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哲夫NZ
哲夫N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080
  • 关注人气:20,5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2013-07-01 07:50:17)
标签:

汉语

怀卡托

英语

交流

新西兰

分类: 见闻/图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来源:天维网 日期:2013-07-01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对22岁的怀卡托大学学生Sarah Thomson来说,周二和周四是她每周最期盼的“美好时光”。每当此时,学校里的“汉语迷”们就会聚在一起,一起看上一部中文电影,学习几个网上最近走红的中文流行词,交流交流彼此学习汉语的心得和进展……

 

Sarah Thomson很享受和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扎堆”的欢乐时光。从2010年动身前往中国担任英语教师一职、自此爱上汉语以来,她眼看着怀卡托大学的“汉语角”从无到有,再到如今成为学校里最走红的社团之一。“和他们在一起,让我觉得学汉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Sarah在哈尔滨

 

因为好朋友,爱上学汉语

 

若非事前已然得知Sarah Thomson是个地地道道的Kiwi姑娘,仅靠电话那头传来的悦耳声音判断,你很难相信,说得如此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的女生竟然是个外国人。

 

如果你此前关注过“汉语桥”新西兰赛区的比赛,那么一定会对这个笑容热忱阳光开朗、说得一口流利汉语的Kiwi姑娘印象深刻。在2012年的比赛中,她拿到了新西兰赛区的冠军,并代表新西兰“出征”长沙。

 

说起她的“汉语缘”,还得从2010年她动身前往中国,担任英语老师说起。

 

2010年,正在怀卡托大学攻读英语文学的Sarah Thomson得到了一个前往中国担任中学英语教师的机会。思考再三之后,她决定,试试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Sarah和平谷的孩子们

 

2010年1月,年仅19岁的Sarah Thomson离开家,降落在热闹的中国。在最初一个月中,她被“发配”在北京平谷的一所高中教英语,随后不久,她又被“调配”到了北京市第39中学。正是在那里,她认识了一批“改变她人生”的好朋友。

 

他们有的是学校的工作人员,有的是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下课后会带着Sarah Thomson四处“游荡”,带她体验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北京城。

 

由于他们大多不会说英文,Sarah Thomson开始试着学说汉语,渐渐的,她开始感受了说中文的快乐——“当你可以用汉语和别人交流、买东西、搭讪、出门旅行的时候也不会再觉得语言是一种障碍,那样的感觉真的好极了。”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Sarah和她的“中国亲人”

 

2010年7月,Sarah Thomson结束了交流项目,回到新西兰。很快,Sarah Thomson发现,自己非常挂念在中国的朋友们,因此她一直想方设法与中国的朋友们保持联系,也正是因此,在回到新西兰后,她更加勤力地练习中文,中文也越说越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因为中国的这些好朋友,才爱上汉语的。”

 

 
爱上汉语,办起“汉语角”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倒也不是没有觉得汉语太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对外国人来说,中文的发音系统和方式和英语完全不同,想要发出某些音节往往需要加倍的练习,而在没有练习“到位”前,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因为担心丢脸而不敢张口说话。

 

而这也Sarah Thomson曾经遇到的最大困境。

 

“时间一长就会发现,不仅新学的没练会,以前的也忘了。”Sarah Thomson说,在自己的“低潮期”,最要感谢的就是她的“语伴”了。“我说不好汉语,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的时候,她一直鼓励我,给我信心,把那个坎儿过了,就发现自己又充满了动力。”

 

就这样,在自己的努力和好朋友的鼓励下,离开了中国的Sarah却并没有放松汉语的学习。2011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了“汉语桥”新西兰赛区的大赛,虽然没有拿到冠军,却成功获得了前往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一年的奖学金。

 

就这样,2011年9月,Sarah再次回到中国,开始系统地学习汉语。2012年,Sarah再次报名参加了“汉语桥”的比赛,并一举夺冠,最终代表新西兰前往中国,参加了在长沙举办的世界总决赛。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arah和“汉语桥”比赛的参赛选手们同游北京

 

“有时候我还会在网上看那时候比赛的视频,觉得自己改进的空间还很大。”说起自己被记录在底片上的那段青涩时光,Sarah忍不住朗声大笑了起来。尽管在这次高手如云的比赛中并没有拿到冠军,但却结识了很多朋友。

 

比赛结束后,Sarah再度回到新西兰,继续完成在怀卡托大学的学业。而当时,说汉语已然成为了她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初我给自己找了个语伴儿,我跟她练英文,她和我练中文,后来慢慢又认识了一些学汉语、想要练习中文口语的朋友,我就想,在中国的不少大学都有‘英语角’,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办一个‘汉语角’呢?”

 

说干就干,怀卡托大学的“汉语角”就这样渐渐成型。社团成立初期,固定会员只有几个人,也没有所谓的固定活动,“感觉更像是朋友在一起聚会。”

 

从在学校里“默默无闻”到成为最炙手可热的社团之一,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当时我们也在学校做了不少宣传,但这两年来,想要学汉语的人也确实越来越多,社团里的人也逐渐越来越多。”

 

如今,在Sarah、Annette Chew和其他几名同学一手创立的汉语角已经吸引了超过30名固定会员,每周二和每周四则是他们的固定活动时间,而Sarah还和Annette Chew一道承担起了“编撰教材”的重任。“我们的活动内容其实蛮好玩的,我们会教大家一些比较有趣的词汇和结构,还会有一些刚刚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

 

新西兰萌妹子的“汉语缘”

怀大“汉语角”的成员们正在学习汉语


只要能和汉语“有点关系”

 

如今,Sarah Thomson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怀卡托大学的学生,但她的“中国梦”却并没有结束。现在的Sarah Thomson仍然会听很多中文歌,阅读大量中国新闻,“skykiwi也是我常常看的网站哦!”说罢,她在电话那头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她喜欢听齐秦、张学友的歌,不久前她才看完了中国电影《人在囧途》,“我觉得很好看啊,特别好笑。”

 

Sarah Thomson说,自己现在正在攻读第二个本科学位——法律。她喜欢自己的专业,也希望能够以此为职业,但是她又希望自己日后的职业能够和汉语有那么一点点关系,“比如为汉语客户服务,或者是专门去做一些中新文化交流的志愿者,我都会很开心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