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发现思想
发现思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5,060
  • 关注人气:10,6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分类定位尤为重要

(2013-05-23 21:14:05)
标签:

是非

研究员

在中

稳增长

财经

分类: 财经视角

国企分类定位尤为重要

   ----答中央广播电台记者问

 

内容摘要: 国资委重新谋划国企产业布局,总体方案即将出台,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评论,找准国企定位,谋求准确转型。国资委已经要求一些重点行业编写产业布局及央企在转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报告,通过报告决策部门能够准确的确定国企定位。昨天,我在山东平邑调查,16:00刚刚接过东方早报的电话采访,《央广财经评论》记者对我进行电话接綫直播。从17:02至17:10进行同步直播。在金银花行业发展论坛上发言一结束,18点又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内容多与国企改革有关。现把中国网发表的中央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内容转录于后。李锦

 

  

 

   

 

中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经济要健康持续发展转型是必须要做的事,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国企的转型是绕不过去的话题,现在国企的转型马上迎来新的政策支持。根据经济参考报今天的报道,权威人士透露由国资委牵头拟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已经基本成型,并且已经向国务院汇报,按照国资委之前的计划这份指导意见将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在这份指导意见里有一项内容令人关注,那就是即将出台的纲领性改革意见,将明确国企改革的战略方向,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在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国资监管体系,国企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在下一步的国企改革中钢铁、有色、煤炭、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建材、造船、轻工、纺织等十个重点行业将成为改革的排头兵。这些重点行业的发展趋势可能决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可以期待这些行业的战略定位会极大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同时也不能忽视钢铁、有色、造船这样一些行业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即便是国企也难逃亏损的困境。

  之前的经验表明结构调整和保增长这两个目标要想兼得并不容易,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谋化转型必须妥善考虑的关键之处,这也考验着决策部门的智慧。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这个话题做出了评论。

  李锦: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是按照十八大的精神,国企分类监管,深化国企改革部署下进行的。从去年11月份确定了做好顶层设计以后,这件事情就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尤其今年在三中全会要考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是重要内容。根据我们的分析,现在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国企的分类应该是它的突破口,根据国企的功能分类确定对不同的国有企业的考核目标,实施不同的管理体制。

  今年有两件事情国有企业特别关注,一是国企改革的意见,因为改革进入了深层次,很多重要问题需要攻坚克难,社会议论比较多。一是今年保增长仍然是首要目标,国资委把利润增长调为10%,央企压力非常大。现在提出来改革方案,一方面要调结构,一方面要深化改革,两个不可偏废,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同时要深化国企改革,使改革稳健和增长同步发展,所以今年国企与改革发展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国资委已经要求一些重点行业编写产业布局及央企在转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报告,通过报告决策部门能够准确的确定国企定位。国企的分类应该怎么分,在不同行业当中的定位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李锦:这个问题也是最近几年社会公众议论比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国企享有资源优势,另外一方面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同时和民企存在着竞争,分类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国企的功能定位。当前采取的国企功能定位,分为公益性和盈利性,根据人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看,对公益性的定位是终极目标。因为公益性的目标是其他企业不能起的作为,对于这一类国企,社会政治与社会稳定是重要目标,盈利不是主要目标。

  另一类是完全以盈利为目标,完全市场竞争性的,他们也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这属于社会责任范畴。

  问题难点在中间两类的划分,一类以公益性为主,以盈利性为次;另一类以盈利性为主,公益性为次。这两类的定位是当前难点。分类清楚以后,社会的舆论不同的声音就会减弱下去。因为公益性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公共利益,税收和利润上交是次要的。有一部分完全以上交利润和税收为主要目的,在同样的情况下人们对公益性企业的资源垄断不会有多少意见,如果是营利性企业享受资源与行政垄断,人们意见就比较大,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