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

标签:
侨批文化世界记忆黄开物锦宅村民信业 |
分类: 我的感言 |



原文:
序
[新加坡] 柯木林
[新加坡]
我认识黄清海是在2004年11月。当年我去汕头参加首届 “侨批文化研讨会”, 期间一位与会者递来一张名片,他就是时任中国银行泉州分行的黄清海。此后数年,在许多侨批研讨会上,都会看到他。 2012年9月,黄清海受邀到新加坡参加《家书抵万金--新加坡侨批文化展》,并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发表演讲。
黄清海原来是一位集邮者,他的邮集《闽南侨批》曾获2005年国际集邮展览大镀金奖。他曾对我说,1989年他撰写《泉州市金融志》时查阅资料,参考了我的荣誉学位毕业论文《新加坡侨汇与民信业研究》(1971年发表),所以才在汕头研讨会上主动结识我。
黄清海对侨批收藏感兴趣,源自集邮。 而他本人在银行的工作性质,与侨汇侨批也有一定的关系。他时常利用工余时间,“下乡”收集侨批资料,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也就是这种热情,使得黄清海在精品侨批的收藏方面有傲人的成绩。这本《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所展示的就是他个人收藏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 侨批收藏者对精品都有独占心理,不大可能公开。黄清海能够把自己的收藏公诸于世,是十分难得的。
本书的主题人物黄开物(Uy Cay Bot,1878-?),何许人也?
在中国近代史上,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 全书共收录123封侨批,写作时间介于1907年至1922年,其间几个年份缺失是因为黄开物全家都在马尼拉。这批文献是2009年在黄开物家乡被发现的。侨批书信是黄开物寄给家人,和他在菲律宾、香港、厦门等地的亲人、友人、革命志士等寄给他的,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在这五大部分的侨批中,收录最多的是“家庭亲属侨批”,共35封,占全书的28%,这是黄开物侨批的感人部分。游子在外,惦念家乡的亲人是很自然的。记得2008年12月,我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首届闽南侨批研讨会”上曾说过:侨批是“海外华侨与祖国乡土的两地书”,就是这个意思。此外,本书有一个附录,提供了黄开物侨批中相关的人物与事件简介,方便读者解读批信原文。
黄开物书信字体潦草,又没有标点符号,解读起来很不容易。黄清海以他对侨批的热忱,把这些内容繁杂的黄开物侨批,自己出资请人把它们打印出来,并加上标点符号。此举对研究者而言,确实一大贡献。这有异于泰国侨批收藏家许茂春编著的《东南亚华人与侨批》(2008年出版)。《东南亚华人与侨批》只是部分解读批封,极少解读批信内容。
黄开物书信中有不少俚语及闽南方言;还有侨批资料中涉及的货币、汇水、放账、欠账、储蓄票、存款、投保、西文簿记案等等名称术语,如果有一简表附于书后,对研究者将会有更大的帮助。
总之,要把内容繁杂零碎的侨批拼揍成一幅完整图景,并不容易。研究者必须参照其他史料,并配合大历史背景才有可为。这本《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如寄信的时间规律、通信者生平事迹,及书信中所反映的大时代背景等等,则有待于学者们今后的继续研究与发掘。
稿于2014 年6月18日。新加坡
原载黄清海编著,《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2月)
Preface
Memory Of The World Heritage
The Philippines Chinese Huang Kaiwu and his Emigrant Mail
(1907-1922)
by
Kua Bak Lim
Memory Of The World Heritage
The Philippines Chinese Huang Kaiwu and his Emigrant Mail
(1907-1922)
by
Kua Bak Lim
18th Jun 2014
Singapore
中国新闻网 - 菲华黄开物侨批出书 浓缩清末华侨社会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6/02-29/7777513.shtml

