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猛历史情感杂谈文化 |
分类: 古今多少风流事 |
在乾隆第五次巡游山东时,他同皇后同到曲阜祭孔,并为女儿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而赐给孔府一套满汉宴餐具和六担猴头。乾隆为什么要送给女婿猴头?这里面有什么神秘之处吗?
其实乾隆送给女婿的猴头不是猴子的头,而是猴头菇,今年是农历"猴年",也可以说是猴头菇的本命年,在古代只有帝王家才可享用的珍物现在虽然随便找个超市就可以买到,但关于猴头那些古老神秘的传说,大家就未必知道了。
商代就开始吃能返老还童的猴头菇了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有关猴头菇的记载,较早见于370年前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少。20世纪30年代,《鲁迅日记》曾提到,鲁迅本人吃过他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也是赞美它“味确很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筵宴,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美食皇帝乾隆每天都吃猴头菜为啥不嫌烦
乾隆时期的御膳风味,主要与乾隆本人的饮食习惯有关。从清宫膳食档案中乾隆的日常食单来看,有满菜,也有汉菜;有北方风味,也有江南风味。但不管它什么风味,都必须用上猴头菜。《乾隆四十四年五月节次照常膳底挡》中记载的乾隆日常用膳的食单里,每天都要有猴头肴。
猴头是历代宫廷之供品,它的做法、工艺及鲜美无比的口感、佳味,在乾隆年间发展至顶峰。被誉为“美食皇帝”“长寿皇帝”的乾隆皇帝最喜欢吃猴头肴。一年四季无论到哪里都要带御厨,每天都要吃到猴头肴。
据史料记载,乾隆南巡期间曾到常州,天已午时,常州府已备好宴席恭候,酒席丰盛,唯一没有猴头菜肴,于是乾隆帝便令御厨速做一道猴头菜肴奉上。乾隆对众臣称∶“猴头殊可口,胜燕窝熊掌万万矣,长食轻身延年。”
在乾隆执政期间,东寻盛京,朝圣曲阜,南游苏扬,西歇五台,视察京都……所到之处,膳事盛况空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把专做猴头肴的御厨带到哪里。有认认为乾隆皇帝的健康长寿、睿智聪慧,和他常食猴头肴有密切关系。
乾隆曾举办过创始于康熙年间的“千叟宴”,“千叟宴”本来没有猴头肴,由于乾隆喜欢吃猴头,他便口谕“千叟宴”加入猴头肴。据《乾隆膳席》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香山庆贺皇太后七旬圣寿而赐三班九老的筵席;乾隆丙申年(1776年)平定金川,为皇太后幸宁寿宫而赐有功将军及军机大臣的筵席;乾隆壬寅年(1782年)为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竣而赐总栽、总纂、总校、分校等官员的筵席;乾隆五十年(1785年)举国大庆而举行的“千叟宴”等都有猴头肴。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先后八次巡游山东,主要到曲阜祭孔。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山东节次照常膳底档》,就曾详细记载了乾隆巡游山东时期每日的饮食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乾隆第五次巡游山东时,他同皇后同到曲阜祭孔,并为女儿嫁给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而赐给孔府一套满汉宴餐具和六担猴头。
乾隆时期,是避暑山庄的全盛时期。无论从其营造规模和庄中活动来看,都是最活跃的。乾隆在避暑山庄时,因各处游乐,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他常吃的食品主要有烤鹿、烤豹肉、熏锥、熏兔等野味,也常吃鸭、鸡、鸡蛋、猪肉、羊肉等制成的菜。但他最喜爱吃的就是猴头肴。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和阿哥们在53天中,每日平均食羊27只多、56斤猴头。还经常在筵席时,把猴头赏给外国使节或蒙古王公。
猴头一长就是一对儿原来还有神奇传说
采集野生猴头菇的人发现它有个非常奇特的生长规律:远程成对而生。也就是说,你看到一棵树上有只猴头菇,看清楚它的朝向,往相对的方向仔细看,在不远处的树上必定还能找到另一只猴头菇,这个方法屡试不爽。
据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岁月里,花果山上的群猴没有了依靠,像群没了娘的孩子,失去了往日的欢乐。一对年轻的猴子在没有了欢乐的日子里经常地彼此安慰和照顾,互赠野果、互相抓虱子,一同到溪边饮水,一起在山崖上眺望远方,在他们彼此相望的忧郁眼神中,有了爱的光芒。他们开心的啼叫之声在花果山间回荡。一只失恋的狐狸被嫉妒冲昏了头脑,投诉了他们,花果山看守首领不得已判令他们流放到边塞宁古塔。
他们在茫茫无边的兴安岭林海中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然而,冬天来临了。他们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冬天,他们一点适应准备也没有。过冬的茸毛还没有来得及长出来,大雪已经封山了。他们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还要逃避虎豹豺狼还有狗熊的追杀,只好躲在树上在瑟瑟的寒风中发抖。他们不忍分离,但是也不能蹲在一棵树上。为了好隐蔽,也为了防止其他动物跳上树枝偷袭,他们多选择阔叶树躲藏,尤其是受过伤的或有枯枝的阔叶树上躲藏。他们苦苦地等待春天的到来,可是他们也渐渐地知道他们过不去这个冬天了。于是,他们选择了两棵相距不远彼此可以相望的柞树作为最后的归宿。这两棵树是他们费心多日找到的,一棵树丫被风刮裂了,另一棵的一枝树枝是枯枝,他们躲在受伤的树丫处,一旦有别的动物跳上来树枝就会折断,把它摔下去。
他们两个躲在树上相互凝望,用眼神进行着心灵的交换,他们在寒冷和饥饿中互相守望着,他们在等待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森林里的希望中慢慢地冷下去、冷下去,化作满天的雪花弥漫在兴安岭大森林的空气里、泥土中。
他们永远地去了,他们却又永远的回来了。他们采集天地灵气变作猴头菇回来了。
在兴安岭的大森林里,他们依然相依相伴成对出现,那聪明、智慧、机灵的猴头在林间成双成对、时隐时现。多于栎等阔叶树立木上或腐木上、特别是柞树上栖息,且常蹲于立木受伤处,少停顿于倒木(那里不安全的)。他们总是成对在一起,如果发现一棵树上有猴头,定会在其相对的同种树上也能发现另一只。
以猴头为主药的传统老药方竟然可以治多种肿瘤
猴头白花蛇舌草汤:猴头菇、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各60g。加水煎汤服。本方三物均对实验性肿瘤有抑制作用,都常用于消化道肿瘤(以猴头菌丝体制成的猴头片,单用亦有疗效,可改善症状,或提高免疫力,缩小肿块),故配伍应用以增强疗效。用于胃癌、食管癌、贲门癌和肝癌等症。
来源:饮食保健杂志(邮发代号2-196)
后一篇:【原创】头脑一清醒爱情就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