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喝水性交和发呆,都属天赋人权的范畴。假如人犯了错误,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惩办,却不能令他不发呆。如不其然,会引起火灾。(摘自: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
时隔几年,我再谈王小波。有人说他的时代过去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思维的一面
,但不仅有独特思维的人深爱着王小波。记得我第一次看王小波的书是在07年,送我书的张老师说,你想用什么
态度读着本书?我听了有些纳闷,还能用什么态度呢?一颗赤诚的平常心呗!我说后,他就笑,然后说道,希望
你换个方式去读它会收获的更多。当时,我不是很明白,略有些丈二的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件乐事。
现在我想问问你,假如让你读王小波的书,你用什么态度呢?(对普通读者)假如你要是用一般的心态去阅读它,可能它就是一本黄书。其实所谓的黄书,也是略有“根据”1992年3月,因为出版商想打着“色情”的旗号,增加销量。固更名《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记得王小波唯一一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里,主持人问道,假如你一个人在孤岛上,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还会让你带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王小波回答的是,一本习题集。假如让你回答呢?我们不难相信,王小波在接收“知青下乡”等一系列接近洗脑的运动后,还能保持最独特的本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有的。我们尊敬他,尊敬一个时代赋予的“个体思维”王小波的小说,多数都提及了“性”这里的“性”是有意识的有思维的叙述,它脱离了单纯的“性”而更倾向于对时代的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完美的呈现出来。王小波用最独特的思维还原了生活的本质,但是他没有被这种本质打倒,他创造了“过的很痛苦,但是我可以活的很浪漫”
我到师大一个多月了,有时也会和同学聊起王小波。大学里,他们还是会讲“在大学男生必看王小波女生必看周国平”我不否认这句话里存在一种反意识。但是王小波的作品,很值得提倡。他的一生都在在阐述一种沉默,一种孤独里可以勾勒出浪漫的沉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