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四川--泸亚线--凉山-木里-固增、茶布朗
标签:
走遍中国木里《圣经》 |
(上“蜻蜓FM”搜《八年走遍中国》,可以听音频,就不用劳神看了……)
2008年3月31日
早餐后,约9:00离开的一区瓦厂。今天的目的地:固增苗族自治乡。
距离一区瓦厂不远有个叫“桃巴”地方,据说是一区区委过去的所在地。走过桃巴的时候,在山路上看到了一对“准新人”,正驾着摩托车在给散住在山上的亲朋好友们送“催款单”——结婚请柬。那叫个不容易!他们得先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小心驾驶一会儿,然后把车停在某个路边,之后从包里那一塌请柬中找出该送给某家人的那份,然后爬坡上山,送到人手里去……
——因为总得停下来爬山,所以虽然他们驾着摩托车,我却总得走路走到他们前头去。当时就在想:天哪!这要是请个百来口子人,光送请柬这一项,怕就得让小两口瘦好几圈!那这个婚整个结下来,还不得扒他们两层皮?——咱没干过这事,所以也不知道人家当时是个什么心情,想来摊上这事儿的人,九成九怕都有掠过“算了,不结了!”的念头。
今天走的很轻松。路虽烂,但起伏不大,驾车可能会头疼,徒步却无所谓。而且路上还总能碰到人,补水也方便。过了“豹子坪”,在“故拉”休息了一会儿。那里也有一处筑路的工程段,指挥部边上有人开了个小店,去买了支瓶装水装水壶,还买了听可乐,坐在门口跟那些藏族、彝族的工人聊了会儿……
再往前,是“九一五林场”的场部。据说从这里的某个岔道进山,五天内就能到达亚丁,而且夏、秋两季的风景了得。可手上的地图没有山里更详细的标识,所以就还是选择了走大路。
离开场部不久,路上又碰到了一处筑路工段。近前时,几个正在指挥作业的工程师主动打招呼,问我去哪?回他们说:去固增。他们告诉说:就在前面了,再走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能到。还提醒说:只有汽车站可以住,到了就能找到,我们也住那儿,下了班见面好好聊聊……
——工程师们说的没错,果然一个多小时后就远远看到了固增乡。也是那时候,山路上突然出现了好些放学回家的小孩。感觉奇怪,这会儿才3:00多,怎么就放学了呢?拦下几个孩子一问,他们说:我们的学校只上半天课,所以要上多几节,午后放了学下午就不用去了。问那几个孩子是什么民族的?他们说都是苗族的。
从林场一路过来,好像既没看到有岔路,也没看到有村庄,想来孩子们的家可能都在山里。——之后跟孩子们分享了一大块巧克力。
固增苗族自治乡,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 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2000米左右。 “固增”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岩石边的神山。
果然是一到乡上就看见了“汽车站”,——因为临街的院墙上大大地写着“汽车站”三个字。走进那个只勉强停得下两辆车的院子,正好碰到掌柜从屋里走出来,就问他:你这里有去哪的车?掌柜说:我们这里没有车!是上面说,让每个乡先自己建个汽车站,我这就建了。这块地是他们给划的,但这些房子和这个院子都是我自己出钱建的。他们说了,房子、院子我可以当是自己家的用,但必须要在外墙上写“汽车站”三个字……
如果按“汽车站”说的话,客房的位置应该就是“候车室”了。——那好吧,“候车室”里被用木板隔成了几个小房间,每个房间有两张木板床,床上有卧具,地上有烟头。——全了。
看客栈里的灯都亮着,赶紧开始给手机和相机充电,并问掌柜,大白天干嘛不把灯都关了?掌柜说:这里用电不要钱,因为只有白天有电,晚上就没了。原因是,白天大家都出去做事了,没有人用电,所以电压是正常的;晚上大家回来后,都开始用电,电压就不正常了……所以你最好别在这给手机、相机充电,怕电压不稳定会给你烧掉了。——充电结束。
