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刊物
标签:
老祥90后隆尧文化 |
分类: 发表点滴 |
2001年河北隆尧诗词学会成立后,在滏澧纺织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辉煌。5年来,河北隆尧诗词学会培养了一大批诗词创作人才,学会人员发展到126人。其中除本地会员外,还发展了不少外地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学会刊物《尧乡诗词》共出版19期,已成为全国有名的诗词刊物。学会会员作品多次在《中华诗词》、《诗刊》等全国著名刊物上发表。河北隆尧诗词学会已逐步成为全国知名的诗词学会。
老祥其实很年轻,今年才20岁,是本栏目推出的最年轻的诗人。他15岁辍学后离开故乡隆尧北上,在首都打工,做过工人、平面设计、雕刻设计等工作。在北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在人情淡漠的城市,老祥心中文学的火苗却越烧越旺,他用诗行装扮着漂泊孤寂的青春,执著地构建着诗意安详的心灵家园。
今年夏季,同许多文友一样,我和老祥在网络上不期而遇,得知同为隆尧人,颇感亲切。他已经发表了不少诗作,我惊讶于他的年轻和勤奋,就加为好友。时隔不久,他就从北京辞职,南下到湖南师大就读,并与文友一起着手创办《湖南校园文艺》,在一个书香氤氲的环境下,老祥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历程。我想,这更有利于他的创作和发展。
老祥的诗,有着春天的明媚、忧郁和青春的纷繁色彩,语句干练,节奏把握的较好,能够体现个性,不落俗套,“着火的思想中”,流动着不安的情绪和活力。老祥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不浅显直白,以诗歌的形式*地挥洒着年轻的思绪和梦想。
2010-尧乡诗词2010年3期荐稿。
一个负责任、让人尊敬的刊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就是对新人的发掘和推介,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急切地期待故乡多一些年轻的、文采斐然的新秀横空出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为他们的成长助力加油。老祥是值得推荐的,他还很年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视野开阔,思想相对也比较成熟,尽管他的诗还没有振颤我的心,但他年轻的勇气和锐意的诗才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实践和取得的成绩已经超出了大部分同龄人,假以时日,一定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http://www.he.xinhuanet.com/zfwq/2006-12/22/xin_25120322093243714651.JPG
部分古人:
五代明君--柴荣
柴荣(公元921~959年),后周世宗皇帝,邢州尧山县柴家庄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生于邢州龙岗之别墅。
柴荣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显德二年起,世宗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大业,先出兵后蜀,收回
4 州。次年伐南唐,经三年苦战,收回淮南、江北 14 州 60 余县。六年征辽,收回燕云 16 州中的 3
州,五月间,乘胜进取幽州,突患重病,被迫班师,六月卒,年 39
岁。世宗柴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904-954),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郭威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位有作为的英明君主。
唐高祖---李渊
李渊(566~635年),字叔德。赵郡昭庆(今邢台市隆尧县)人,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任太原留守,乘隋朝土崩瓦解之时,起兵取长安,次年建立唐朝。公元618~626年在位。玄武门之变后,传位次子世民,称太上皇。
邢台市隆尧县正南六公里的魏家庄镇的大唐帝陵,即为李渊的四代祖陵,包括“建初陵”和“启运陵”,为唐高祖时始建,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今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市隆尧县),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李牧是赵惠文王时司寇李兑的后代,史书记载,李兑的五世孙李昙,被封为赵国的柏人侯,死后葬在柏人西,李氏子孙从此聚居于此,以柏人为籍里,柏人即在今邢台市隆尧县内,柏人城遗址为省重点文物单位。李牧即为李昙的孙子(李牧为李玑次子,李玑为李昙次子),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