,明摆的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所以绿植覆盖达到了区内总面积的七成。(不然怎么会叫‘后花园’呢?)
早前还在广州混的时候,对从化的了解,长时间就只停留于两点:一、可以去泡温泉;二、可以去吃野味……当年广州盛行吃野味,开始时明着吃,后来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加,偷着也要吃。当时普遍在吃的野味,主要是各种的毒蛇、地龙(穿山甲)、果子狸(就是后来引发‘非典’的那个果子狸)和各种大鸟。
最搞的是,无论是去泡温泉、还是去吃野味,离开的时候,人多都会跑到附近农家的菜地去讨些鲜蔬带回家。因为东西确实不值钱,多就也没打算给钱人家;而农人质朴更不会讨要,所以这些人回来广州后,常就说是人家想结交,硬送给的……当年这种人大有,而且他们对六、七、八月间下树的荔枝、龙眼和黄皮等等,也都是差不多的操作。后来才开始给钱的……



我们是年廿九回去的从化,云家在街口有一套房子,但因为大家都各自有住处,那房子平时就闲着,权当是家人们聚会的地方了。少人气,每次用时一番大扫除就也少不了,好在还算熟手。
之后一边干活、一边开始听云给讲从前,云说:照从化的规矩,大扫除应该要从前一天的年廿八开始,到年廿九上午,基本上要做完;因为下午要开始布置‘年花’,就是把之前逛花街买回来的摇钱树(金桔)和各等盆花,摆到合适的位置去;并在大门上贴春联,在各房门上贴春福,在房间各处挂春辉、摆春瑞,等等。
云说:广东人迷信,至今还保留着‘腊月廿四送灶君、年三十晚迎灶君’的习俗,只是少了从前的郑重,就没了曾经的气氛。小时候每送灶君走后的那些天,民间就会家家户户开始做年宵,什么打炒米饼、做油糍、炸油角、炸糖环、炸煎堆等等等等。于是无论城乡,就到处都是打饼声,到处都有油香味。从那一刻起,孩子们就无论窜到哪都不会再缺零食了……那才是真正的年味。


接下来的年三十,一大家子人赶过来吃‘年饭’。从化人务实,并不严苛是午饭、晚饭、还是‘夜饭’,人都回来露了脸就行。年饭从一早就开始做,所有人都可以到厨房去插一手(不被欢迎出来闲着就好),然后人差不多到齐就可以开饭了。——之后吃到差不多,想走人就也可以走人,——还得去忙另外一头的家不是。于是现如今,好多人家的年饭就直接开到酒家去了。
但云家却还一直坚守着传统,挺好。之前有提到过,云的父母早逝,如今的家长是大哥,大哥是那种觉得自己啥都行的人,所以几道大菜一定要亲自动手,包括从化蒸鹅【见 (原创)走遍中国----广东--广州--生活(下)】、包括可解百毒的茨菰烧肉、包括清蒸野鱼和白切鸡。
从化人对白切鸡的重视,该能等同于南京人对待板鸭、重庆人对待火锅、以及新疆人对待烤羊肉。鸡的品质,以及产地距离城市有多远、距离山区有多近等等,都是有说法的;然后才是烹饪的技法……而统统这些都是可以从上桌后的鸡身上品出来的,比如皮够不够滑、肉够不够嫩、骨中的血丝够不够艳,等等。因此结论是,大哥的手艺很不稳定,出手十次好只能二、三。
——但对鸡本身,大家却从来都没有过非议,只确信它们是最好的。因为这些鸡,都是一个十六杆子以外的亲戚特意自山区送来的。说是很多很多年前,大哥曾帮那位亲戚打赢过一个小官司……于是之后亲戚每次进城来,就都会给大哥送来鸡和鹅,尤其是每年的中秋前和春节前。有时见不到大哥家人的面,也会直接就给放在门口。大哥已经无数次的说不要再送了,却是没用。
吃过年饭后大家各自回家,之后屋里就又只剩下了云和我。于是收拾过屋子后,两个人就又去逛花街,只是这次什么也不打算买……此刻的那些卖家都在奋力甩货,早上还至少50元/盆的竹笼花,这会儿可能15元就能拿走了;而前两天还几百、上千元一盆的摇钱树(金桔),此刻可能已经被干脆弃在了路旁,只是因不愤被打破了花盆。但花街上热闹依旧。