今天走在路上感觉脚底有些疼,怀疑可能是起泡了。这会儿正好院子里没人,就拿人家洗衣服的大盆接水洗了一下脚,一看,果然是脚掌上起了两个大水泡。——完蛋!这才走了四天脚就开始起泡了,往下可怎么办?都怪自己大意了,如果之前做好预防措施本该可以避免的。(长时间徒步,脚底起泡属于正常,但这也是有预防措施的:可以在出发前,用一大块医用胶布严严地贴在脚掌上,这样就行了。这就好像是给脚掌凭空长了一层新皮肤,减弱了脚掌和鞋子之间地直接摩擦,因此就达到了预防的效果)
此刻水泡已经生成,预放就成了过去时……处理水泡的进行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把它大面积地弄破!因为那样会让皮下的嫩肉直接接触到异物、并产生摩擦,——引起钻心的疼痛!好多年前,有个军人曾告诉说,他们野营拉练时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他们的处理方法是:用马鬃从水泡底部的这边插进去、那边插出来,之后从那两个孔眼把水泡里的水逼出来,然后从军被里“偷”出点棉花来贴在患处,——这样第二天就又勉强可以动了。
——时代变了,马鬃不好找,找了一根针……用打火机把针尖烧红消毒,之后在水泡上钻孔、并逼出水去,之后贴上个创可贴。先就这样吧。
黄昏时候,路上碰到的那几个工程师才回来。他们在这里长租了两间房,照他们的说法,这里的条件总比在山里住塑料棚要强些……这帮人一回来就嚷嚷着要吃饭,并招呼我也跟他们一起。
晚饭还吃过些什么其它东西不记得了,但那一大盆“坨坨肉”却是再也不会忘记。这“坨坨肉”之前听说过,但没吃过,看着掌柜给端上来,当时心里还奇怪:坨坨肉不是彝族人吃的东西吗,怎么他们也会做呢?可后来想想其实也好理解,固增虽然是苗族自治乡,但属于凉山州,凉山州是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到处都是,区域内各民族间的习俗文化互相影响不是很正常吗?
坨坨肉的烹制方法非常彪悍!——整块几斤重的连皮肉,先在火上烧皮燎毛;然后大锅烧水,整块肉下锅煮一下,逼出血水;之后捞出来刮洗干净,并切成秤砣大小的块子;之后要在大锅里煸炒一番,煸出油来,这样可以除去肉里的水分;然后盛起来,再隔水蒸几个小时,把它蒸熟、蒸透……上桌前,还要拌上炒过的花椒粉、辣椒粉等等的一些香料……
——经过如此这般烹制出的大肉块,此刻已然口感肥糯,但丝毫不腻,而且入口即化。它的肉香本身非常特殊,又伴着地方上调配的独特香料,于是,真就变成了一道别处无可复制的美味!最关键的是,——从计划要吃它、到烹制、再到能吃到嘴里,这整个的过程会很过瘾!因为它人少了不好作,人多了作它就得很当回事,烹制过程费工又费时,不紧不慢可能就得一整天。还有说要吃的那些人,胃口一早就被吊起,那么吊一整天,直吊到晚饭时候……于是,吃的时候那么一“抢”,味道马上就又提升了好几分。
——所以,那么一大盆坨坨肉,我才吃到第二块,整盆就完全见底了!那是多少年不曾见过的吃肉场面,感慨+过瘾!
好多好多年前,在《国家地理》上看到过一张照片,照片是黑白的,主题就是一群青年的彝族男女在吃婚宴上的坨坨肉……那时候没桌没凳,他们分男女两行相对蹲在地上吃。当时他们面前只有两个盆,一盆是米饭,一盆就是这坨坨肉了。那时的男人们腰后都别着砍刀,女人们的头、颈、手腕上都佩戴着银饰,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满了笑意……据说,过去只有村寨里有喜事、或有贵宾到来时,大家才能吃到坨坨肉。想来那时候的坨坨肉一定还更美味些的……

2008年4月1日
昨天晚饭后和那些工程师们聊天,他们告诉说,从固增乡到我下一站的目的地“三区茶布朗”之间,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而且,这中间完全没有合适落脚的地方……当时听着心里就是一惊!——四十多公里路,即使一切正常也得走超过十二个小时,何况现在脚上还打了水泡。可所处的现实情况就这样,你又能怎么办呢?
