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改革试点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2014-07-15 22:05:44)
标签:

财经

试点

国资委

中石化

混合所有制

分类: 国企改革

       

                   为什么改革试点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李 

 

   今天下午,国资委宣布首批“四项改革”企业名单,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上半年,中央企业中,谁的改革动作吸引眼球最多?无疑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动作频频的中石油、中石化,不过,二者并未出现在国资委的六家试点央企名单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不久前,中石化公布了对外引资方案,明确了自己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规划——重组销售业务板块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涉及千亿元资产。中石化就此成为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路先锋,作为体量庞大却饱受外界诟病的能源巨头,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上衔枚疾进,如履薄冰。现在放一放,主要考虑是体量太大,风险太大,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此番试点主要选择工作有基础、试点有条件、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企业;同时,也考虑每项试点在改革目标任务上的具体要求,选择没有争议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状况好的企业。

从公布名单看,试点企业均为竞争性领域企业,没有垄断性企业。此前中石油、中石化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动作,是通过上市公司层面一些程序推进的。改革试点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不是否定他们,而是其它更适宜。

  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

    我在回答新华社记者访问时,也强调要防止一些企业既“等文件”又“等试点”的“双等待”局面,改革不能等,不能因试点而让非试点企业改革停滞下来。中石油、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照常进行,可以自主搞改革。现将新华社的通稿转载于后。     

 

 

       媒体五问央企改革试点:为什么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2014年07月15日 18:22     

  新华网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华晔迪、赵晓辉、何宗渝)国投、中国建材、新兴际华、国药集团……这些并非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中央企业,纳入国资委首批“四项改革”企业名单,为什么是它们?怎么没有中石油、中石化?没有纳入试点的央企还改革吗?针对公众关切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资委人士及相关专家。

                             一问:为何没有中石油、中石化?

  今年上半年,中央企业中,谁的改革动作吸引眼球最多?无疑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动作频频的中石油、中石化,不过,二者并未出现在国资委的六家试点央企名单中。

  试点企业是怎么选出来的?国资委有关人士说,此番试点主要选择工作有基础、试点有条件、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企业;同时,也考虑每项试点在改革目标任务上的具体要求,选择没有争议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状况好的企业。

  从公布名单看,试点企业均为竞争性领域企业,没有垄断性企业。记者注意到,此前中石油、中石化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动作,是通过上市公司层面一些程序推进的。

  在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看来,垄断企业涉及垄断利益,无论是搞混合所有制试点还是搞员工持股,在没有破除垄断前,都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因此,垄断性行业企业纳入试点,“应该放在后面一点”。

                                  二问:非试点央企还改革吗?

  根据国资委要求,纳入试点的中央企业需上报试点方案,经审批后尽快实施。那么,没有纳入试点的企业能自行推进改革吗?

  国资委人士说,没有纳入试点不代表就不推进改革,“只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守现有政策法规,都可继续推进”。不过,该人士也提醒,有些改革牵涉到体制、监管与企业关系问题,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提醒,监管部门要厘清试点企业和非试点企业关系。此前,各方在等总体改革方案出台,现在提出试点,要防止一些企业既“等文件”又“等试点”的“双等待”局面,改革不能等,不能因试点而让非试点企业改革停滞下来。

  彭建国也认为,没有纳入试点的企业在不涉及违反现有法规、政策的情况下,应可以自主搞改革;他同时提议,对于试点企业,监管应允许适当突破相关法规政策。

                               三问:国资委会放哪些权?

  此番试点中,一项重大突破即为监管部门将一些关键性权力下放到企业董事会。根据国资委的安排,将对中国节能、新兴际华、中国建材、国药集团等四家中央企业董事会授权行使高级管理人员选聘、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职权。

  “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应该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监管层需适应新的形势,简政放权。”李锦说。

  国资委人士表示,试点要探索一套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机制,通过进一步落实董事会职权,减少出资人管理事项,使董事会更好发挥决策中心作用,同时理顺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和党组之间关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资委人士还透露,根据整体部署,7月份晚些时候国资委还将在更大的央企范围里下放21项权力,到9月份下放权力项目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四问:为什么要搞纪检工作试点?

  “国有企业腐败以及国有资金违规使用等案件频发,凸显相关纪检体制、机制存在漏洞,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谈及纪检工作纳入此番试点,一位国资专家如是说。

  在彭建国看来,向中央企业派驻纪检组,最重要目的在于守好“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国资委人士表示,力求通过纪检试点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重点监督,增强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推动央企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国资委人士强调,国有资产属全民所有,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一方面要简政放权,给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强化国有资产监管,防止一些国企高管利用国有资产搞内部人控制,谋取内部人利益和个人利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尽管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并未明确具体试点企业,但国资委人士透露,试点企业数量将在2家到3家,将会尽快制定相关方案,并与试点央企商量对接工作协调机制。

                               五问:试点有没有时间表?

  试点有没有时间表?试点与总体改革方案又是什么关系?试点范围会否扩大?

  针对这些问题,国资委人士说,试点目的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改革。试点是改革落地的关键一步,也标志着国资国企改革进入顶层设计与试点同步推进阶段。

  据介绍,此番试点不搞政策优惠,没有设定具体时间表。对于企业提出的试点方案,经国资委审议,将“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国资委人士说,鼓励各试点企业大胆试、大胆闯,在不逾越法律法规红线,不越过国有资产流失底线的前提下,将“多开绿灯,少踩刹车”。

  随着试点工作推进,国资委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把试点中的好做法推广出去,发挥试点示范带头作用,“试点将会是动态过程,随着中央整体方案出台,试点工作可能会嵌入改革正常推进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