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的春天还远吗?

标签:
中国康师傅中小企业台资企业三资企业财经 |
分类: 封面专题 |
http://e.lifestyle.com.cn/uploadfiles/2011/10/5/3BB7374E3A55400981E774DB45F4711C.jpg
随着方便面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大于市场总容量增加的速度,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更趋残酷。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利润空间极度缩水,方便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成为各企业的着重点。
1984年~1992年 艰难探索期
其主体是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以自行研发与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为主。
1992年~1997年 快速成长期
其主要方式是三资企业的大举进入,其中“康师傅”的成功,是对中国方便面产业的有力推动。大批中小企业快速跟进,并进行了“原始积累”。这一阶段,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台资企业独领风骚。被日本专家称为“中国方便面的寡头时代”。
1997年~2000年 “大浪淘沙”式的恶性竞争期
各个层次的“价格战”及产品的“趋同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销售和生产方式。高价面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及台资企业间;低价位的竞争主要集中于内地方便面企业。以河南、河北、广东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困境中拼杀,并以中小城镇及农村市场为目标进行了艰难的开拓并获成功,地方优秀品牌获得较大发展空间,并在“农村包围城市”的竞争中逐渐成长、成熟,实力增强。
2001年~2008年 整合与创新期
这是中国方便面一个非常独特的阶段。各企业在流血的竞争中开始了资源整合,在三资企业强大的挤压下,大陆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和”,并在品牌的旗帜下以OEM的方式集结,对中国传统食品在方便面行业的利用与开发,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热点。“个性化”的研发逐渐强化,其佼佼者为韩国农心、日本日清及四川光友、河北华龙。中国内地的“地方军团”以品牌提升与规模扩张为主要方式,开始走上了与台商企业抗争的漫漫之路。
2008年至今
行业整体销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逐年下滑。更糟糕的是:全行业除康师傅能保证高额利润外,其他企业鲜有盈利经营的。行业企业数量也从2000年时的1000多家淘汰到2010年的150家左右,现在能正常开机的不到100家。而且关于方便面的负面消息和新闻一个接着一个。如果用几个词来概括2008年以来的方便面市场:下滑、亏损、关停、负面是最真实的概括。2010年,大陆方便面产量501亿份,销售额497.15亿元,产量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产值增长12%。
替代品的威胁
方便粉丝、方便米饭、速冻食品的威胁最大。调查显示,有57.3%的消费者认为吃方便面最大的坏处就是没有营养。如何解决营养问题,是方便面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否则将会被其他快餐类食品取代。
现有行业竞争者的威胁
据业内统计,中国现有的300多家方便面生产企业中,有实力的企业只有10多家,竞争仍只集中在低端市场,而且集中度非常高。
潜在进入者威胁
虽然经过10多年快速成长后,方便面市场已趋于饱和,利润有所下滑,但由于方便面的进入壁垒较低,市场潜力也大,所以整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在未来方便面企业会面临着许多新加入的竞争对手。
购买者的谈判力
产品的差异化小,行业产品供过于求,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等,都强化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要求高质的产品和更多优质的服务,其结果是行业竞争者们互相竞争残杀,导致行业利润下降。
供应商的谈判力
政府因素对粮食价格的影响较大,对新兴方便面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而对行业巨头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康师傅在全国有好几个基地,进行规模生产,对企业起到了规模经济效应。
大型零售卖场各品牌方便面市场份额
http://e.lifestyle.com.cn/uploadfiles/2011/10/5/09CFA8360E3544EEABD01C7732B3E734.jpg
来源:优惠多数据中心
2000~2009年中国方便面年销量走势图
http://e.lifestyle.com.cn/uploadfiles/2011/10/5/ACE55ADBD7F945738D2FA14DAD45838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