中新社泉州2月29日电 题:菲华黄开物侨批出书 浓缩清末华侨社会
作者 廖静
“黄开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不甚出名的名字,近期出现在公众视野。
黄开物是谁?资料显示,他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锦宅村(现属漳州台商开发区角美镇锦宅村),20多岁到马尼拉,是一位布业商人,后加入菲律宾的同盟会,支持辛亥革命,任中国同盟会小吕宋分会机关报《公理报》的撰稿人。
如今,关于黄开物的400多封侨批公诸于世,其中123封重要侨批形成《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一书。29日,黄开物侨批一书的编写者黄清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批侨信反映当时普通华侨爱乡、爱祖(籍)国的情怀和民族、文化等认同感。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一书中包括亲属家庭侨批、辛亥时政侨批、商业往来侨批、捐资公益侨批、亲友问候侨批等五部分。其写作时间介于1907年至1922年。
“这是这些年我陆续从各处买进的黄开物的侨批,是我的个人收藏。”黄清海告诉记者,这批文献是2009年在黄开物家乡被发现的。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原院长庄国土表示,黄开物之侨批,涉及中菲金融、通汇、贸易、侨乡发展、华侨捐资乃至参与同盟会、辛亥革命等内容,实为研究菲华历史、福建侨乡、中菲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像黄开物这类的人物比比皆是。黄开物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从福建到海外寻梦的普通商人。”新加坡著名学者柯木林认为,黄开物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留下了许多文字记录,而这些正是“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的一个缩影”。
“时闻北京已被革命获得,四处想必安民否”、“惟是吾乡之人素本风气未开,教育又乏见闻”……一封封侨批尽展清末民初国内社会现状、政治形势等原生百态。
相比其他研究,柯木林提及黄开物书信字迹潦草,又没有标点符号,解读起来很不容易。再者书信中包含不少俚语及闽南方言,还有侨批资料中涉及的货币、汇水、放账、欠账、储蓄票、存款、投保、西文薄记案等专业术语。
2013年,闽南侨批与广东侨批一同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黄开物的侨批也在这个期间被“揭开面纱”。柯木林介绍说,目前泰国侨批收藏家许茂春编著了《东南亚华人与侨批》,而中国民间也开始陆续出版侨批系列书籍。
“要将内容繁杂零碎的侨批拼凑成一幅完整图景,并不容易。”柯木林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一系列研究课题,让寄信时间规律、通信者生平,以及书信中所反映的大时代背景、华人经济史等浮出历史水面。(完)
微信-穿越百年的侨商记忆——《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出版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A5MzMyOA==&mid=402000885&idx=1&sn=20603042f82ba1875038a5e8

古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侨批,作为华侨寄回国内的一种“银信合封”传递物,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批一封,银二元”,早年流传民间的歌谣,唱出“侨批”的重要。侨批是早期华侨与家乡联系的最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海外赤子的情感所系。一封封侨批承载侨乡、移民、华侨华人的文化记忆,融汇数百年来的中外交通、各国信息、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方面的历史记录。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一书就是在讲述一个从福建到海外“寻梦”的普通商人——黄开物的故事。全书共收录123封侨批,写作时间介于1907年至1922年,由泉州侨批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收集整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黄开物简介
书中主人公黄开物于1878年出生,是闽南同安锦宅村人,也就是现在的漳州角美锦宅村,曾与兄弟侄儿在马尼拉经营布庄,是清末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会员。黄开物曾为同盟会在菲律宾的机关报《公理报》撰稿,与革命人士有书信往来。上世纪20年代在家乡兴办锦宅华侨公立小学,大约1924年返回菲律宾。
黄清海将菲侨黄开物先生的侨批原件分门别类发布,并对该侨批的内容及背景、人事、物件等加以精要的介绍和点评,涉及中菲金融、通汇、贸易、侨乡发展、华侨捐资乃至参与同盟会、辛亥革命等内容,是研究菲华历史、福建侨乡、中菲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黄开物书信中除了俚语及闽南方言外,还有侨批资料中涉及的货币、汇水、放账、欠账、储蓄票、存款、投保、西文簿记案等名称术语。批封上的印记、记载的货币、物品等信息颇具学术价值。持续十几年的黄开物侨批大多由郭有品天一信局在马尼拉、厦门、流传社等机构办理;遗留在批封上和批信里的邮政戳记、金融汇兑、经济贸易等信息,是重要的海丝文献史料。
◆
内文精选三则
1909年7月1日马尼拉黄开物寄锦宅妻子林选治和儿子黄崇睿
林氏贤内妆次:
敬启者,本初六下午接厦瑞记来电,谓家父仙逝。一时哀痛难言,儿不欲生,本欲趋回奔丧,碍以迫于众议,谓当令三兄先回主持丧事,是以未果归来,碍以当此生理至败之秋,非本身力持终难得住,无奈从权衡理。不然父母之德昊天罔极,生既不能孝养于堂前,死又不能哭送于窀窆,是人子大不孝之罪也。无如当此时局,徒自伤悲,深夜思维,益增风木之感。贤内明白事理,定能体鉴哀衷。……

