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资产定价有效市场非理性繁荣gmm财经 |
今年诺奖的“组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金融世界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
201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虽然获奖者完全在意料之中,但又觉得这次名单组合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我觉得这次诺奖评委正在走向一个更务实的价值观引领的评价体系。某种意义上而言,它给今天越来越重视经济学内在逻辑研究的中国决策部门,提供了一个分析金融市场问题所需要的较为完整的研究工具。
众所周知,现代金融学的泰斗,芝加哥学派的杰出代表尤金-法玛,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在资产价格的定价机制中,确立了类似“牛顿定律”那样重要的“有效市场假说”。它直白地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让市场公平交易,达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你只要让影响资产价格的所有信息公布于众,而且,市场制度体系的完善能够充分确保人们对于信息所作出的迅速反应,那么,你会发现,任何人想要战胜市场拿到比别人更多的收益是不可能的。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令人欢乐的情况,也只不过是你一时的运气。所以,对于决策者而言,要确保这样一个完美的市场环境能够维持下去,政府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最多通过投资者教育让他们都能够理解披露的信息是怎样影响资产价格的内在机制,或者通过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和引进专业化投资团队(代理人)参与,来确保理性的资产选择能够主宰金融市场。
虽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担心法玛会永远错过获得诺奖的机会,但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研究市场预测能力问题,并通过严谨的学术模型,对美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资产泡沫和危机以及2007年楼市泡沫做过深入分析的罗伯特希勒身上。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危机时代,大家觉得他获得诺奖无可厚非,但是一而再落空,而这次真得是众望所归。中国读者已经非常熟悉它的《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金融新秩序》等科普性的专著,充分理解他所揭示的“市场失败”现象的存在和形成的理由,因为他用股息等因子成功预测到了一个长周期的股价变化趋势,他还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楼市泡沫的预警指数,并成功的运用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市场失败的原因在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所致这一更重要的内在逻辑,从而进一步补充了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所描述的“信息不对称”原因,对市场存在“不公平”的“超常收益”现象的解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强化科学的事前“预警机制”和事中的监督体系以及事后的监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