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产能合作”新阶段的开始
李锦认为,目前的央地合作不再强调规模的并购重组上,更多的是强调对当地产业链条的带动,所以地方上有很强的积极性。央地合作也开始进入“产能合作”的新阶段。昨天在保定举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活动,引人注目。特点是 帮助京津冀地 区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今年以来,这种由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带队,数十家央企走进地方展开合作已经至少有四次。今年以来“央地合作”再次掀起热潮。
最近,央企更多的活动是体现在资源的对接和合作上。央企将围绕河北重点发展的领域布局项目,谋划实施一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传统支柱产业调优变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助推河北转方式调结构的“双丰收”。这就是从“产能合作”上帮助河北了 。
“产能合作”,是中央企业对外对内开放新阶段的标志。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中国要跟所在国在合作当中充分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过去中国的经济向外走,主要是贸易,也就是产品的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我们现在要搞的产能合作含义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产业输出不是简单的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把中国的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同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产能合作”的内在含义。6月19日召开的国 资委会议 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这个思想也开始出现在对内开放上了。 现在 将澎湃新闻记者王道军的报道转载于后。
7月3日上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会议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毅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84家央企的主要负责人出席。
《保定日报》报道称,截至今年5月底,保定市与32家央企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投资建设央企合作项目56项,协议总投资1537亿元。“
今年以来,这种由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带队,数十家央企走进地方展开合作已经至少有四次。
公开资料显示,6月12日,张毅一行出席2015中央企业助推贵州经济发展座谈会暨签约仪式,62家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5月15日,张毅一行出席了2015海南省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座谈会,54家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4月17日,张毅出席2015央企广西行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69家中央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目前的央地合作不再强调规模的扩张和吞并,更多的是强调对当地产业链条的带动,所以地方上有很强的积极性。”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也认为,“央地合作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前几年很多合作更多的是体现在央企对地方企业的并购重组上,但是最近更多的是体现在资源的对接和合作上。现在是央企要发展要扩张,地方缺资金缺项目。这种合作一般都是央企带钱来。”
祝波善称,“对于这种合作应该客观去看待,央地合作更多是央企出资金,地方出资源,更多是土地资源,这种形式不是立足于一种业务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现在改革的方向是把央企做强做大,这种本无可厚非。但是应该注意,不能什么事情都由央企来干。”(<澎湃新闻记者 王道军2015-07-03 《保定火了:84家央企齐聚,前5月已协议投资1537亿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