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紐西蘭食品安全
标签:
财经食品安全新西兰 |
分类: 新西兰印象 |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203/201203301407342361.jpg

張建武先生(右)原是中國進出口食品檢驗行業的專家。圖為記者採訪張建武先生
食品安全一直是本地華社非常關心的問題,對於有些華人移民來說,紐西蘭安全的食品甚至是他們決定移民此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食品安全沒有“百分百”
張建武先生移民紐西蘭之前在中國的進出口食品檢驗行業干了大半輩子,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因此記者首先採訪了他。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出生於青島的張建武從中級醫專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醫學檢驗師;接著又來了一個“大拐彎”,進入了當時的南京炮兵學校,畢業後成了大西北一個高炮團的見習指揮員;退役後張先生回到青島,進入了當時的市衛生防疫站食品檢驗科,正式進入了食品檢驗這一領域。
1989年張先生赴北京醫科大學營養和食品系深造,畢業後進入青島口岸檢疫局食品實驗室工作,後來又擔任該實驗室的主任,張先生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近20年,在食品檢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常常作為權威專家到全國各地指導食品檢驗工作。
張先生說自己在移民之前就與紐西蘭有了“淵源”:1995年,他在進口自紐西蘭的Gala蘋果中檢出了“對硫磷有機磷”農藥殘留(對硫磷俗稱“1605”,是一種高毒農藥,常被用於棉花、水稻和果樹的殺蟲,中國在2002年起禁止在果樹上使用這種農藥);1996年,張先生又從一批來自紐西蘭的青口貝中檢出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當時新西蘭出口商對此都覺得難以置信,並專門派出兩名代表去中國進行驗證。
張先生說90年代從紐西蘭進口的食品非常少,因此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這兩次食品衛生問題從專業角度來說已經不是小概率事件,他說:“我舉這兩個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在這個商品化和全球化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的食品安全可以是無懈可擊的。”
談到紐西蘭的食品安全,張先生說:“以我這兩年在紐西蘭的觀察體驗,紐西蘭的食品安全甚至要比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韓國和日本好得多。”
張先生說雖然中國在10年前就明令禁止使用666粉,但是仍然有人偷偷使用,這種情況在其它國家也難以完全避免,他說:“我在80年代時從美國進口的小麥中檢出了DDT,後來我問美國代表團:『你們不是從50年代就禁止使用DDT了嗎?』對方回答我:『不能避免有人仍在偷偷使用』。”
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中的誤區
談到本國的食品安全,張先生說他發現很多人的概念中有一些誤區,例如:
一、紐西蘭使用的是高效低毒農藥。
張:紐西蘭因為雨水多,很容易將噴灑在植物上的農藥沖走,這樣不但起不到殺蟲效果,而且污染了環境,因此必須使用高效高毒性的脂溶性農藥,有時還必須同時使用一些助劑,使農藥更好地沾附在植物葉莖上,延長防蟲期。
二、紐西蘭人吃水果不但不削皮,甚至不洗。
張:其實這是風險性相當高的,因為這樣不但可能吃下一些化學性殘留,而且可能遭到大腸桿菌等細菌的感染,去年歐洲就爆發過蔬菜大腸桿菌感染的問題,我們沒有必要用健康來冒險。
不過張先生認為紐西蘭大部分地區夏季溫度並不是很高,病蟲害本來就少,而且因為紐西蘭的蔬果生產專業化水平高,因此在農藥的濃度、用量、使用期等方面肯定有很嚴格的控制,我們對於農藥等化學性殘留的問題應該不必感到擔憂。
根據張先生多年的食品檢驗經驗,植物性食品中蔬菜比水果的問題要大,因為水果通常有果皮保護,也更適合長時間運輸;相對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則問題出得更多,例如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牛肉、雞肉就不斷出問題,包括瘦肉精、抗生素、生長激素、農藥和獸藥等的殘留以及瘋牛病等問題,張先生說美國“盛產”胖子,這與其肉類食品中殘留的用於牲畜催肥的一種叫“己烯雌酚”的化學品是不無干係的。
各個國家對於進口食品的檢驗制定了不同的程序,張先生介紹說,根據中國的規定,進口食品第一次進口屬於“必檢”,沒有問題則列入“抽檢名單”隨機檢驗;某個食品一旦被檢出問題,則會被列入黑名單,其後進口的三個批次都要接受檢驗,如果三次均合格,則重新回到“抽檢名單”。某種進口食品一旦三次上黑名單,那麼就會被判“死刑”,不再獲准進口。
食品安全:“主流食品”Vs“特色食品”
農林部去年年底剛剛完成一項為期5年的日常食物安全研究,研究涵蓋了紐西蘭123種最普通的食品。研究人員將本國人口分為8個年齡段,並按照各年齡段的飲食習慣擬定了多種多樣的日常食譜,所有食物都按照正常程序準備或者烹調後才進行化驗,以檢測不同年齡層的人每天攝入的食物中化學殘留、營養成分(如鈉)和重金屬的量是否超標。
此次對像調查的是紐西蘭的一些主要食物品種,那麼進口食品,尤其是華人習慣食用的那些食品和調味品等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紐西蘭食品安全局的網站上列出了進口食品所需符合的標準:
1981年版《食品法》;
澳紐食品聯合標準;
其它的紐西蘭食品標準,包括“高風險食品”標準;
根據《食品法》制定的所有其它法規。
本地的食品進口商在進口食品時需要經過哪些檢測程序呢?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電話訪問了太平貿易有限公司(Tai
Ping Trading
Ltd)負責進口業務的June。
June說在進口紐西蘭的食品在包裝上首先需要有完整的成分標籤,在進口過程中主要會面對農林部和食品安全局的檢驗,前者著重點在保護紐西蘭的生物安全,後者主要關注進口食品的安全。
June介紹說紐西蘭食品安全局是兩年前從原來的衛生部獨立出來的,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部門,從人手到資源也比不上農林部。June說在該公司進口的食品中,食品安全局比較關注魚罐頭,例如沙丁魚罐頭就會逐個批次檢測,看其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他們也會檢測冷凍水產品的重金屬含量。
華人比較關心的還有進口的小包裝零食和調味品等,對於小包裝零食,食品安全局主要檢查其包裝、標籤和保質期等;在調味品中,就記者舉例的醬油產品,June介紹說兩年前每進口5個貨櫃會抽檢一次,現在所有的醬油產品已經不用再檢驗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