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是谁捂住了孩子倾诉的嘴?
梁小桥
我的孩子回家不愿意和我说话!其实我可想听她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可是不论我怎么问,她就说幼儿园里什么都挺好的,没什么可说。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回到家里和妈妈可亲热了,一路上拉着妈妈的手噼里啪啦的不停的说,我家这孩子真愁人!
孩子为什么不和妈妈说心里话?
妈妈不明白,自己对孩子尽职尽责,饮食上非常精心,穿着上注意冷暖,没有什么对不住孩子的地方,为什么孩子和自己疏离不亲呢?甚至有的孩子长大了,妈妈像孩子到孩子的想法,需要向孩子身边的外人打听孩子的情况,甚至有的妈妈会为此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就是因为孩子不愿意不喜欢和妈妈交流,妈妈不是孩子最亲的人吗?为什么要和最亲的人疏远而去和外人说心里话呢?
为什么呢?
不排除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但是即便是内向的小孩也有沟通的欲望,只是话多话少而已,何况是自己亲爱的妈妈呢?
每个孩子都曾经仰着小脸和妈妈说着稚气的话,他们用自己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或许他们开心、兴奋、烦恼也会恐惧,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和最亲近的人分享。为什么曾经有着强烈沟通欲望的孩子不愿意和妈妈说心里话了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长大了吗?
很多时候,是妈妈堵住了孩子倾诉的嘴,让他们不能尽情表达,这样的次数多了,孩子对妈妈失去了信心,放弃了亲密的沟通。
放弃超理智的沟通方式
在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回到家委屈的对妈妈说:“今天幼儿园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可是老师误会以为是我抢了她的玩具,把我批评了。”妈妈听了之后非常生气,告诉孩子:“你回来和我说有什么用?你在幼儿园为什么不和老师解释清楚?难道还要我现在去找你们老师说吗?你怎么这么让人跟着着急呢?”其实孩子在和家长说的时候已经非常难过,他们自己也清楚应该在幼儿园里和老师说明白事情经过,但是可能没有机会或者是胆小没有说明,孩子心里的难过委屈可想而知,回家和妈妈说是在心里把妈妈当成了一个可以托付的人,所以把内心中最隐蔽、最不想面对的一面展示给妈妈看,期待可以在妈妈这里得到理解、安慰或者是鼓励,可是如果妈妈一味按照自己的标准,劈头盖脸的把孩子一顿训斥,瞬间,孩子的委屈会放大倍数,甚至觉得妈妈不是可以托付的朋友,相反是一个站在他对面看他笑话的一个外人。
在他们觉得困难的时候亲密的人非但没有理解安慰,相反还超级理智的给他们讲解错在哪里,在幼儿园里被老师误会,回到家里也不被妈妈接纳,这时候小孩子有多可怜?妈妈们想过吗?
如果此时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不要难过,妈妈相信不是他抢了小朋友的玩具,有机会和老师说清楚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孩子心里就会觉得这的确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伤心难过,第二天也不会抵触去上幼儿园。
话也可以说的很艺术
我想起前段时间发生在我和铁锤之间的一件事。
“妈妈,今天数学考试了,我得了75分!因为之前在奥数班上老师不要求必须把假分数转换成代分数,所以得数我都写了假分数,错了五道题,扣了25分!不然我就100分了!”放学后铁锤在电话里这样和我说,语气里透着撒娇和调皮。是呀,他知道他什么样的成绩妈妈都不会震怒抓狂,也不会劈头盖脸的训斥,所以他愿意把每天发生的事情告诉我,甚至还有点娇嗔,好像我就得到了这么糟糕的成绩妈妈也不会批评我,这个在同学之中似乎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如果当时我说:“你看平时让你多做题你就是不听,要是多做练习能像今天这样吗?说一百遍都当耳旁风,太不懂事了!”这些语言将会像炮弹一样射向孩子的心灵,他会和一个朝着他发射炮弹的人亲近吗?他会想和自己的“敌人”说心里话吗?
学生的家长很少有谁能够真的做到不在意孩子的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毕竟在这个阶段学习是孩子应尽的义务,是他们的本分,而成绩似乎是衡量学习水平的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所以在面对孩子坏成绩的时候家长情绪有波动能够理解,但是你仅仅是生气愤怒于事无补,毕竟你不能帮着孩子去考场。所以,安抚孩子的情绪是重要的。
我告诉铁锤,这不过是一次小考试,以后自己注意就好。我相信他在学习上的认真态度,认真的孩子肯定会有收获,下一次考试就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我还和他开玩笑说,妈妈的儿子肯定错不了,我看好你呦!顺便问他晚饭想吃什么,吃什么妈妈都想办法做出来。
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不论好事还是坏事,都是亲子沟通的良好契机,看你是否能够艺术的把握分寸和时机。
聆听是家长的必修课
有效沟通有三条原则,聆听、表达和交流。在孩子和家长主动进行交流的时候,可能家长因为控制不好情绪,经常逾越了“聆听”这一环节,直接进行“表达”,并且也放弃了“交流”,讲自己的“表达”进行到底!似乎只有滔滔不绝的说才能够表达自己心中的情绪,似乎只有重复强调那些语言就能够对孩子产生醍醐灌顶的功效,本来孩子的问题是草地上一点小小火苗,他希望妈妈是一丝细雨柔软的将它熄灭,可是妈妈自顾自的“表达”,狂风暴雨般掠过,瞬间将火苗熄灭,同时也伤害了周围的草地,冰冷潮湿久久不能复原。
聆听不是只提供了一双耳朵,需要用心地、细心地、留心地听对方讲述,在听的过程中不要先入为主的在心里对孩子的讲述进行批评,而是让自己全心的去感受孩子当时的经历与感受,在孩子没有讲完之前,不要轻易的打断他们。只有这样,孩子才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内心毫不保留的向妈妈展示,当孩子的情绪缓解之后,妈妈再说出自己的建议,和孩子进行交流。
很多妈妈过于心急,我理解你们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想发现孩子的问题,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必须知道孩子心中所想,所以每一次孩子的主动交流,妈妈都要学会聆听,鼓励他们说出真实的想法,让孩子知道,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妈妈都无条件的接纳他,和他站在一起。
每一个小孩,都曾经把自己的妈妈当作这世界上最美丽、最亲近的人,可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空间,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不再是那个跟在妈妈身后亦步亦趋的小不点了。或许有一天他会告诉妈妈他在幼儿园里一直不吃蔬菜,或许他因为喜欢同学的一支铅笔偷着装进了自己的笔袋,或许是在不该涉及爱情的年纪爱上了某个同学,或许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做妈妈的不要怕,相信你听到的绝不是这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接纳孩子,如果你不聆听孩子的心,或许未来某一天你还会听到更糟糕的消息,而且还不是孩子亲口对你说的。
某一天,当孩子真诚的和你敞开心扉,请妈妈一定珍惜,珍惜眼前这个无助小孩对你的信任,也要珍惜这个难得的亲子沟通机会。一个人在脆弱的时候,最容易将心和你靠近,最容易托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急匆匆的去捂住孩子倾诉的嘴,一味理智的去表达自己的正确态度,忘记去抚慰孩子的心,让孩子在最亲的人那里受到第二次伤害。
如果你不想十月怀胎的孩子和你成为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请在孩子和你倾诉的时候,让他们尽情诉说,千万,记得打开你的心扉和耳朵,记得,不要捂住他们的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