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她的孩子也在上一年级。她说老师在教那首《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将“衰”读成了“shuai”。学过的人都知道“衰”在这首诗里面应该读作“cui”,一声。朋友是中文系毕业的,这个对她来说就是专业。当她给孩子纠正这个字的发音时,孩子却不相信自己的妈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坚信老师说的,绝不会错。
当朋友说起想给老师打个电话指出这处错误,不然孩子会一直把这个错误当做正确的知识,会耽误孩子的。我想起在另一位朋友和我曾经说起的一件事。她看到她刚上大班的孩子在作业本上的一处错误的答案被老师打上了对勾,这是很显而易见的疏忽。当时她想她要把这个问题告诉老师,因为老师这么做会给孩子一个误导,就是那个错误的答案才是正确的。为了的孩子,也为了其他的孩子,她选择找老师谈。老师很年轻,很虚心的承认了自己工作上的疏忽,并向她道歉。她很开心的和我说这件事,为一个年轻老师能有如此好的治学态度而开心。可是没过多久,孩子班里换了老师,新老和师她相处的很好。一次在电话里新老师无意中说出幼儿园里的老师们都说她的事特别多。她听了心里一惊,她从来没有因为孩子一点磕碰而找过幼儿园或者投诉过老师,如果说有,就是那次的作业本事件。
她不是那种心无城府的女人,她也是想了很久,为了她的孩子好、为了别人的孩子好,也为了
那位老师好才选择指出她的错误。现在明白,老师当时的良好态度其实是一种敷衍,在内心里是非常反感,甚至是厌恶的。所以她才会对同事说起那位学生的妈妈多么多事、多么讨厌。她很后悔,她知道如果这个老师讨厌这个孩子的妈妈,又怎么会对她的孩子和颜悦色呢?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孩子上了小学,决不要再做这样看似正确的傻事。如果不喜欢幼儿园还可以换一家,如果是小学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在电话里告诉我的朋友,不要去和老师说。如果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好老师,那还好办。如果遇到我那位朋友遇到的那种老师,我们的孩子的境地就堪忧了。
我也知道要坚持真理,可是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