大年初一,依汉民族的传统,晚辈们要给长辈拜年。一般是晚辈给长辈叩个头、或鞠个躬,说声‘给您拜年了!’,礼成后长辈就会给递个红包过去。而那些已经结婚成家了的,就没有红包了。——但从化不这样,这里的传统是:小给大敬茶、敬福;大给小祝福,派‘利是’。
意思是,礼仪不单是长辈与晚辈间的,也包括同辈长幼间的。就是说,无论你结没结婚,也无论你是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等等,只要看到比你大的(哪怕只大一天),你就得去给敬茶、并奉上祝语……人家是做生意的,就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家是混官场的,就说‘步步高升、大展宏图’;要是一时忘记了对方的营生,说‘吉星高照,事事如意’就也准不会错。
之后,人家就也会相应地回一句祝福语,并派上一个‘利是’(利是,‘利事’的谐音,寓意着‘事事顺利’)。广东的‘利是’不比别处的‘红包’,‘红包’是打肿了脸的人情,摆明是要还的;‘利是’却绝对是心意,所以里面一元、两元、五元、十元就够了。有五十元往上的,该就都是过命的交情了。所以,过年时没事绝对不要离开广东。

年初二,依汉民族最普遍的传统,女儿女婿要回娘家拜年。当然不可以空手……走的时候当然也不可以空手,反正‘十个女儿九个贼’的名声早就已经坏掉了。于是云就拿了大哥几盒酒、几罐茶和一些巧克力。(后又多了两只鸡、几条野鱼、一包本地大米和一些农家蔬果)
年初三,广东的风俗是:不出门,在家呆着。说法是这天‘赤口’,人跟人会莫名其妙的吵架,所以不见面就刚好。但我和云没管那些,两个人踩着单车,沿流溪河边的绿道一路去转悠……之后吃了晚饭,两个人就回广州了。该见的人都见了,各种有名目的饭也都吃了,往下该是自由活动的时间。
之后三天,本该是同事、朋友间走动的日子。云却说,广州的大家有默契,各自歇着谁也别打扰谁,只发条问候信息就好了,回头等返工了再便利行事,往往是只一个上午就全能搞定。所以,那些天就和云到老城区去瞎转悠,两个人都有十好几年没转过那些地方了……
广东人比较重视年初七,称这一天为‘人日’,即每个人的生日。所以家里多都会特意地做些好吃的,尤其要煲一种什么菜都要放一点的‘七宝羹’。那羹里的每样菜也都是有说法的,比如芹(勤)菜和蒜(算),代表勤俭;韭(久)菜,代表长寿;葱代表聪明,等等。
——总之,在从化的大家族里,过年时从初一到十五,就每天都有说法、有过法。反观我和云,已经就是非常的不讲究了。却是没想到,——仅年初八,小0就打来电话说,让帮忙到某处去给她拿一下刚签好的护照。她说:我要马上分别到泰国和柬埔寨去看看,听说他们打起来了,我去看看是不是真的?【小0
见 (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人物】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
明哲:洞察事理。明哲人一般不会多说话,他们只直接去做对的事情。因为明哲人清楚,凡真理大多不能悦人,尤其于那些思想封闭、又大嘴巴的愚昧人,更加不会被接受。那些只喜欢听顺耳的东西,且轻易就会笃信不疑,因而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命不凡。所以有一种说法,说如果有人在一分钟里说到三个‘我’字,这人又言语虚浮、空洞,趁早走开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