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辽西木偶戏叫好!(组图)
辽西走廊是连接关内与关外的重要通道,锦州在其核心位置上,融合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辽西木偶戏便诞生于此,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
小学二三年级时,我看过一出木偶剧《三打白骨精》。一个个木偶被细丝垂吊着,在舞台上或前后行走,或左右奔跑,或上下翻跳,夸张的形象、灵巧的动作、幽默的表演,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多少年后仍那样生动鲜活。
最近,我重温了少年之梦,观赏了木偶变脸和木偶书画的精彩表演。我少了幼稚的好奇,多了理性的赞叹。
木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的春秋战国年代坟墓中大多都有偶像,它们该是木偶的前身吧?我还猜测,木偶该是由个体表演发展为群体表演(即木偶戏)的。
木偶戏有诸多流派,辽西木偶戏为其中之一,且远近闻名。
辽西走廊是连接关内与关外的重要通道,锦州在其核心位置上,融合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的辽西木偶戏便诞生于此,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
资料介绍,辽西木偶戏的创始人为蔡大田(蔡万荣)。他1899年出生于锦州,系民间艺人、雕刻家。他设计制作的木偶剧《嫦娥奔月》,雕刻的《苏三起解》、《猪八戒背媳妇》、《小放牛》等制作精良,令人叫绝。
关剑青是辽西木偶艺术表演的主要传承人。他出生于1926年,系民间班社悬丝木偶艺人,代表作为《平顶山》。他长期在民间卖艺。1948年东北解放后,当时的辽西文工团将漂流在外的关剑青接回了辽西省会锦州,并组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木偶剧队——辽西文工团木偶剧队。1953年1月,该队23名队员奉文化部调令赴京,从此才有了中国木偶艺术剧团。
辽西木偶艺术的另一位重要传承人是索万金。自20世纪50年代起,索万金开始对国内外的木偶结构进行了广泛研究。1958年,他把捷克式“单脖签”改成“双脖签”,使木偶表演更加细腻逼真。1972年,他发明了“活手轴簧”,革新了木偶手指的伸张制作。1980年起,他采用软体泡沫海绵代替木制偶身,使木偶表演更加柔美。此后,他又经过反复试验,在金属操纵杆上安装了机关,操纵木偶在空中自由飞舞、撒花、倾倒花篮。
如今,辽西木偶戏已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任锦州市木偶团团长王娜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辽西木偶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木偶团表演的木偶戏《飞天》、《小放牛》、《鳗鱼舞》、《腿的故事》等,深受大小观众喜爱。其中,《飞天》荣获全国木偶皮影比赛“金狮奖”,《腿的故事》荣获辽宁第五届艺术节金奖。王娜表演的木偶变脸和木偶吐火,也成了新绝活。
从诞生到成熟,辽西木偶戏一直在继承中寻求创新,行进在中国当代木偶艺术的前列。正如有评论所称:“辽西木偶艺术融雕塑、雕刻、美术、头饰、服饰等艺术于一身,具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舞台装置等多重性。它把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与木偶操纵表演有机结合,成为了典型的跨越语言障碍的表演艺术。”
辽西木偶戏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我为它叫好、叫好、再叫好!
(2009年8月19日)
朋友,请阅读我的其他博文:
[快乐新干线] 拍案惊奇:木偶也会变脸!(组图)
[快乐新干线] 绝活表演:二人转“大转碟”(组图)
[快乐新干线] 奇!德国小丑在沈阳大撒欢(组图)
[快乐新干线] 惊!德国小丑在沈阳露绝活(组图)
[快乐新干线] 叹!德国小丑在沈阳遇尴尬(组图)
[快乐新干线] 赞!德国小丑在沈阳大表演(组图)
[快乐新干线] 亲密接触德国手摇风琴师(组图)
[快乐新干线] 六一礼物:博士狗狗表情show(组图)
[快乐新干线] 沈阳真牛,公园里办车展(组图)
[快乐新干线] 雷人!沈阳房交会上演表演秀(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