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凤霄作品进入高中试卷
(2024-11-09 20:32:42)
标签:
姚凤霄高中试卷请还我们夜的黑现代文阅读江苏徐州 |
姚凤霄作品《请还我们夜的黑》被选入江苏省徐州市高中试题
现代文阅读(20分)
徐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8~19题(11分)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我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8.文章开头说“现在我才想到,……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母亲”是怎样面对“我”的难题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梳理。(6分)
19.请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1)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2分)
(2)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3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20~23题(20分)
天空之空的广阔,多重情感的蕴集,在眼睛与星子对接时,“啪”的一下,打开时间空间相互连接的秘密通道。记忆和瞻望,苦难和幸福,清晰展现于心海。天地是那样陌生微茫,我悬浮其间,沉潜迂回盘旋上升等种种能量开始注入心灵。
我沉浸在夜的玄妙里……忽然,河边的灯,唰,一齐亮了,闪得我一惊,刚刚四起奏鸣的虫声,灯光一亮,它们立时失语,嘎然噤了声。而后,它们败了喧唱的兴致,各自离去,夜色中美轮美奂的全息舞台顿然消失了。偶有几声鸣叫,断续而凄冷。夜色无可奈何地退后了一步,我失望惋惜极了。
我无奈地走在灯光下。空气湿润了,河岸草尖上开始凝结露珠,露珠是天赐的一种清澈。这凝结的露珠就是神的眼吧,没有这神的眼,白天和黑夜都不能显示独特的魅力。
夜深了,小城的灯像长久失眠人的眼。纯粹的夜的黑,我们周围真不多了。我鼻子有些酸酸的,为那些弱小之流,更为我们这些匍匐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选自2015年6期《山花》,有删改)
20.请联系全文,简析第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请赏析文中第节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
22.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23.请统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20.(4分)描写出天黑之前的环境(或情景),营造了安宁、静谧和神秘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纯粹的夜的黑做铺垫。(2分)
21.(6分)采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主要从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声的清亮、水灵、和谐而富有变换的美感;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每点2分)
22.(4分)(1)形象地写出了夜晚灯光闪亮逼退夜色的情景,流露出作者无法再沉浸在纯粹的夜的黑中的失望和惋惜。(2分)
(2)生动地写出了对芸芸众生因为光污染无法拥有安宁的夜晚、香甜的睡眠的遗憾和不满。(2分)
(意思对即可)
23(6分)表达对纯粹的夜的黑的喜爱之情;表达对现代社会光污染的无奈和不满;表达对需要宁静夜晚的动物植物的怜惜和哀痛之情;呼吁现代人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原生态。(答对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
附全试卷及答案
徐州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炫耀(xuàn) 嘈杂(co)
亘古未有(gèn)
B.祈祷(qí) 炽烈(chì)
按捺不住(nà)
C.倔强(juè) 胡诌(zhu)
瘦削不堪(xu)
D.模样(mó) 秩序(zhì)
威风凛凛(l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决意 蛰伏
兜圈子 一愁莫展
B.搪瓷 巅簸
殡仪馆
荒诞不经
C.帐款 熨帖
城隍庙 烟熏火燎
D.耽搁 安详
刹那间
莫名其妙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B.大火之后,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贵族老爷们的养尊处优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C.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评价和质疑。
D.我们的国势犹弱,需要真正的民族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
4.下列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的胡子。
B.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C.但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的眼前了,色彩鲜艳,像老式铜版画一样没有景深。
D.傍晚,我竟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但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
5.《三国演义》第35回“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中“单福”指的是(3分)
A.徐庶
B.审配
C.庞统
D.许攸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鞭炮放过一阵后,用长凳脚绑着的大筒烟火,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
。人人把颈脖缩着,又怕又欢喜。
白光向上空冲去
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啸起来
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雨花
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
高至二十丈
