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2016-10-26 15:05:16)分类: 九年级下册教案 |
课 题 |
第 第 |
课
|
|
||
时间 |
|
总第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1、感知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及艺术内涵,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 2、理解中国画不同的艺术分类,并能应用所学辨识画作。 3、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代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述,表达自身感受和体会。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依托画作,在自身已有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审美探知,深化审美经验,升华审美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
难 点
|
重点一:中国画从起源、发展、定型、成熟到变革的过程,学生应有宏观上的理解和把控; 重点二:中国画先后形成人物、山水、花鸟画三大领域,它们的共同点及各自的区别之处,学生应能比较准确的划分,并体味不同作品的意蕴。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
||||
教具 |
多媒体课件 |
||||
教学 设计 |
|
||||
教学实施过程 |
|||||
教 学 过 程 |
个性备课 |
||||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
播放《春江花月夜》,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欣赏小结:
1-魏晋时期 萌芽
3-唐宋时期 高峰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三、课堂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串接各种知识点的主线。
四、延伸拓展:中国画传世名作灿若寒星,多参观画展,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 |
体验过程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