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表演:二人转“大转碟”(组图)
辽宁“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项目表演6月12日在沈阳拉开帷幕。本次参展表演项目13个,铁岭二人转为其中之一。给我印象深刻的,要数“转碟”(耍手绢)表演。
2009年6月13日,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为宣传和配合这一日,辽宁“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展项目表演,6月12日在辽宁大剧院的辽沈晚报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本次参展表演项目计13个,铁岭二人转为其中之一。

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原来的一般城市铁岭,因赵本山的成功忽悠,已升格为较大城市。在全国众多百姓心目中,赵本山和二人转成了铁岭的专有符号。实际上,二人转不仅是辽宁各地,也是吉林、黑龙江的传统民间艺术。
前些日子,《辽沈晚报》印制了一份“二人转专刊”。据说,很受读者欢迎。我翻阅后觉得,它有一个缺憾,就是没有介绍二人转是如何产生的。
我以为,二人转是满族特有的民间艺术,从其俗称“蹦蹦”来推测,最早应诞生于田间地头、庄稼院落。一男一女,两个人,任意找个空场,以扇子或手绢为道具,随心所欲扭唱起来。原始的二人转,很黄很色,十分粗俗。赵本山未出道前是否经历过这个阶段,我没有考证,但他提倡“绿色二人转”,我有耳闻。
眼下,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也大红大紫了。他未上今年央视春晚前,我在沈阳刘老根大舞台看过他及同班人的演出。今天,我在辽沈晚报文化广场上又目睹了铁岭二人转表演(张春风\李小丹)。10分钟左右,给我印象深刻的,要数张春风表演的“转碟”,即耍手绢。
张春风自我介绍,他上过央视“星光大道”。说这话时,他泰然自若,底气十足。
表演的道具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渐向“高、精、尖”发展。
演员向观众展示,脸上带着得意与自豪。张春风今天就是要给大家露一手,沈阳可是个大舞台!
这个道具,已超过传统二人转的“转碟”了。张春风看来真有绝技,“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嘛。

开始酝酿,瞬间发力。
张春风使劲叫喊,雷霆一般。
李小丹在他身后,擂鼓助威。
观众拍手,遥相呼应。
“转碟”,“转碟”!
飞速旋转,旋转飞速,如魔轮,似神圈。
看得人目不转睛,眼花缭乱。
掌声响起来,叫好响起来。
“老鼠拉木掀,大头在后边。”
张春风又拿来一个更大的,有两米见方。这个道具,把他整个人都“藏”了起来。
李小丹在一旁逗观众:“瞧他那小样,还能玩这么大的东西?他八成不是吹牛吧?咱们瞧他怎么掉链子……”
张春风面带笑容,似乎胸有成竹:“门逢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哼,我叫你见识见识!”
他晃动双臂,悠起道具。
力量加大,频率加快……
转起来,转起来,转起来了!
李小丹口服心服,激动地欢呼,忘情地大笑。
观众群里沸腾了,异口同声:“好!好!好!”
啊,还没有表演完。这回,张春风站到两个折叠椅上,换了一个巨型的,三米见方,三米!
有成功把握吗?他仍信心十足,笑容灿烂。
李小丹再次取笑:“瞧他那小样,说他胖,还喘上了!观众给点掌声,就找不着北了!”
张春风没心思逗哏,全神贯注,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轮,轮,轮……
很快,他手中的庞然大物就转起来了!
“大转碟”!
“大转碟”!
名副其实的“大转碟”!
超级的!
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如醉如痴。
久久,才缓过神来。
鼓掌,鼓掌,鼓掌!
“这小伙儿,哪是在唱二人转,简直是演杂技啊!”
6月13日补注:
张春风:著名二人转演员,"本山杯"二人转大赛金奖获得者,东北十丑之一,央视“魅力十二”特约演员,表演的扇子\手绢是二人转中的绝活。参加过公安部两台春节联欢晚会\央视2007年“正月正”
大型文艺晚会,央视“星光大道”周冠军得主.
(2009年6月12日)
衷心感谢朋友们的热情关注与大力支持!
朋友,请读我的其他博文:
[快乐新干线] 六一礼物:博士狗狗表情show(组图)
[快乐新干线] 沈阳真牛,公园里办车展(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