1909年7月29日马尼拉黄开物寄锦宅妻子林选治
夫妇之情套语弗叙。
敬启者,昨接卿书,示及客月廿二日接由正润四元,并无云接班柔一申。是正润之无交或忘回复,函到切祈详示。而要用洋布,俟平轩旋唐即当付去。观本帮贤内来书,笔迹似非令外祖父所书,是仗何人,祈即示我。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

1911年10月18日马尼拉陈松铨寄锦宅黄开物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壹拾万元,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然吾等虽不能捐至此数,伊如此登,自实在有益所捐,一则外埠以资观感,一则壮中国人之声气,甚妙。此遭之大举,谅必成功,想不日就得庆贺独立矣,请拭目俟。……

专家评述
黄开物之侨批,涉及中菲金融、通汇、贸易、侨乡发展、华侨捐资乃至参与同盟会、辛亥革命等内容,实为研究菲华历史、福建侨乡、中菲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
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庄国土
在中国近代史上,像黄开物这类的人物比比皆是,黄开物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 一个从福建到海外“寻梦”的普通商人;然而,他之与众不同之处, 就是他留下许多文字记录;这些文字记录,是“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的一个缩影”。此次将其公诸于世,这就很有参考价值了!
——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
编著者黄清海简介
黄清海,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多年来坚持收藏侨批、有关华侨章、证2万件以上,研究侨批与金融史,参与侨批申遗活动,宣传侨批的世界记忆遗产价值,《闽南侨批》邮集国际大镀金奖,先后在新加坡、泰国及香港、台湾、广州、厦门等地参加10多次相关国际学术活动,发表20多篇论文。
侨批数据库 - 菲华黄开物侨批出书 浓缩清末华侨社会
http://app.lib.stu.edu.cn/qiaopi/article/839

“黄开物”,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不甚出名的名字,近期出现在公众视野。
黄开物是谁?资料显示,他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锦宅村(现属漳州台商开发区角美镇锦宅村),20多岁到马尼拉,是一位布业商人,后加入菲律宾的同盟会,支持辛亥革命,任中国同盟会小吕宋分会机关报《公理报》的撰稿人。
如今,关于黄开物的400多封侨批公诸于世,其中123封重要侨批形成《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一书。29日,黄开物侨批一书的编写者黄清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批侨信反映当时普通华侨爱乡、爱祖(籍)国的情怀和民族、文化等认同感。
《菲华黄开物侨批:世界记忆财富》一书中包括亲属家庭侨批、辛亥时政侨批、商业往来侨批、捐资公益侨批、亲友问候侨批等五部分。其写作时间介于1907年至1922年。
“这是这些年我陆续从各处买进的黄开物的侨批,是我的个人收藏。”黄清海告诉记者,这批文献是2009年在黄开物家乡被发现的。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原院长庄国土表示,黄开物之侨批,涉及中菲金融、通汇、贸易、侨乡发展、华侨捐资乃至参与同盟会、辛亥革命等内容,实为研究菲华历史、福建侨乡、中菲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像黄开物这类的人物比比皆是。黄开物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从福建到海外寻梦的普通商人。”新加坡著名学者柯木林认为,黄开物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留下了许多文字记录,而这些正是“清末民初华侨社会的一个缩影”。
“时闻北京已被革命获得,四处想必安民否”、“惟是吾乡之人素本风气未开,教育又乏见闻”……一封封侨批尽展清末民初国内社会现状、政治形势等原生百态。
相比其他研究,柯木林提及黄开物书信字迹潦草,又没有标点符号,解读起来很不容易。再者书信中包含不少俚语及闽南方言,还有侨批资料中涉及的货币、汇水、放账、欠账、储蓄票、存款、投保、西文薄记案等专业术语。
2013年,闽南侨批与广东侨批一同入选《世界记忆名录》,黄开物的侨批也在这个期间被“揭开面纱”。柯木林介绍说,目前泰国侨批收藏家许茂春编着了《东南亚华人与侨批》,而中国民间也开始陆续出版侨批系列书籍。
“要将内容繁杂零碎的侨批拼凑成一幅完整图景,并不容易。”柯木林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一系列研究课题,让寄信时间规律、通信者生平,以及书信中所反映的大时代背景、华人经济史等浮出历史水面。(完)
后一篇:《东南周末讲坛 创办十周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