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辛卯年

标签:
春节柯木林辛卯年叻报左秉隆 |
分类: 我的感言 |


又一
辛 卯 年
-- 柯 木 林 --
2011年2月3日 (星期四),辛卯年正月初一是华人传统的春节, 又叫农历 (阴历)年, 俗称 “过年”。春节是华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 : 贴春联、贴年画、贴 “福” 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华人是以天干地支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2011年岁次辛卯,十二生肖属兔,故今年亦为兔年。此前两个甲子
那么
翻阅1891年2月份《叻报》,从1891年2月9日至15日,即大年初一至初七,没有报纸出版,可能是因为春节假期的关系。初八 ( 2月16日) 开工, 照常出版。当天《叻报》版首有 <贺年小启> 及社评<开笔记>, “端书吉祥之语”。初九日, 即1891年2月17日
叻地虽遥居海外, 一切习俗与中国略有不同。然近来华人到叻者日益有增,故其风气俨与中原相近。至于新年佳节向为华人所最重,故其庆闹之举,实与中国无殊。每至腊底将残,则家家均市年物、扫舍宇、陈花菓、换桃符,气象为之一新,铺陈亦復尽美!稍可藉手者,无不鲜衣华服,出而贺岁。逢人拱揖, 礼让彬彬。说者谓此王化之所临,有不期然而然, 非可以倖而致者也。
惟本年叻中市景则与往年有所不同有者。闻之故老,相谈叻地于二十年前,风气未开,人民獉朴,固无所谓礼仪酬酢。平日惯作不衫不履,即逢新岁亦皆如是。间有衣鲜衣者,即为美绝,固无所谓长衣也。自前六七年以来,华海文人南来日盛,于是风气遂为一变。平日道途之上亦常有履襪,整洁俨然有内地之风。迨及新年,则无不冠履崭然,且有具衣冠而出门贺岁者。此外,则无不衣。是衣曳纨扇,既而此风日盛。即平日未尝衣此者,亦无不效而衣之。以至前年则此风已为最盛,乃不意至于今岁则又有不然。
岁朔日驱车出门,则见道路穰穰大半,皆是短衿窄袖,闲有仍衣长衣,摇曳道左者,已復不能数见。亚岁日则长衣更少,三四日后竟觉杳然。难索即间或遇之,亦且知曙。后疎星寂然无侣战。而即其本人,自顾亦似矫同立异,去而不敢用之矣!是岂旅叻之人均能归真返朴,崇俭绌华耶!抑市而之景况,大不如前,故致无心装节耶?
又按每年岁首,则有雛姬艳婢,乘车而出。谒诸行店而献清歌一曲以贺新年。斯举也最为盛行。当其最盛之时,此等马车以百余辆计,乃及今岁亦觉寥寥无几,竟日不逢一二,间或见之,亦觉寥寥,毫无兴趣!询诸知者,据云是举往年极佳,所获之利亦丰。惟自去年则踵门献曲之人,多有失意而行,且有所获仍不足供费用者!人皆有鉴于此,故本年多不敢为之。是以卖曲之人,遂远不及昔年之盛也!甚即沿门讬钵之辈,亦觉远不如前!
常年岁除之夜,即有陈各种戏酬于门,以求佈施者。本年此事亦殊冷淡,惟有吉灵等籍之乞丐,则较往岁为多。噫!是何故哉?大抵亦缘叻地,近来生理,远不如前故,致如斯之冷落耳!因按去年,本坡生理虽无大倒, 然已逊于昔年甚远。目其大局而观之,则如甘密胡椒等,皆多跌价。而各埠所出之锡,亦觉大逊。
昔年夫南洋各埠之生理,向以锡及甘椒两项为大宗,今此各货均觉失色异常。则各行生理,亦必因而冷淡。加以银行不轻贷欵,而诸齐智人亦多有自顾不遑之势,以致叻地银根一时短绌。银根既绌,则营生者遂必动辙皆艰。而所以未至倒闭纷纷者,缘国家创设报穷司以来,所立章程,最周日密,故诸人不敢轻于尝试,勉强支持。然究诸其中隐情,竊恐折阅者较诸获利者为尤众也。噫!嘻! 叻地之商途如是又何?怪乎年市之日形冷淡也!乎书毕,不禁为之三叹!
这篇文章清楚告诉我们 : 新年佳节为新加坡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百年前办年货、 贴春联、穿新衣,“出而贺岁”
不过, 从1891年过年景象看,这年新加坡的经济并不大好。这反映在 “雛姬艳婢” 乘马车到行店献唱, 以贺新年者,
〈叻地新年市景记〉分析了当年经济不景气的缘由,主要是因“甘密胡椒等,皆多跌价。而各埠所出之锡,亦觉大逊”, 同时由於
一百二十年后的新加坡经济快速腾飞。2010年经济增长为15%, 今年预估也有4%-6%的增长。今天新加坡已是多元化的国际都会, 较之百年前只靠种植 “甘密胡椒 ”及锡矿出口的单元经济,不可同日而语!
除过年市景外, 我们再看看1891年的辛卯年,还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中新两国交往大事记>一文, 列举从公元三世纪 至 1950年中新两地交往情况。此文收录在柯木林所著《石叻史记》一书 ( 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 2007年8月 ) 中。在1891年条下记载着 (页339) :
■ 1891年7月
左秉隆离开新加坡前往香港任领事
■ 1891年8月
清朝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薛福成的建议,将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领事升为总领事,兼辖槟榔屿、马六甲、海门等处
■ 1891年11月1日
黄遵宪自伦敦莅新,成为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总领事
左秉隆是中国驻新加坡首任领事官。他在1891年十年任期滿后, 由晚清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接任。1891年也是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领事升为总领事的一年。当年新加坡总领事馆亦兼辖槟榔屿、马六甲等处。
在晚清海外笔记中, 新加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南洋第一埠头”。新加坡也是中国在海外设置领事的第一个地方。1891年驻新领事馆的升格, 显示了当年清朝政府对新加坡的重视。
然而, 历史就是如此弄人 ! 1990年10月,新中才有正式外交关系,为亚细亚国家中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去年9月, 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为纪念新中建交20年, 特地开办<石叻坡旧忆>课程,以 “新加坡本位”为出发点,重点讲述新中关係渊源流长, 两地交往何止仅仅20年的史实。此课程于今年1月再度开课, 从反应上来看,不少人对新中建交的历史, 颇感兴趣。
前些时日,孔子学院院长许福吉博士 ,他也是怡和轩喉舌报《怡和世纪》总编辑,邀请笔者为《怡和世纪》撰文。适逢笔者主讲<石叻坡旧忆>课程, 故而灵机一动, 值此岁聿云暮,一元复始 之际,
(本文摘要刊载于《怡和世纪》,怡和轩会刊第13期,2011年2月,页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