——于是,睡前祷告的时候,就对我的 神说:四十多公里山路,照目前这个情形,一天是肯定走不到的了。那就求 主保守,赐予我力量,让我尽可能地走快一点……或者,也可以在中途给我预备一个适合落脚的地方……
早晨7:00起床。去厨房吃了早餐后,给掌柜媳妇付食宿费。她只收了我住宿的钱,说吃饭算他们请我的。完了她突然问说:你是要去三区的噢?今天好像有几个搞测绘的要往那边去,他们有车,你搭他们的车去可以帮你省一半的路程,我去给你说一声……说着话就赶火车似的出门去了。——心里话,掌柜媳妇虽已人过中年,但的确风韵犹存,可见年轻时该也是个人物。可看她出门时那架势,却像极了大力水手发脾气的样子……瞅着特喜庆。
——没等掌柜媳妇回来,我就回房间去拿了背包,出来站在院子里等着了。我知道这肯定行!——因为这是我的
主特意给安排的!没别的,就因为我求 祂了!感谢 主!

那辆五座的人货车上果然还有一个空位。掌柜媳妇领我过去后,大家帮忙把背包固定在了他们装测绘仪器的斗箱里,之后我们就出发了。
车沿着一侧的理塘河行进了一个多小时后,停下。测绘人员要在那一带开始作业。我告别了大家,徒步上路。那会儿才9:30,——就已经完成了今天近一半的路程。
可一开始走路,问题马上就来了,——脚底钻心的痛!这还是早晨特意垫了纱布、缠了绷带的。那这会儿也没办法!只能尽量别去想它,一门心思埋头往前走,走到脚木了痛感也就减轻了。(日记里记着说:那会儿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一首叫《情关》的歌,于是就哼哼唧唧了一路……主要是那一句:此次孤行没人相送,看来只有挥挥衣袖……)
行至午后,附近出现了一个什么工程的施工工地。于是,整个那一带的环境就恶劣到了令人发指!——山上已经几乎没有了植被,外露的山岩风化的非常严重;周围所有地方都被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黑色粉尘,随便一辆车驶过,腾卷起的灰尘都会造成一阵暗无天日,就连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都变成了墨黑的……
——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走了近四个小时。其间连个能坐一下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扶着手杖站着休息。——也好,省得在路上浪费时间了。

到“茶布朗”山脚下时,应该不到下午5:00 。开始并不知道这已经就是“茶布朗”了,看到山脚下有人,就上去问路。人家才告诉说,这里就是三区,上山就到了。直线上山用了近一个小时,之后就又看到了——水泥路面!虽然这里也只有那么一条街,可看着比一区瓦厂那边要大很多,而且街面上也繁荣了很多。
这里能住的地方有三家,其中一家外面看还挺像回事……可惜没房了,说是让什么工程队全包了。结果就住在了卫生站对面的那家。感谢 主!这里居然有电!而且是二十四小时正常的那种,于是,进房间先就开始给手机、相机充电。已经六天没充电了,再不充就要变废铁了。
昨天没把脚处理好,今天又走了七个小时山路,于是,两个脚底起泡的地方就全被磨烂了。到对面的卫生站去买了一大堆相关用品,回来仔细给伤口上了药、做了包扎。如此,这双脚暂时就不能走路了,只得在茶布朗多呆一天……
2008年4月2日
几乎一整天没下床,在房间里看《圣经》、看电视、看地图……当然,统统这些都是在等脚上的伤痊愈。“云南白药”真是很管用,换过几次药后痛感明显减轻了不少。
如果照之前“校长”的说法,泸亚线应该七——九天就能完成……我现在已经走五天了,可看地图却好象连一半都还没走到,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感觉自己走的也不算慢了,怎么会差那么多呢?再往下,要彻底进入藏区了,据说那才是真正玩毅力的路段!——期待。
今天禁食,所以下午6:00后才下楼去吃饭。饭后坐在大门口看夕阳……那会儿,西天的云彩竟然镶了金边,那金边由外向内地渗透,由含了橙色的金黄逐渐变暗,于是就勾勒出了那整团云朵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真正是油画的效果,美到令人感动。
——极有心上楼去拿相机来把那景致拍下来,可这会儿上下楼都是用脚后跟在走路,而且得忍着痛。就作罢了。心想:用眼睛看看,记在心里就好了。于是,当初促成这次旅行的那句话,就又再被忆起,——人生,不过二十个日落啊……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熏目。
如醋倒牙,是指人期待用甜酒加添喜乐,结果酒发酵过度,成了倒牙的酸醋;如烟薰目,是指人期待用火烹制食物,结果烧火不成,反生出了熏人的烟雾。这两个比喻都在说明做事的人懒惰,疏于工作本分,没有积累起经验。那么,这样的人还指望得到赏赐吗?——何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