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蘭人肥胖堪憂

(2013-05-27 11:02:40)
标签:

血管疾病

肥胖

體重和身高

世界衛生組織

肥胖困擾

分类: 新西兰印象

 

新西兰人肥胖堪憂
 作者: 康妮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305/201305241451294893.jpg

 

 

  新西蘭成年人的體重在全球50個國家中排列第二位。日前,一家醫療健康機構對於新西蘭人的健康狀況提出了警告。

  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新西蘭成年人的平均體重約為81.3公斤,只比美國人的平均體重稍微輕一點,美國成年人的平均體重為82.7公斤。

  這些體重數據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的一項調查。

  這些數據調查不包括太平洋國家和地區,那些國家的情況更加糟糕,肥胖率是許多西方國家的兩倍以上。

  在另一項統計數據裡,則顯示新西蘭女性的體重排名世界第六位,平均體重為74.6公斤,新西蘭男人的體重排名為世界第8位,平均體重為88.54公斤。

  儘管這些來源不同的數據略有差距,但是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新西蘭人的肥胖率在不斷升高。

  在這個肥胖列表裡,就有毛利黨聯合領袖Tariana Turia,我們都知道,她一直在跟她的體重做鬥爭。她說:“全世界都在跟肥胖做鬥爭,這是一個嚴重的世界性的問題,我非常不願意看到新西蘭拿到這樣一個亞軍。”這位深受體重過重之苦的毛利領袖在2009年曾做過一個減肥手術,減重35公斤。

  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是肥胖主因

  喜歡喝啤酒、在麵包上塗厚厚的奶油、吃薯條、炸雞等,毫無疑問,這些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很多人運動量不足,整天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也會導致肥胖。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正在使肥胖症快速蔓延,死於糖尿病、中風、心臟病和癌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一位專家說,除非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否則新西蘭醫療服務系統為治理與肥胖有關的疾病而支出的成本將大幅上升:患有II型糖尿病的人數已經大大上升;更多的人中風、患心臟病或失明。

  一項研究顯示:與20年前相比,如今人們吃得更多。人們腰圍變粗與餐碟尺寸變大和食物份量增加有關。通過對比發現,在吃早餐時,人們比20年前多食用了20%的脆玉米片和牛奶。
 
    而從盤碟尺寸來看,裝橙汁的杯子尺寸比20年前大了40%,這會使飲用者多攝入50卡路里的熱量。如果一個人每天都這樣喝的話,那麼一年以後他將增重5斤。
 
    另外,人們的午餐和晚餐食用量也增多了,他們吃的水果沙拉份量比20年前多了50%。研究還發現,提供的食物越豐盛,人們吃得就越多。用大尺寸盤碟就餐時,人們會吃得更多。調查發現,餐飲業使用的盤子標準尺寸普遍增大,這使所盛的食物份量增加了25%。

  不僅僅如此,時尚產業為了使女性們感到舒服一點,而悄悄得提高了衣服的號碼,也就是說,同樣是10號衣服,現在的10號衣服比以前的10號要大上許多。

  亞裔肥胖症日趨嚴重

  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導致很多種疾病。肥胖會增加罹患II型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目前面對這種危險的增加人們似乎束手無策。

  在新西蘭,不同的族裔肥胖症的比率也不同,在某些族裔中更加嚴重。太平洋島裔的肥胖率最高,62%的成年人都體重超標;毛利人是44%;歐裔占26%;亞裔最低,為16%。

  生活在貧困地區的人,肥胖率也比較高,占40%,相比之下,較為富裕地區的人們肥胖率為23%。

  然而,儘管排在最後,如今新西蘭亞裔的肥胖比率也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增加。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專家們認為,肉類飲食的增多、汽車使用的增加以及體育鍛煉的缺乏,這些更富足的生活方式是造成亞裔肥胖的罪魁禍首。一位專家說:“亞裔原本是最瘦的族裔,但是如今也迅速地追趕其他族裔。
 
    令人不安的是,這一切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的。”亞裔新移民在原居地的飲食一向清淡,但是在新西蘭由於飲食的改變,很多人也趨於肥胖。調查顯示,很多華裔在新西蘭的體重比在原住地增加了5公斤,其主要原因是飲食結構的改變造成的。

  令人更加擔心的是,跟歐裔相比,亞裔更加不喜歡運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亞裔天生苗條,但是後來居上的胖子也不少。懶散、不運動的習慣使亞裔很快就喪失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兒童和婦女也面臨肥胖困擾

  兒童肥胖症已成為嚴重的新西蘭社會問題,給許多家庭帶來很大困擾。澳洲著名糖尿病專家齊邁特說,肥胖兒童長大後更容易得慢性疾病。

  兒童體重超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炸雞、炸薯條、碳酸飲料等快餐等對兒童的危害,體力勞動的減少,運動的減少,經常坐車和長時間上網,對於兒童的影響不僅限於心血管等疾病危險因素,還將會直接導致一代人的身體素質下降。

  現代醫學證明,除了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以及腦血管意外,對女性而言,還有一些常見的婦科疾病也與肥胖關係密切。
 
    如多囊卵巢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或閉經、多毛、痤瘡及雄激素水平增高,此病在育齡期婦女中發病率很高;又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以及乳腺腫瘤等,也與肥胖症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由此可見,肥胖已不只是影響美觀的問題,它還給女性的生理甚至心理帶來很大的影響。肥胖的媽媽更容易生育肥胖的孩子,肥胖兒童長大後更容易得慢性疾病,這可能會使他們壽命減短。

  奧塔哥大學(Otago University)高級研究員Rachael McLean博士認為,新西蘭的衛生系統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越來越多的肥胖症患者帶來了很多嚴重的病症。
 
    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醫療系統的不堪重負。她敦促政府盡早以社區和學校為基地,提供更多的健康活動和營養餐計劃。目前,政府的新營養計劃重點是針對母親和嬰兒。

  而政府在明年的財政預算上將額外支出$1000萬,專門用於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篩查,並提供更多的“綠色處方”,鼓勵患者更多地參加運動和鍛煉,以及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數據

  全世界有10億成年人超重,其中3億屬肥胖人群。

  瑙魯(Nauru) 79%的成年人肥胖。

  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75%成人肥胖率。

  法屬波利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 41%成人肥胖率。

  美國肥胖率為34%。

  新西蘭肥胖率為28%(2011/12年的健康調查)。

  
肥胖因子

  一位英國科學家宣佈,他們發現人們的遺傳基因與肥胖之間的確存在聯繫,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吃同樣的飲食,有些人“注定”要胖起來,而其他人卻一直保持身材苗條。
 
    研究人員對人體內一種名為FTO(即英語“胖子”的縮寫)的基因的變異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如果人體內攜帶一個這種FTO變異基因,那麼這個人比其他人肥胖的幾率就提高了30%。
 
    好消息是科學家們也許可以找到肥胖症的疫苗,只要打一針就可以解決問題。壞消息是既然肥胖是天生的,那麼很有可能後天做什麼都無法改變。

  如何評估自己的體重指數

  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衡量人的體重高低的數值。其計算公式為: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體適宜的BMI範圍應在18.5至25之間,BMI在25至29.9間為超重,大於30則是肥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