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清明节,有一天的法定假期,给故去的亲人扫墓,还要陪孩子踏青。
清明每年只有一天,我们要带着晚辈祭奠祖先、缅怀先人。有的孩子很不情愿,他不愿意放弃一天的休息时间去缅怀一位陌生的人物。于是大人很生气,数落孩子不懂事。其实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
常听有些老人担忧地说自己真的百年以后,没有后人会记得。可能自己的子女可能会记得,可是谁能保证孙辈、重孙辈还记得呢?毕竟自己是个普通人,没有建立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也没有什么让后人景仰的。与其让自己一个人的呆在那里,不如将骨灰洒在热闹的江河湖海,即便看不到自己的亲人后辈,也能听到陌生人的欢声笑语,不至于寂寞。
记得有一位把育儿当作职业的父亲在他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片段:他的几个孩子在每天学习前都要到已故爷爷的画像前行礼,感谢他给予自己生命和智慧的指引。可能有的家长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形式,只要心里有,大可不必每天都做。但我个人觉得还真的很有必要,因为很多小孩子他们心里没有。现在有的孩子不假思考就能脱口而出周杰伦的生日和初恋的年龄,却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经历,更不用说祖辈了。我们的祖先,不论他们曾经是高高在上的举人、状元、高官,还是流落街头的小商小贩、流浪汉,他们都一样间接的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所以作为后辈我们的就应该感激,甚至铭记。一个家族,血脉相连、息息相关,每个家族都有他自己的一段历史,时间流逝,很多东西都会丢掉,但是我们血液里流淌的那种家族独有的基因却丢不掉。
作为父母我们更有义务告诉孩子这个家族从前发生过的事情,不是让他们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只是让孩子有一种归属感,在了解中亲近,在亲近中懂得敬重与感激。
清明节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它以流传千年的传统提醒我们要在追思中学习感恩。在今年踏青的时候,不仅要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早春的美景,还要记得给孩子补上感恩这一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