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养 ≠ 撒手不管

(2013-03-18 14:04:00)
标签:

慢养

孩子

焦急

心态

成长

分类: 我心所想

           慢养 <wbr>≠ <wbr>撒手不管

                               图片来自网络

 

 

 

 

 

                             慢养 ≠ 撒手不管

 

 

    这两年,在很多家长中诸如“慢养”、“散养”这类的理念非常流行,思想时尚的父母们很快接受了这个理念,于是不让孩子接触任何与学习有联系的事物,每天孩子的生活内容就是玩,可能别的孩子在学习画画,他的孩子在外面玩;别人家的孩子在弹钢琴,他的孩子在外面疯跑;看着别的小孩和父母忙碌,他们会很骄傲甚至得意的对别人说”我们家的小孩是散养的”,言外之意,家长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成辛苦长空间,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压力,给了孩子一个更像童年的童年。

 

    他们认为养孩子,不着急,该来的总会来。所以,更多的时候,别人在辛勤耕耘,他们用好的心态在耐心等待。

 

 

“慢养”的孩子长大后问题一大堆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信奉“慢养”和“散养”的家长忽然发现事情好像没有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生,他们一直耐心等待的好结果似乎并没有到来。

 

    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发现孩子非常有个性,很难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因为在自己家里他的作息时间是随机的,可是到了幼儿园,吃饭、休息都是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孩子很不适应。尤其是到了小学,问题更加凸显。有的孩子,每天作业都要写到深夜,爸爸妈妈陪着都熬成了黑眼圈。他们抱怨学校太不爱护孩子了,老师竟然那留这么多的作业!问了其他孩子的家长才知道,老师留的作业并不多,因为他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所以课后的习题做的不熟练,同时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学习的好习惯,非常磨蹭,所以别的同学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作业而自己的小孩却需要忙乎到深夜。

 

    崇尚“慢养”的父母们不懂了,我们一直慢养,用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难道错了吗?

 

 

慢养不是放任自流

 

    慢养没有错,但是这些这些家长弄错了概念,他们把“慢养”一厢情愿地理解成为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养孩子,好比是农夫种地。他们会在春天的时候翻地、播种、施肥、灌溉,在夏天的时候每日里清楚禾苗旁边的杂草,保证禾苗吸取最多最好的营养,如果发现了虫子,也要及时捉走,不能让它们对禾苗产生一点侵害。到了秋天,才会有一片丰收景象。

 

    慢养,指的是农夫一样要把该做的工作一一完成,翻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捉虫这些环节每一个都不能落下。之所以说“慢”,是指农夫的心态,他不会因为自己今天做了很多的努力,就希望禾苗特别迅速的生长、成熟,恨不得去“拔苗助长”。相反,他会用一种“慢”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棵禾苗,不去给它们压力,让它们自在成长。而不是完全撒手不管,让老天来养活。

 

 

“慢”是一种态度

 

    在养孩子的时候,我们说的慢养也如此,“慢”是一种育儿的态度,是在心理上的“慢慢来”,而不是四体不勤。

 

    该为孩子做的一切,家长都为孩子做好,但是却不紧紧盯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放松自己的心态,不去盲目比较。因为每个孩子个体都有很大差异,家长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就非要急着在今天问孩子要一个好的结果。如果孩子的表现和自己的预期一旦有点出入,父母又会急得不得了,总是担心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不够好。

 

    每一个孩子都和其他的小孩有很多的不同,甚至和自己父母小时候也多不太一样。养孩子仿佛爬山,我们看的是他最后是不是爬到的山顶,是不是欣赏到了每一个阶段身边的美好风景,而不是一味的看他爬山的速度是不是够快?

 

    父母可以放轻松一点,不必急于一定要马上有成果,因为有的孩子成熟得快,有的较慢,虽然我们在孩子长大后回头看从前做父母的那一段路,都感觉短的好像只是一瞬间,但是真正经历的时候,我们都清楚,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慢养是一种积极的育儿理念,千万不要误解为是撒手不管、任其自然。如果所有的孩子都不需要家长付出精力就能够成长的很好,那么还需要家长做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