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鉴
(2011-09-24 00:22:50)
标签:
房产索罗斯中国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财经 |
分类: 投资 |
中国和日本的发展模式比较相似:都是政府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样的背景下,政府会产生一种幻觉,觉得政府的能力会非常强大,可以处理一切复杂的问题,包括泡沫。这种偏见所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正是应了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偏见所导致的错误会不断自我强化。
房产对中国的经济现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以及其衍生的建筑,家电和装修等行业,可以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消化产能过剩,同时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看上去有百利而无一害。
那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究竟有没有泡沫?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在北京的5环外的房子已经达到了1万一个平方米的价格之上,而北京人的人均年收入2010年大概为29000元。在江苏一个县城,房价都达到6000元/平米以上,而一般职工的收入才2万左右。这显然超出了一般人的支付能力。即使中国还有5亿农民需要住房,这么高的房价,他们能够买得起吗?
比较日本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其有不同之处,但是其基本架构是非常接近。日本和中国都是因为固定汇率下的大量出口顺差导致了大量的货币发行,使得流动性泛滥。日本在1986年开始为了应付日元升值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实施大规模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样中国在2008年开始为了应付世界金融危机,采取了同样的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其泡沫之源都是因为流动性过剩。日本的泡沫发酵从1986到1989,正好三年,中国从2008年到2011年,也正好是三年,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啊。
有人说,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需要大量的住房。这样的借口和20年日本人的借口一样:“日本,尤其是东京人多地少,房价不会下跌的”,可是最后还是跌下来。那些高楼很多时候变成投资客的魂断之处。泡沫破灭后,日本的自杀率急剧上升。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一个关键口。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主动挑破,还有一个是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暂时掩盖这个泡沫。可惜已经容不得我们选择了,如果想掩盖这个泡沫,其后果会更为严峻。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内严峻的通货膨胀。如果继续延续泡沫,通货膨胀会更严峻,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现在即使主动挑破,后果也可能是巨大的。现在银行的压力测试表明,银行可以承受房价下跌1/3。可惜泡沫的产生和破灭,正如索罗斯的反射理论一样,都是一个不断正反馈的过程,泡沫越大,下跌越厉害。
一般而言,房价开始下跌,会引起投机的抛售,然后促进进一步价格下跌,然后是更多的抛售和贷款断供。如果银行收回房子,进行拍卖,会继续导致房价下跌,不拍卖,银行就没有流动性了。所以,房价会呈现螺旋式下降。日本过去2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房价下跌的历史。按照各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规律,比如日本
跌去了超过2/3,美国跌去超过1/3,我国的香港地区曾经跌去一半,看来现在中国房地产的价格,跌去1/3是完全可能的。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过多地依赖卖地收入,地方政府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于土地,当房价下跌的时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自然会恶化。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出现问题。
1994年,海南和广西北海两个不大的地方,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中国政府投入了数千亿财政资金到四大国有银行处理坏账,耗费了好多年,到2000年之后才使中国的银行重新焕发活力。可惜这次的泡沫是全国性的,破坏性有多大?我们或许只有等到泡沫破灭后才知道。
2012年可能就是一个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