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抱怨,才会更幸福
梁小桥
朋友很无奈地和我说自己是个不孝的儿子,因为自己很努力,却总是不能够做到让父母满意。在我看来我的朋友已经很棒了,因为是家中独子,所以朋友即便有自己的住房却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对父母说话很礼貌,每天回家就做饭,如果他不上班就包下了家里的一日三餐。不论出差去哪里,到了后马上给父母打电话,睡前还要再打电话叮嘱一遍水电煤气之类的。我们都说他家没有女孩,他就是货真价实的“小棉袄”了!
可是就是这样的儿子他们而常常不满意的抱怨!
想想现在身边很多老年人常会抱怨自己的儿女。抱怨儿女工作太忙,不能常回家看看;抱怨子女放在孩子上的经历太多,不能给予老人精神上的赡养;甚至看到有些同龄的老人住着儿子买的别墅,和女儿去国外旅游,在心里有很大落差,觉得自己的儿女对自己不够好。
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因为它的博大和壮美,让人迷醉更让人珍惜。但是如果在夕阳美景之中,始终是一副抱怨的心态,恐怕再美好夕阳也变得不美了吧!
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当然不容易,但是不论你多辛苦,我们都要承认孩子长大了,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思考问题。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于社会他多了一份责任,于他的三口之家他又多了丈夫和父亲的两个角色。这些角色占去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是他常常分身乏术。他不仅仅是你们的儿子,也是别人的丈夫和父亲。为了接送孩子方便,他们选择离学校近的小区居住,为了生活得更好,他们要常常迫不得已地加班、应酬。
在我们抱怨他们不像别人的儿女那样让我们住上别墅高楼,也没有带我们出国旅游见世面的时候,请想一下有没有想过我们有没有像有些老年人一样给孩子结婚置房子?有没有为孩子的事业铺平过道路,甚至是为他们带过孩子,接送上学放学?的确我们给了孩子生命,努力抚养孩子长大,孩子赡养我们是应该的。但是赡养也要尽力而为,就好像父母抚养孩子,也同样是尽自己的能力去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环境,而不是砸锅卖铁一家人不吃不喝的养活孩子。
现在生活方式和压力和从前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就育儿理念来说,和从前有着天壤之别。以前每家都有三四个小孩,哪里有什么“早教”、“择校”!几乎是大的看小的,小的捡大的衣服穿,甚至没几个孩子上过学前班就直接上了小学,几乎都是“散养”长大的。我一个朋友家里四个孩子,她说有一天在外面玩得晚了回家发现大门紧锁,房间灯都熄了。原来家里人都睡觉了,因为孩子多也没数一下,父母就直接锁上了大门。她和我们讲这事的时候一直笑,说怎么也要数一下个数再关门呀!现在的孩子可不是这么个养法,几乎每家一个,如果没有老人的家庭就要请月嫂、保姆,孩子几个月后要上价格昂贵的早教,然后上比大学收费还贵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处心积虑的算计着父母的钱袋。接着还要上小学,小学的择校费,小升初以及大家说的比高考还要难的中考。上升学率最高的奥数班,找名校的老师一对一的补课,有过经历的人知道在五年级、初四、高三这三个年级,用花钱如流水来形容也不为过吧!期间家里没有人接送孩子要坐送子车,上看护班,都要不错眼珠地盯着!
记得著名演员张玉华在参加《艺术人生》节目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多体谅孩子吧,他们不容易!从前结婚谁都能有个十平米的房子,现在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光依靠工资,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有个安身之所?一个懂得体谅和理解的老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爱与尊重,同时她也生活的平和、满足、幸福。
活在当下,其实谁都不容易。老人有老人的烦恼,年轻人也有他们的不易,互相支持理解。如果有能力,就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如果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那么就尽情的享受自己的晚年时光。别人的儿子再好再孝顺那也是别人的儿子,是人家辛辛苦苦教育出来的好孩子,和你无关。既然这个人是你的儿子不能改变,那么就要多想他的好处,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他总比那些躺在家里安理得的啃老的儿子强吧!总比把孩子完全交给父母自己一点不管孩子强吧!他没有偷鸡摸狗、作奸犯科,让你在人前能够挺直腰板说话,这也是值得骄傲的吧!他家庭和睦、自食其力,忙里偷闲能够记得打一个问候的电话,这也是一个省心、懂事的孩子吧!
这世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依着我们的意愿生长、存在的,在我们不满意的时候,在我们失望的时候,试着去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或者你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
夕阳是不是美好,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境去观察它。
远离抱怨,你才会更接近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