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天然“烏龍”事件反思

标签:
恆天然媒體國際市場風波純淨 |
分类: 在那遥远的地方 |
恆天然“烏龍”事件反思
作者:葉韜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309/201309042254298006.jpg
平地一聲起驚雷,正當新西蘭人因為恆天然“肉毒桿菌”風波,已經無奈接受“我們已經不是100%純淨國家”這樣的“既定事實”時,就在上個禮拜的這個時候,一個讓大家不知應該笑好還是哭好的重磅消息傳來。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證實,在經過了195次反覆嚴格檢驗後確定,在恆天然被污染產品裡發現的並非此前公佈的有致命威脅的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而是一種叫做Clostridium sporogenes(生孢梭菌孢子)的細菌,這種細菌對人體沒有危害。
什麼情況?這個舉國震驚、舉世矚目、佔據世界各大媒體頭條,勞煩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連篇累牘報導的事件,它,它,它居然是個“烏龍”?!
我們真的可以鬆口氣嗎?
笑比哭好,那不是“肉毒桿菌”,業界還是鬆了口氣。
初級產業部署理總幹事Scott Gallacher表示,這一結果顯示新西蘭和恆天然擁有“堅固而清晰的平台”,“我們的產品沒有問題,可以重新進入受風波影響的海外市場。”
在政府發出聲明後不久,恆天然首席執行官Theo Spierings旋即表態,恆天然非常高興他們的產品沒有對消費者構成“實質性”威脅,也對恆天然產品重新進入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充滿信心。
“肉毒桿菌”風波對新西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警報解除”也讓從事各類國際貿易,尤其是新西蘭和中國之間貿易的出口商們鬆了口氣。
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肉毒桿菌”事件也許會讓新西蘭“因禍得福”,“寧願受損失也要召回,這證明了我們對於食品安全負責任的態度!”
然而,事情真的就是那麼簡單嗎?有時候,理想化過了頭就是天真。“烏龍警報”解除,我們真的能鬆口氣嗎?
貿易部長Tim Groser表示,恆天然集團最初的檢測結果對新西蘭來說“十分難堪”,新西蘭在全球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原本一直是“資源純淨、食品安全”。
中國是恆天然最重要的市場,也是新西蘭最為看重的貿易夥伴。在中國消費者的心目中,新西蘭的形象原本極佳,這種印象不僅侷限於奶製品。然而,一次“烏龍警報”改變了很多東西。
在“肉毒桿菌”事件發生後,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國最重要的官方媒體對此“密集報導”,加上中國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集體“恐慌”,更因為如今正在中國積聚發酵中的“民粹”情緒,“肉毒桿菌”事件在中國被放大了無數倍。即便在已經“水落石出”的今天,人們對此依然充滿疑問。
有意思的是,當初大篇幅報導,就差把“肉毒桿菌”掘地三尺的中國媒體,在事件被證實是“烏龍”後只花了極少的筆墨,極少的版面,做了輕描淡寫的澄清。在中國,業內人士認為,新的檢測報告可以減輕恆天然的“惡名”,但要挽回其形象不太可能。
“這會不會是新西蘭政府公關後的結果啊?”;“新西蘭在下很大的一盤棋,先是謊報,後是烏龍,他們究竟想幹什麼?”;“天下烏鴉一般黑,反正我就是不相信”!
類似這樣的“陰謀論”,比比皆是。
很多時候,信任積累起來很難,摧毀卻只需要一夜之間。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至少在中國,事件對於新西蘭的整體形象已經造成了嚴重傷害,短時間內難以修復。
需要解答的疑問
首當其衝,恆天然全球召回的決定是對的嗎?
不得不說,這也許是恆天然在整個事件中做的為數不多的正確決定。儘管後果一定會很嚴重,但在當時將實情公諸於眾,是一個負責任企業的不二選擇。
但是,這只是恆天然“被逼到牆角”時不得不做出的決定。上週末,電視一台Q&A節目的嘉賓,以及本週三專欄作家Fran O’Sullivan在英文先驅報撰文,提出了更多疑問。問題不僅提給恆天然,也提給新西蘭整個國家:
一、為什麼恆天然會讓細菌出現?
肉毒桿菌也好,任何什麼桿菌也罷,難道不是應該在食品中被杜絕的嗎?儘管沒有“致命威脅”,但生孢梭菌孢子這種往往和腐爛聯繫起來的細菌總不是什麼令人愉悅的傢伙。
如果現在去問恆天然任何高層,他們一定非常後悔沒有在去年三月份第一次發現管道被污染後,就放棄所有疑似受污產品。38噸乳清蛋白也許值不少錢,但和恆天然如今面臨的問題相比不值一提。
三、為什麼恆天然要花那麼長時間完成檢驗?
事實證明,美國實驗室只用了差不多一週時間就得出結果:那不是肉毒桿菌,是生孢梭菌孢子。與之相對應的是,恆天然和AgResearch檢驗時所花的時間實在太長了。
四、AgResearch的錯誤如何解釋?恆天然為什麼沒有將樣品送往其他檢驗機構?
在被證明是烏龍之後,恆天然和初級產業部都在為AgResearch辯解,稱當初在他們那裡送檢的樣品中的確驗出了肉毒桿菌,這也是他們不得不啟動召回的理由。但問題是,其他機構檢驗的195份樣品中都沒有檢出肉毒桿菌,AgResearch當初檢出的肉毒桿菌又從而何來?
五、新西蘭的科研投入亟需提高?
無意冒犯,但195:1的結果不得不讓人懷疑:AgResearch當初的結論是錯的。這個錯誤讓恆天然和新西蘭付出了沉重代價。當然,失誤總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而對一線的科研人員也無需太多苛責,但新西蘭作為一個農牧業大國,相關領域的科研檢驗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