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第7~16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穷回溪
穷:穷尽、走完
B.外于天际
际:边缘
C.引觞满酌
引:拿起
D.心凝形释
形:形骸
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余为僇人
为:被
B.穷山之高而止
而:表转折,却
C.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乎:形容词词尾
D.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朝向
9.下列句子中不含词语活用的一项是(3分)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望西山,始指异之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自余为僇人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暴秦之欲无厌
11.下列句子中,与其它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拘于时
B.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C.戍卒叫,函谷举
D.洎牧以谗诛
冯铁头
(清)清凉道人
吾邑(嘉兴)新市镇西庙前,有冯允昌者,以卖腐为业。勇力兼人,头甚劲,与人斗,以头撞之,罔弗披靡,由是气凌一乡,无敢与抗者。偶与西庙道士忤,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明日,道士见而异之,雇人舁置原所。不数日,冯又如之。如是者五六次,道士费舁之值不赀,而心疑焉,夜潜卧于庙门之内,以觇其异。一日五更,闻冯店开门声,见其挟狮而来,始悟由于前次开罪之故,遂启户出,向冯谢罪恳求。冯大笑,复以狮安于原所而罢。
其邻有与昵者,谓之曰:“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冯拾一石,大如碗,掷于空中,而以头承之,嘣然有声,石迸去而头不伤。人大骇,遂以铁头著名。
一日,冯偶泼水于街,适陕西贩皮客张姓者过,误溅其衣,张微詈之,冯恶声相应而出,挥之以拳。张不与较,冯自后趋至,以头撞之,张不回顾,而微侧其身,冯头适入于肋间,为其所挟,竭力摇拔不可脱。张笑曰:“吾知汝为冯铁头,然果是铁否?吾当试之。”于是骈两指就肋间擦之,冯若以利刃刊其头骨者,痛不可忍,不觉失声而号。张曰:“若然,则非铁头矣,且放汝去。再加纯钢铸炼,吾当复来与较也。”遂释之,缓步而去。冯之头红肿者旬余,于是深自敛抑,顿改故态,不敢滥用其头矣。
(选自《听雨轩笔记》,有删改)
注:清凉道人,姓徐,号清凉道人,清乾隆年间人,生平事迹不详。舁(yú):抬。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凌一乡
凌:压倒
B.谢罪恳求
谢:道歉
C.自后趋至
趋:通“促”,催促
D.张不回顾
顾:回头看
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道士见而异之
水为之而寒于水
B.潜卧于庙门之内 徘徊于斗牛之间
C.而以头承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若然,则非铁头矣 颓然就醉
1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挥之以拳
A.蚓无爪牙之利
B.而今安在哉
C.多于机上之工女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冯于五更磨腐时,潜挟庙前二石狮,置诸庙门之外。(3分)
(2)子头诚有力,倘以石击之,恐亦不能当也。(3分)
16.根据文本,简要概括冯允昌的性格特点。(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
(荀子《劝学》)
(2)师者,
。
(韩愈《师说》)
(3)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
。
(杜牧《阿房宫赋》)
(4)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5)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沁园春·长沙》)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8~19题(11分)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我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8.文章开头说“现在我才想到,……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母亲”是怎样面对“我”的难题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梳理。(6分)
19.请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5分)
(1)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2分)
(2)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3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20~23题(20分)
天空之空的广阔,多重情感的蕴集,在眼睛与星子对接时,“啪”的一下,打开时间空间相互连接的秘密通道。记忆和瞻望,苦难和幸福,清晰展现于心海。天地是那样陌生微茫,我悬浮其间,沉潜迂回盘旋上升等种种能量开始注入心灵。
我沉浸在夜的玄妙里……忽然,河边的灯,唰,一齐亮了,闪得我一惊,刚刚四起奏鸣的虫声,灯光一亮,它们立时失语,嘎然噤了声。而后,它们败了喧唱的兴致,各自离去,夜色中美轮美奂的全息舞台顿然消失了。偶有几声鸣叫,断续而凄冷。夜色无可奈何地退后了一步,我失望惋惜极了。
我无奈地走在灯光下。空气湿润了,河岸草尖上开始凝结露珠,露珠是天赐的一种清澈。这凝结的露珠就是神的眼吧,没有这神的眼,白天和黑夜都不能显示独特的魅力。
夜深了,小城的灯像长久失眠人的眼。纯粹的夜的黑,我们周围真不多了。我鼻子有些酸酸的,为那些弱小之流,更为我们这些匍匐在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选自2015年6期《山花》,有删改)
20.请联系全文,简析第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请赏析文中第节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
