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怎样从亏损“漩涡”里走出来
李 锦
近来,中国远洋公告称出售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议案。这是中国远洋因为“*ST”一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后自救的重大措施,令人关注。
本来月有阴晴圆缺,水有潮涨潮落,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远洋运输业遭遇困境,次贷危机后大环境恶劣确实是行业周期下滑首要原因。2008年初,中国远洋上市不满一年,在国际航运市场表面一片繁荣之时,中国远洋宣布投资22.96亿美元订造25艘新船,由此增加10.68万标准箱运力和211.3万载重吨运力。但就在公司大规模订船之时,金融危机爆发。2012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全年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的1549点下降40%,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低迷时期。
只不过,中国远洋自2007年A股上市后至2013年被“*ST”期间遭遇的过山车之旅,这个波峰与波谷似乎反差大了些。而且是央企,就更成为舆论热点了。
据统计,目前已经公布2012年报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11家亏损共计约400亿元。其中,仅中国远洋、中国铝业和鞍钢股份这前三名就分别亏损了95.59亿元、82.3亿元和41.57亿元。中国远洋遭遇“*ST”风波挫折,积累了应对经验,也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些会启发更多人变得冷静和清醒,中国远洋怎样从亏损“漩涡”里走出来,怎样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真正去选择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出售盈利资产自救的途径。除出售中远物流外,中国远洋还计划出售手中持有的中集集团股权,相关股权目前账面价值超过50亿。上述两项资产如果年内全部出售,将可以给中国远洋带来最高130亿元的收入和约50亿的净利润。若该交易获得批准并及时完成,将产生一定投资收益,有助于改善2013年业绩,降低A股股票暂停上市风险。不过把如果中远物流这样的优质资产都转让了,而剩下的都是一些烂资产。即使暂时扭亏了,而这些烂资产一时半会儿起不来,那最终后续的经营压力实际上是越来越大。如果把劣质资产如亏损最大的干散货运业务剥离或者优化。这对中远集团来也许是一个思路。
加强管理,尤其是成本调控的措施。对于中国远洋来说,单纯寄希望于航运业整体趋势好转显然不够,而成本调控则成为自救的主要手段。尽管相比动辄近百亿元的亏损体量,成本和费用的调整无疑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在主观上我们要尽一切努力,想方设法减亏,包括调控运力规模、加强联盟合作、严控成本支出等等。既然利润大起大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摆脱困境的方式也是多措并举、多方努力。
接受市场考验、沉着应对的心态。中国远洋遭遇ST,说明在市场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民企、国企还是央企,都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即使是像中远这样的大型央企,在ST规则面前也不应该有优等待遇。这就要求我们更科学的谋划,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规则是无情的,既然已被“*ST”,这本身也恰恰体现了央企也在接受市场的检验。设置ST规则就是意在提醒投资者,并警示上市公司,能起到提示风险,因此不必有什么埋怨的话出来。
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争取救市的措施。尽管中国远洋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家对航运企业展开救助,但并未获得实质性的援助。远洋是中国航运业的长子,在整个央企当中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企业。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远风波是一个大到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的麻烦。截至目前,远洋始终没有等来政府作为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和政府的财政补贴。如果让中央政府拿出上百亿元资金进行财政补贴,已经不太现实。国家的救市措施将会着眼于长远,而非解决眼前亏损的企业,这里大有文章可做。国家在年内可能出台相关救助政策,其中推出拆船补贴政策的概率较大。这不但能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能以极快的速度降低运力,缓解国内航企运力过剩的现状。
拿出应对风险压力的对冲手段。央企对冲行业周期可以进入互补和对冲风险的业务板块,从国航、东航等以往的亏损情况看,并没有掌握对冲手段,甚至把投资衍生品当成对冲,造成亏损。有了前车之鉴,这次中国远洋索性不再进行对冲,结果行业周期下滑后集中了所有的风险。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应对策略让企业有了不同的生存状态。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企业马士基同中国远洋一样难逃航运业寒冬的影响。但马士基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团石油勘探和开采、钻井、港口码运营等业务保持盈利。
适应绩效考核,建立责任机制。亏损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一轮亏损到了考核的时候了,中远可能要降薪裁员。目前一级压一级,谁都要为自己的饭碗负责,全部签订绩效合同,以前是KPI考核多一些,今年主管以上的都要签订。
接受舆情考验,开展形象公关的策略。央企亏损,往往比民营企业更容易引起非议。远洋风波中,ST制度作为风险提示的说法,“央企亏损就向国家要钱”的议论,都遭到舆论的声讨。看来,如何做好舆情的引导,还大有空间。
主动化解风险、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中远本来是不错的公司,此次中远集团在风波发生后连续向投资者道歉,采取积极措施,看出主动化解风险的努力。
如果把世界经济比作大海,那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就似海浪。古人云:“水能覆舟亦能载舟”,对于中国远洋来说,练就在亏损“漩涡”驶出来,依然前行的能力或许是最重要的。从2008年第四季度陷入亏损“漩涡”到现在,中国远洋的业绩就像漂浮在大浪中的船舶一样起起伏伏,作为“老船长”,魏家福将如何带领中国远洋熬过漫长的航运业“漩涡”?
在博鳌论坛上,魏家福表示,中远集团有前景能负责。长远来看,中国远洋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宏观经济、贸易的发展充满信心,对航运业逐步走出低谷、迎来上升周期充满信心。
我们期待中远集团早日驶出亏损“漩涡”,开辟新的航线。
加载中,请稍候......