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民众相

(2010-06-16 09:23:15)
标签:

留学

民众

艺术品

落差

小店

分类: 留学移民

移民众相

  时间:2010-06-01 08:30:22    来源:http://blog.sina.com.cn/tthhxx  作者:阿拉
 

 

听着各界华人诉说着移民后的各种不同的境况很有感慨。宽慰朋友们,可却很难忘却这些无奈的声音,深感人生的五味杂陈。就想说给这里的朋友们听听,或许能给人们一些提示。如有雷同,千万别对号入座

 

孩子是移民路上的首要问题。

 

选择移民的人中,有不少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一方面是移民后孩子的教育费用会少很多。新西兰,其国民都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到18岁,上了大学不仅学费比海外留学生低很多,还可以申请低息或无息的学生贷款,并享受学生津贴。毕业后年工资不超过3万纽币的,可暂时不用还贷款。相比中国目前昂贵的教育费用,这无疑是一大长处。

 

另一方面,许多新老移民都希望孩子能接受西方教育,能在自由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但恰恰是这东西方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成为移民路上最坚定的牵动力。

 

我认识的这位老移民是N年前到的新西兰。当年来的时候儿子就自己背着小书包来了,书包里装满了中文课本和故事书。

 

没多久孩子说话、写字成了一半中文一半英文,接下来是只读不写,到后来中文书也不看了,每天只看英文书,学中文只是用来应付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

 

除了中文水平的差异,其他科目也存在不同。新西兰小学的教学内容简单,小学三年级还在练习加减法,四五年级才学习乘除。

 

新西兰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每天晚上的功课不用做到睡觉时间还做不完;每个学期没有正式的考试,只有随堂的测试;在老师眼中,学生永远都是“最好的”;上课时不用背着手;如果今天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可以一直把课程进行下去。

 

小学里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老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即使初来的中国孩子不懂英文,但自由的空间足以让每一个来自国内严格教育下的孩子从第一天起就喜欢上这里。

 

如果你要问他哪里的学校好?几乎新老移民的孩子们会异口同声:“我喜欢这里的学校。我想在这里上学。”

 

孩子是无辜的,天真的。大人是艰辛的,矛盾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7b9a20100j5ei.html) - 移民众相_阿拉_新浪博客

来到异国他乡,面临的是语言交流、找工作、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生活习惯等等的问题。可想而知,有多大的压力。

 

有一位在国内已经是BEIJIN某大学副教授的先生,来到这里后开了一个艺术品小店,年收入据自己说只能解决温饱。与他们家聊的最多的是他的太太,一位很有教养的知性女性。

 

见面就是这个内容,最初是在电话里面说:我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幸福,老公来到这里以后,感觉落差很大,从一大学教授混迹到一个艺术品小店主。每天大呼小叫的:“你看电视里面,中国人多多呀,多热闹啊!你看这里,大街上连个人都没有,好朋友和亲眷都在国内,这里有什麽意思啊?”

 

而孩子却说:“你看中国那么多人,多可怕呀,会不会有踩踏事件啊?这里多好呀,人又少、空气又好,学校的学习也不紧张,老师也好!”

 

她接着说:你说叫我怎么办啊?跟老公回国吧,老公的问题解决了,可是孩子不愿意回去,他还小又不能自理,哪怕等到他大一些了,能够自理了我们两人再走也行。

 

看来是等不到了,今天一大早就听见老公在嚎叫:“你看看,你看看,人家不如我的都已经评上正教授了,我才是个副教授。你看看,人家又出了什麽科研成果,而我却在这里混迹艺术品小店的老板,赶快回去回去。”

 

大周末的把孩子和我都给吵醒了,这日子怎么过呀?这里有这里的好,孩子上学,全家看病都不花钱。可是让老公闹得一天也没有平静的日子过。

 

那天我上街办事情,路过他们的艺术品小店就进去看看他们。只有太太在忙进忙出。

 

看见我来了,赶快拿了张凳子给我坐下说:“老公三天两头的回国,在这里呆不住,要不就到处旅游,说不定那天这个小店就关门了!”

 

她正说着,我背后来了一句男声:“艾拉来了?”是她老公来了,接着我和他就聊了起来。

 

他低着头说:“在这里很寂寞、落差太大”。

 

我说:“听说你想回去?家里房子还有吗?工作还能找到吗?国内对海归已经不那么感兴趣。”

 

他说:“是的,想回去。可以回到原大学教书,想评个正高教授,家中房子还有。喜欢热闹,哪怕在大街上看见打架都稀奇”说到这里,眼睛露出孩子气的闪亮。

 

我说:“那他们娘两个怎么办?你应该是有责任的。”他说:“是的,三口人是应该在一起的,现在还不知怎麽办好。”

 

不归的移民之路。这是一个无法用好与不好来判断的生活,就像人们把婚姻形象地比喻为脚上的鞋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而移民之路,是彷徨还是意气风发?只有走在这条路上的人才能体会。

 

我要说的是:移民不是对每一个人都合适,要慎重考虑而行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