22.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23.请统观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五、作文(70分)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要善于发现美,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3分)B【A.嘈杂(cáo) C.倔强(jué) D.模样(mú)】
2.(3分)D(A.一筹莫展;B.颠簸;C.账款)
3.(3分)D(A.缺少主语,去掉“在”。B.搭配不当,“消失”的是“宫殿”和“养尊处优的生活场所”。
C.词序不当,不合逻辑:“感受”在前,“理解”在后)
4.(3分)B(A、C是比较,D中的“仿佛……”只是表揣测)
5.(3分)A
6.(3分)C(本段按照“大筒烟火”燃放的过程顺序展开)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7.(3分)B(际:交会、相接)
8.(3分)C(A.为:成为;B.而:表顺承,才;D.向:从前)
9.(3分) A(B.异:以……为异,意动用法;C.族:使……灭族,使动用法;D.礼:礼遇,名词作动词)
10.(3分) C (A.“僇”同“戮”;B.“趣”同“趋”;D.“厌”同“餍”)
11.(3分) B(其余皆是被动句式)
12.(3分) C(趋:快走)
13.(3分)B(B.都是“在”。A.就,却;C.用,因为;D.这样,……的样子)
14.(3分) C(C句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句是定语后置句;B句是宾语前置句;D句是被动句)
15.(6分)
(1)冯允昌在五更磨豆腐时,偷偷地用胳臂夹起庙前两尊大石狮,把它们摆放在庙门口。(“潜挟”1分,“置”1分,“诸”1分)
(2)你的头确实坚硬有力,(但)如果用石头打击,恐怕也是不堪一击的。(“诚”1分,“倘”1分,“当”1分)
16.(3分)自恃勇力,好勇斗狠;心胸狭隘;知错能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的家乡(浙江嘉兴)新市镇西庙大门前,有个叫冯允昌的人,以卖豆腐为生,胆量和力气过人,并且他的头最坚硬有力,每当和别人争斗,就用头撞人,(和他争斗的人)没有不败下阵来的。因此冯允昌威震一方,没有人敢向他挑战。碰巧和西庙道士闹别扭,冯允昌在五更磨豆腐时,偷偷地用胳臂夹起庙前两尊大石狮,把它们摆放在庙门口。第二天,道士看到后感到十分诧异,雇人将石狮抬回原处。没过几天,冯允昌又故伎重演。像这样做了五六回,道士花费雇人抬石狮的费用不可计数,就十分怀疑其中的蹊跷,(于是)夜里悄悄地卧在庙门里侧,来观察庙门外石狮的异常。一天五更时分,听到冯允昌豆腐店开门声,见到冯铁头挟着石狮来到门前,才想到因为之前得罪他的缘故,道士就开门出来,向冯允昌赔礼道歉、请求原谅。冯允昌得意洋洋,又把石狮放回原处作罢。
乡邻中有和冯允昌关系亲近的人,对冯铁头说:“你的铁头确实坚硬有力,(但)如果用石头敲打,恐怕也是不堪一击的。”冯允昌捡起一块碗口大的石头,抛在空中,然后用头迎击,(只听)发出沉闷的声音,石头从头上弹走但头毫发未伤。人们(见状)十分惊诧,于是冯允昌凭借铁头更加出名。
有一天,冯允昌随手向街上泼水,恰好一位张姓的陕西皮货商路过,不巧打湿了张某的衣服,张某轻声骂了一句,冯铁头(听到后)恶语相向并走出店铺,用拳头(在张某面前)挥舞。张某不和他纠缠(转身离开),冯允昌(紧追不舍)从后赶上,用头撞他,张某并不回头,只是将身子向一侧略微一闪,冯允昌的头正好钻入张某的腋下,被张某胳臂紧紧夹住,极力摇拔都不能脱身。张某笑着说:“我知道你是冯铁头,但不知你的头是否果真像铁一样坚硬呢?我要测验一下。”于是(张某)并拢两根手指,直朝腋下猛点冯允昌的铁头,冯允昌感到好像是(张某)用锋利的刀刃砍削自己的头骨,疼痛难忍,不禁失声叫喊。张某说:“像这样,就并非是铁头,暂且放你回去。再加入纯钢进行铸造锻炼,我再回来和你比试。”于是(张某)将冯铁头放了,步履轻松地离开了。冯允昌的铁头红肿了十多天,从那之后彻底收敛,一改过去的姿态,不敢再随便动用他的铁头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8分)(1)无以至千里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雷霆乍惊 杳不知其所之也
(4)举匏尊以相属(5)强虏(樯橹)灰飞烟灭 (6)赢得仓皇北顾
(7)携来百侣曾游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1分)
18.(6分)(1)我要出门时,母亲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2)我出门后,母亲在门口目送和守望;(3)我在地坛很久不归时,母亲焦急地寻找;
(4)母亲凭着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面对我的难题。(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得6分)
19.(5分)(1)“无言”不是不说话,而是不需说、不能说;突出了母亲朴实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征。(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头一次,是第一次,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意思;(1分)写出了我如梦初醒,终于意识到原来我的一举一动都伴着母亲的关爱和痛苦,(1分)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强烈的痛悔和自责。(1分)(意思对即可)
(二)(20分)
20.(4分)描写出天黑之前的环境(或情景),营造了安宁、静谧和神秘的气氛;(2分)为下文写纯粹的夜的黑做铺垫。(2分)
21.(6分)采用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主要从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虫声的清亮、水灵、和谐而富有变换的美感;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富有表现力。(每点2分)
22.(4分)(1)形象地写出了夜晚灯光闪亮逼退夜色的情景,流露出作者无法再沉浸在纯粹的夜的黑中的失望和惋惜。(2分)
(2)生动地写出了对芸芸众生因为光污染无法拥有安宁的夜晚、香甜的睡眠的遗憾和不满。(2分)
(意思对即可)
23(6分)表达对纯粹的夜的黑的喜爱之情;表达对现代社会光污染的无奈和不满;表达对需要宁静夜晚的动物植物的怜惜和哀痛之情;呼吁现代人珍视和保护自然的原生态。(答对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
五、作文(70分)
24.立意提示:
写作的重点在于“发现美”,可以就生活中、身边的“美人”“美事”“美景”(美境)的“发现、发觉、感悟、体验以及欣赏”过程的叙写来表现主题。
(若偏离“发现美”的重心,只静态地叙写一些关于“美”人、事、景,一般不超过48分)
前一篇:2022作品发表及获奖
后一篇:收到《安徽文学》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