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申請也玩“嫌貧愛富”?

标签:
申請移民政策新西兰先驱报 |
分类: 留学移民 |
移民申請也玩“嫌貧愛富”?
来源:新西兰先驱报 作者:葉韜
http://www.chnet.co.nz/UploadFiles/image/201203/201203051407197545.jpg
總體來說,紐西蘭算是一個移民國家。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從世界各地“招募”的移民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貢獻了這裡急需的技能和經驗。可以說,在這樣一個“全球經濟寒冬”裡,紐西蘭沒有像很多歐洲國家那樣沉淪,移民功不可沒。
然而,就像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其他移民國家一樣,移民的大量湧入也給紐西蘭社會帶來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比較典型的有:很多新移民由於語言、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劣勢,無法在當地找到工作,無法為國家納稅或為社會做其他貢獻,而不得不依靠福利生活。
移民政策醞釀改變向富人傾斜
本周,一份國家黨政府的移民政策文件被媒體披露,這一文件的中心思想剛好折射出前文所描述的困惑。據悉,這份文件是通過反對黨工黨流傳出來的。按照紐西蘭的信息共享法規,國家黨政府必須將文件內容告知工黨,而工黨顯然認為可以在這個敏感的問題上做點文章。
按照這份文件,本國的移民政策,尤其是家庭團聚類別的移民政策正在醞釀改變,可能會實施雙軌制的移民政策:
1、將家庭團聚移民(父母類)的申請者分為兩個類別;
2、如子女或擔保人屬於高收入階層,或申請者本人可為紐西蘭帶來投資的,被歸入第一類別;
3、如子女或擔保人屬於低收入階層,同時申請者本人也不存在投資紐西蘭可能的,被歸入第二類別;
4、第一類別申請者的家庭團聚移民申請將被列入快速通道;而第二類別申請者的審批速度將被大大放緩;
5、第一類別申請者無論其不在紐西蘭的其他成年子女是否與其在同一國家居住均不影響申請;而有成年子女與其在同一國居住的第二類別申請者,將不具備申請資格。
其他的重要變化還包括:
1、擔保父母移民的子女擔保期延長至10年(目前為5年);
2、獲批後的父母不再被允許攜帶未成年子女移民;
3、英語能力不夠的父母,需要預付英語培訓課程學費;
4、取消兄弟姐妹及成年子女的家庭團聚移民類別。
這份文件沒有透露究竟家庭收入達到什麼水平才能被歸入第一類別,也沒有定義“對紐西蘭的投資行為”,可見,這還是一份停留在調研階段的文件。
為什麼找家庭團聚類開刀?
根據以上信息,醞釀中的政策傾斜主要體現在家庭團聚類別上,尤其是父母投靠子女。改革矛頭直指這一類別,顯然是有目的性的。換句話說,這是特別選擇家庭團聚類移民開刀。
紐西蘭的移民類別主要分投資移民、技術移民和家庭團聚類三種,而家庭團聚類又分夫妻/伴侶、父母、家庭成員(兄弟姐妹或成年子女)等幾個類別。
對投資移民來說,移民局在審查已經對申請者的家庭財產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對於這一類別的移民能夠帶來什麼樣的資產也是心中有數。可以說,這個類別中都是富人,“嫌貧愛富”也無從談起。而技術移民吸引紐西蘭的是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夠通過申請的一般也已經掌握了相當不錯的語言能力,有的甚至已經在本地找到工作。
而家庭團聚類移民的申請者則多為年紀較長的老人,除非來自英國、南非等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屬於這個類別的老人們的語言能力相對較差,因為年紀大、本地工作經驗欠缺的關係,在紐西蘭找到工作機會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新一任的移民部長Nathan Guy表示,紐西蘭需要有技能及可以給國家帶來貢獻的移民,“我們希望新移民至少可以做到『自給自足』,而不是一來到這個國家就直奔工收局申請福利!”
工黨的移民事務發言人、國會議員Darien Fenton則諷刺說,新政策充分顯示了國家黨的價值觀——“錢就是一切!”,她說:“這對於本國數千名正在熱烈期盼和家人團聚的新移民來說是一個巨大震撼。尤其是考慮到政府對Kim Dotcom這樣的億萬富豪授予的特別待遇,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愈加強烈!”
七成網民支持:我們已無力負擔
這一消息見報後,無論在本地社會還是紐西蘭華社,都引起不小反響。一份由英文先驅報發起的網絡民調顯示,大約七成網民支持這一改革。
一位自稱“Norman”的網民稱:“紐西蘭需要我們所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移民,我們需要能講英語的,受過良好教育的移民,給國家帶來技能、資金或價值觀。讓富人來,這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任何國家都會這樣想,不僅如此,我們還要讓這些富人熱愛這個國家,讓他們以此為家。”
署名為“Phil”的網友對於工黨提出了質疑,他說:“請問Darien Fenton到底歡迎什麼樣的移民,難道我們想要那些永遠領取失業救濟的新移民嗎?我們已經無力負擔了!”
“NZ Tigress”說:“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在申請之前請證明可以說英語,可以找到工作,可以養活自己的家庭!”
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網民“Nigel”指出:“用富裕來衡量是錯誤的,紐西蘭需要的是有技術、有能力、工作努力、願意吃苦的新移民。
至於富人們,他們很有可能是把這裡當做一塊什麼跳板,或者只是拿到了身份後就回去了!”
網友“BB”表示:“很難想像最終紐西蘭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如果我們吸引都是富人,那未來誰去做那些體力活呢?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對新移民家庭申請福利方面作出一些限制來改變一些什麼…”
甚至有人以Darien Fenton的名義發言:“財富絕不能作為唯一的審查標準,更重要的是能否融入。我認識不少很富有的新移民家庭,他們的父母來到這裡後,因為完全不會說英語,完全不能進入社交活動而幾乎與主流社會隔絕,這樣的富人又能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呢?”
家庭團聚、共敘天倫的意義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截止今年1月31日的12個期間,紐西蘭錄得了2001年8月份以來最大的移民人數負值。由於大量紐西蘭人奔赴澳洲,這一時期紐西蘭的移民人數增長數為負3134人。吸引更多的高素質移民加入,仍然是關係紐西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儘管新移民政策目前仍處早期調研階段,但從輿論反應來看,應當說具備了相當的民意基礎。作為紐西蘭新移民的重要組成部份——華人,我們必須及時關注和思考這一問題。
任何國家都希望看到新移民能夠融入當地文化,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為此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也無可厚非。新移民所能做到的,首先就是儘快讓自已,同時幫助自己的家人加快融入的步伐,打消社會對此的疑慮。我們是這個社會的新成員,入鄉隨俗,按照這裡的固有方式和做法行事,這是所有移民社會對於新移民的最低限度的期待。
同時,我們也必須提醒主流社會,這一政策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反效果。
很多華人選擇移民都是為了過上安定、舒適的生活。而華人都非常講究親情,家庭團聚、共敘天倫正是我們所嚮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如果因為我們的父輩語言不夠好,或者我們的收入不夠“高標準”,便影響了他們申請團聚移民的機會,有可能會大大降低決定移民的積極性。如果說對於投資移民來說,這方面的顧慮還比較少的話,紐西蘭社會最緊缺的技術移民則對此尤為在意。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群是目前技術移民的主力軍,而來自中國大陸的這一年齡段的人群又通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向心力更加強烈。如果最終可能和自己的父母天各一方,無法團聚,那移民的意義可能會大打折扣,子女們作出的移民決定甚至有可能不被家庭支持,不被父母祝福!
前一篇:移民法倾向有钱人
后一篇:新西兰到美国留学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